

旅游发展视角下的白族民居彩绘非遗技艺创新研究
作者: 邱裔娟 杨雪娇“产业融合+业态创新”的方式已经成为当今各类行业发展的主流,优秀传统技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不得不直视这波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大理白族民居彩绘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正面临发展瓶颈。现主要通过对该项技艺的特点及适用范围进行合理分析,旨在为大理白族民居彩绘技艺的延续及发展提供新的思路,让这项技艺不但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还能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延续,并能够通过独特的文化魅力反哺大理的旅游行业,促进地方文旅融合的持续发展。
白族民居彩绘是大理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装饰艺术,早在2008年6月便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作为一种视觉语言技术,白族民居彩绘技艺多靠壁画的形式进行延续,至今仍旧活跃在各大宗祠、庙宇、古建筑群体及地方民居的白墙黛瓦之中。随着时代的更迭,在国家级非遗光环的 “加持”下,白族民居彩绘技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方向。
白族民居彩绘技艺发展现状
技艺传承推广方式多元化
以大理市双廊镇长育村李氏家族为代表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聚集的家族,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学艺,并于20世纪80年代末致力于白族民居彩绘技艺的打磨与传承。2018年11月,在大理州文化体育局的支持下,李氏家族建立了白族民居彩绘技艺传习所,在所内定期举办技艺传承与示范培训班,开展交流研讨会,收徒数十余人;并多次与地方中小学校进行合作,向青少年儿童群体公益性传播白族民居彩绘文化,致力于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本土人才。2020年起,李氏家族的年轻后辈也开始研究如何自主利用互联网时代的资源进一步扩大白族民居彩绘的影响力,顺利创建了以白族民居彩绘技艺为传播核心的互联网社交平台账号和短视频平台账号,并开始陆续投放作品,在当地引起了小范围的关注。
能够在文化领域创造经济效益
李氏家族自2019年起建立了国家传承人名义工作室,在承包日常民居彩绘工程的同时也与地方政府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将白族民居彩绘技艺运用到了双廊古镇的旅游开发工作中,其中双廊镇口处挂有“苍洱风光第一镇”牌匾的门楼彩绘便是该工作室的杰作之一。2020年,地方政府又向该工作室订购了大量的白族民居彩绘风格遮阳伞,并投放到了双廊码头的基础建设工程中。截至2022年底,该工作室已创造了数十万人民币以上的经济收入。同时,跟随李氏家族学艺的学徒数量也早已过百,有的甚至已经出师,能够独立组建自己的彩绘工程团队,在大理州各地延续着白族民居彩绘技艺。
文创产品开发如火如荼
整体而言,白族民居彩绘在地方政府及传承主导群体的积极推动下已经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旅游及文创核心产品,同时也面临着与同地区其他非遗技艺的激烈竞争。虽然现有的白族民居彩绘技艺文创产品种类丰富,但是难以避免面临开发瓶颈以及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结果,同时其影响力也仅限于大理白族自治州范围内。为了进一步扩大该技艺的传播范围,加强该技艺保护传承的稳定性,以及持续创造更高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白族民居彩绘技艺还需要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思路和更大的推广平台。除了与地方政府合作,工作室的年轻后辈也致力于开发富有特色的文创产品,包括有白族民居彩绘图纹的特色日用品,如手机壳、口罩、鼠标垫、首饰盒等;此外还向游客提供体验性十足的特色产品,如含有白族民居彩绘图案的美甲产品及手工DIY小礼品。以提高白族民居彩绘技艺知名度为核心目的的丰富文创产品能够为大理的旅游发展制造新局面,同时能够促进文旅融合,带动社会多方面发展。
白族民居彩绘技艺的创新发展思路
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融合
城市公共空间指的是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是城市居民日常沟通、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城市空间作为地方向公众开放的共用空间,主要包括广场空间和街道空间两个范围,基本作用是为公众提供基本的活动空间,在此基础上还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精神上的审美需求及文化传承需要[1]。在现代城市的建设中,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环境艺术设计能够有效提升现代环境的艺术价值,不仅能够使环境艺术设计给人民群众带来亲切感和熟悉感,创新艺术设计方式,还可以使环境艺术设计更加契合城市发展,保障环境设计的质量[2]。
白族民居彩绘作为一种民间视觉语言与符号形象,其呈现的内容不仅包含以绘画或书法为核心的主题作品,同时也有变化多样的程式化以及非程式化图案纹样,能够灵活配合公共空间环境创建中的各类视觉需求。
如今的公共空间作为传播社会文化、引导公民意识的公共休闲场所,不免需要结合地域特色进行装饰,白族民居彩绘能够有效结合各类公共空间的特点,充分发挥空间装饰的功能。如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为基础,在广场、街道等空间设置富有民族特色外观的标语牌,能够让简单的空间导视装置成为彰显民族特色的载体;公共休憩设施的色彩或图案设计也可以选择白族民居彩绘的基础配色,通过具有独特民族属性的色彩搭配方案来彰显民族特色;公共空间的安全标识体系也可以灵活运用白族民居彩绘进行装饰,在引导公民意识的同时能有效凸显地域特点。诸如此类的设计不仅能够提升公共空间的氛围感,还能够为地方人民带来观赏性的审美体验;此外,其能够传递和弘扬当地的人文情怀,带动地方旅游的发展,在吸引游客观光的同时,以最直观的方式加深游客对地方文化的认知,使其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创建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过程中,应坚守以人为本的建设原则,不能为了刻意追求民族特色而忽略了基础设施的基本功能,同时要以不破坏地方生态环境为前提,创造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旅游特色景观,并对不同公共空间所处地区的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和发展条件进行综合性分析,将各地区内的多种文化元素进行充分融合,避免“千篇一律”。
进入伴手礼市场
早在2014年,云南省就出台了《云南省民族民间工艺品发展规划》,并持续补充了多项政策文件,致力于通过民族民间工艺品特色产业进一步促进全省的旅游产业发展。近年来,又推出了结合地方特色的“文化+”新型产业模式,旨在将民族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作为基础,通过创新创意的方式,打造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牌。2022年8月,在昆明举办的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旅交会)上,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举办了2022年云南省首届“非遗伴手礼”评选活动,其中大理多项非遗作品入选,遗憾的是白族民居彩绘因缺乏伴手礼相关的文化载体,无法加入该评选当中。白族民居彩绘技艺因长期受限于“壁画”类艺术形式,急需通过创新创意的方式来打破常规壁垒。
旅游伴手礼市场能够为白族民居彩绘技艺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所谓伴手礼,原本指的是出远门的人回家时为亲友购买的礼物,现在指的是经过包装后的旅游商品,是传统的“特产”和“纪念品”等概念的更新[3],伴手礼的实质依旧是“一种具体的纪念或以有形的方式来记录或保存一次非寻常的体验的载体”[4],但伴手礼可以在保留地方特色的同时展示品牌特色。
要想实现白族民居彩绘从传统技艺到伴手礼的转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地方特产的包装设计和开发富有白族民居彩绘特色的文创型伴手礼。
1.地方特色伴手礼的包装设计
大理白族自治州少数民族文化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拥有着多项非遗技艺,其中白族扎染、下关沱茶、鹤庆银器锻制、剑川木雕和洱源乳扇的制作都是需要物质载体来呈现的特色民族工艺,同时这几项技艺的载体也最适合直接生产为代表地方特色的旅游伴手礼,白族民居彩绘技艺可以与以上产品特性结合,打造出独一无二的双非遗特色产品,利用白族民居彩绘技艺设计产品外包装,通过融合一系列能够突显大理地域风格、少数民族产品品牌的视觉特征元素,打造产品使用的氛围感,呈现出“1+1>2”的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结合产品特点增强包装的体验感,如改变常规的包装材质,优化外包装的触感,引起产品使用者的好奇心;认真钻研包装造型设计,让外包装功能多元化,如设计成简易的收纳盒、测量工具、摆件等,提高产品包装与产品使用者之间的互动性;在包装设计的过程中为产品使用者提供一部分自主创作的体验空间,通过产品使用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加强产品外包装个性化要素的体现。通过创新创意的方式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不但能够为游客创造良好的旅游体验,也能够增强大理地方的文化氛围感,从而对游客群体进行文化渗透。
2.开发极具白族民居彩绘特色的文创型伴手礼
以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为代表的当代中国风工艺品和生活用品,通过传统文化与时尚融合的方式,推出了一系列极具中国宫廷文化特色的商品,如勋章、水杯、钥匙扣、手办模型、手链等,深受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故宫文创产品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每一件产品都精准地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基本形式大都是将产品的现代功能需求与传统的外形相融合。
大理市是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地区,因地势问题,下关、大理古城一带在冬春两季容易出现大风天气,可以根据气候特点设计出既带有白族民居彩绘图纹,又具备防风功能的服饰,推出大理特色文化衫,充分体现出大理的地域风情,不论是游客想要自用还是当作伴手礼,都能够满足其需求。此外,还能够将以大理下关、上关、苍山、洱海为代表的“风花雪月”四大自然景观结合白族民居彩绘的视觉设计,制作成具有纪念价值的旅游伴手礼。同时通过进一步细化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并结合当地丰富的民俗文化,持续推出节庆、婚嫁、亲子、劳作等相关主题的旅游伴手礼产品,进一步丰富具有白族民居彩绘特色的产品体系。
实施品牌联营
2020年,英国朴次茅斯大学的几位学者就通过严密的阶段性研究探索了游客对品牌联营推广的行为反应,向十万以上的人群投放旅游品牌联营广告,结果显示:与传统的单一品牌相比,不论联营品牌的声誉度如何,当两个品牌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合作,并起到互相补充的作用时,联营的结果会强化消费者对产品的体验意愿;与新品牌或非主流品牌的合作会对客户行为产生激励作用,不论是知名度高还是知名度低的品牌企业,都有能力创造出引导消费者积极行为的因素,因此品牌联营只要实施恰当,可以说是一种双赢的策略[5]。
以双廊李氏工作室为代表的白族民居彩绘技艺品牌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尤其是在国家级非遗称号的“加持”下,其成为具有地域代表性的特色文化IP。作为一项灵活多变的视觉艺术,白族民居彩绘技艺进行品牌联营的基本思路为与品牌企业合作推出品牌联营文化IP产品[6],需要从外观设计入手,只要是有包装需求的实物类产品,都能够成为白族民居彩绘技艺IP的联名对象。但基于白族民居彩绘技艺在大理以外地区的知名度并不高,所以在选择联营伙伴时,可以尽量选择品牌影响力更大的知名企业合作。一方面,“大牌”产品的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在产品功能及质量稳定的情况下,这类产品企业会更为迫切地需要能够加强产品差异性的元素,以此增强产品自身的竞争力,受到国家认可的特色文化IP能够为其提升市场地位提供更大的优势;另一方面,白族民居彩绘技艺也能够借助成功品牌丰富的资源来减少市场风险,并依靠知名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来提高自身的市场知名度。同时还需要考虑合作的时长问题,对于短期合作的品牌企业,白族民居彩绘技艺可以通过自身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配合产品企业的需求,通过推出特别款联营产品的方式来达成战略合作目标;若有品牌企业愿意长期合作,则可以结合企业文化,将白族民居彩绘技艺融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CIS)当中,并深度优化其中的视觉识别体系(Visual Identity,VI),帮助合作企业塑造更丰富的品牌形象层次。
白族民居彩绘技艺作为大理白族自治州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州行政职能部门的呵护以及工匠群体的细心传承下,应当跟随时代的潮流,勇于迈出多元化发展的脚步。新时代的传承方式能够保护这项技艺,使其更好地延续下去。同时要通过创新创意的方法,让白族民居彩绘技艺为大理这片土地的文旅行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共同奋斗,一起开创大理州文旅融合的新景象。
参考文献
[1]高雨珊.河洛文化视角下洛阳城市公共空间彩绘艺术设计及研究[D].洛阳:河南科技大学,2022.
[2]韩昭,孙虹.传统文化元素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J].艺术品鉴,2023(06):83-86.
[3]何昱薇,林海燕.网红经济下长沙旅游伴手礼包装设计研究[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2,51(12):175-178.
[4]Beverly Gordon.The Souvenir:Messenger of the Extraordinary[J].The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1986,20(03):135.
[5]Ali Selcuk Can,Yuksel Ekinci,Giampaolo Viglia,Dimitrios Buhalis. Stronger Together? Tourists’Behavioral Responses to Joint Brand Advertising[J].Journal of Advertising,2020,49(05):525-539.
[6]符雪,林海燕.国潮背景下品牌联名文化IP的包装设计研究[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2,51(11):17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