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视角下安徽旅游收入与区域软实力耦合协调研究

作者: 黄祺琳 吴英平 蔡建飞 张爱萍

文旅融合视角下安徽旅游收入与区域软实力耦合协调研究0

现对2011和2016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国内旅游收入和区域软实力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市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出鲜明的地域块状分布特点,南北发展不平衡。5年间,16个地级市的耦合协调度有一半呈现波动上升,一半呈现波动下降。其中,芜湖市协调程度显著加强,位列全省前茅。与之相对,黄山市协调程度下降,该市仍主要依赖传统资源,未能充分将区域软实力与旅游产业相结合。

目前,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已经发展到大众化旅游中高级阶段[1],在此背景下,区域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20世纪80年代末,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次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与“硬实力”相对存在,它是无形的,来自民族文化、社会制度、外部形象等[2]。其关于“软实力”的理论一经提出,便被应用于多个领域。笔者总结前人的学术成果发现,国内外对于旅游发展和软实力之间的关系已有了相当比例的关注度。在众多研究方法中,耦合协调理论对于分析系统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有较强的解释力,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在旅游研究中,但目前尚未有针对区域软实力与国内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证分析的。

有鉴于此,本文选取安徽省作为案例地,拟从耦合协调视角,研究2011年和2016年安徽省各地市国内旅游收入与区域软实力建设水平之间的关系,就其影响因素展开分析。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数据来源与说明

本文研究所需原始数据主要根据安徽统计年鉴及各地级市相应年份的统计年鉴整理而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据来自国务院第六批(2006年5月)和第七批(2013年5月)名单。“安徽省百强企业”数据来自由安徽省企业联合会发布的百强企业名单。此外,因2011年安徽省的行政区划发生了改变,为了保证指标的可比较性,本文并未研究之前的统计数据。

区域软实力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

1.区域软实力的概念

区域软实力指的是“在区域竞争中,建立在区域文化、公共服务、人力素质等非物质要素之上的区域政府公信力、社会凝聚力、文化的感召力、居民创造力和对外吸引力等力量的总和”[3]。

2.区域软实力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区域软实力的概念,借鉴和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4-5],本文设定区域软实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其中,一级指标是区域软实力综合指数;二级指标分为区域文化、人口素质、公共服务和区域形象;基于全面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在二级指标下共设22个三级指标,其计算公式和说明如下。

接着,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采用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作为各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函数,并得出二级指标的分数;最后,运用几何平均法对各个二级指标得分进行合成,得出最终得分。

耦合模型构建

耦合的概念,最初来自物理学,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断协同的现象[9]。耦合协调度是在系统耦合并彼此依赖的基础上实现正向和谐的发展,是反映系统在耦合基础上的协调状况的优劣程度。

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系数模型,建立国内旅游收入与区域软实力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如下:

D为耦合协调度,取值范围是[0,1];C是耦合度;T是两个系统之间的综合协调指数;u1和u2分别是国内旅游收入和区域软实力的综合评价指数;α和β是待定系数,因为将两个系统放在同等的位置去衡量,因此和各取值0.5。

结合耦合协调度的取值范围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将耦合协调度划分等级如下:极度失调()、严重失调()、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和优质协调()。

安徽省各地市国内旅游收入与区域软实力差异分析

安徽省各地市国内旅游收入情况

本文选取基尼系数对安徽省各地市的国内旅游收入情况进行研究。将原始数据代入基尼系数计算公式,得出2011年安徽省国内旅游收入的基尼系数为G=0.4969,2016年基尼系数为G=0.4575。两年的基尼系数都位于0.4~0.5区间内,表示省内各地市国内旅游收入差距较大,在2016年有所改善。

安徽省各地市区域软实力分析

根据区域软实力评价方法,计算得出2011和2016年安徽省各地市区域软实力各二级指标及综合得分,如表2所示。

由表3可知,2016年,区域软实力综合得分排名前五的城市分别是黄山市、合肥市、芜湖市、池州市和马鞍山市。与2011年相比,铜陵市跌出前五,池州市进入前五。位于皖北的宿州市、阜阳市和亳州市得分最低。整体来看,区域软实力的分布呈现从南向北递减的趋势。

耦合协调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得出2011年和2016年安徽省各地级市国内旅游收入和区域软实力的耦合协调度值D,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可知,2011年到2016年,各地市国内旅游收入和区域软实力耦合协调度值有一半呈现波动上升,一半呈现波动下降。

5年来,芜湖市区域软实力一举上升至全省第三,软实力的提高为芜湖市国内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土壤和支撑。以方特主题乐园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将芜湖的旅游带入全省第一方阵。2011年,芜湖市的国内旅游收入只有黄山市的一半,而在2016年已达到黄山市国内旅游收入的90%。来自省内外的上亿人次的游客,又直接促进了芜湖市公共服务水平的改善、区域形象的大幅度提升以及人才的引进和创新。国内旅游和区域软实力彼此依赖、相互促进,进入良性协同发展时期。

位于皖南的黄山市是传统的资源驱动型旅游城市,每年吸引数千万人次的游客。然而,研究相关数据发现,黄山市的国内旅游收入增长缓慢。2016年游客平均逗留天数仅为1.51天,人均花费937元,可见该市的旅游产业依然以初级的走马观花式观光为主,旅游创收能力弱。与此同时,黄山市的区域软实力建设水平一直位列全省第一,为其打造休闲之都提供了重要基础。一边是稳步提高的区域软实力,一边却是仍处于初级阶段的国内旅游创收水平,显然黄山市并未充分发挥区域软实力对旅游的驱动作用。2016年,两者耦合协调度显著下降。

整体来看,安徽省各板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皖北和皖中、皖南的差距较大,整体上看,皖北的发展形势仍不容乐观。

结论与讨论

主要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当今市场,旅游的竞争更多地体现为文化、服务、环境的竞争,这些都是区域软实力的具体表现。研究安徽省市域单元国内旅游收入和区域软实力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高度相关。

第二,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安徽省各地市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出鲜明的地域块状分布特点。除中南部部分城市协调度较高外,大部分处于失调状态。地区政府应充分认识到区域软实力和国内旅游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以软实力建设助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最终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

第三,从时间序列上看,黄山和芜湖市耦合协调度变化较大。在传统旅游资源吸引力越来越低的今天,黄山市国内旅游发展已进入瓶颈期。因此,打破惯性依赖,调动起区域软实力对旅游发展的驱动力,开发优质的休闲度假产品,应是其当前发展的方向。相较于黄山市,芜湖市各项发展为所有缺少传统优质旅游资源、需要以城市为中心发展现代旅游产业的中小城市树立了榜样。

讨论

本文在构建区域软实力指标体系时,借鉴和综合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全部选择了可操作性较强的客观指标。区域软实力的指标构建尽管已有了学术界公认的权威说法,但其科学性尚待探索及完善。此外,本文仅选取了两个年度的数据,对耦合协调性时序演化规律的研究尚显不足,未来在更多数据出来之后,可以重新进行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7[R/OL].(2017-10-25)[2023-04-20].http://www.ctaweb.org.cn/cta/zdcg/202103/2ff33e8325264f0d88469f85f12a0dea.shtml.

[2]约瑟夫·奈.美国霸权的困惑:为什么美国不能独断专行[M].郑志国,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3]马庆国,楼阳生.区域软实力的理论与实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马宗国,韩静轩.区域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测度——以山东省17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3,20(01):128-130.

[5]袁永科,尹瑞婷.区域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 2019,35(08):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