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镇化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管理对策分析
作者: 郑格在我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城镇化发展对于改善乡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保障农村周边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乡村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基础设施的改善为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生态旅游作为乡村经济的增长点,拥有极高的环保以及社会价值。为了充分发挥城镇化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价值,需要充分了解现阶段生态旅游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对策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推进乡村生态旅游管理工作的开展,为我国的乡村建设与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我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从我国乡村的特点来看,乡村的分布范围较广,各地的民俗、风俗、自然景观有较大的区别,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在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同时,能够创造新的乡村经济增长点。例如在我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中,对乡村生态旅游报以较大的期望,2020年~2025年的发展规划中,认为乡村生态旅游可以实现1.2万亿元人民币的旅游经济收入。因此,各地政府对其给予高度的关注和重视,为我国乡村生态旅游事业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城镇化背景下开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意义
符合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生态旅游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现阶段我国推进乡村城镇化的过程中,十分重视乡村生态经济的发展。在早期大力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通过重视乡村生态环境的建设来避免生态环境恶化对乡村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对于提升城镇、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在社会治理取得初步成绩的同时,也在国家层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战略。与城市景色不同的青山绿水、民俗风情,有利于进一步乡村经济的发展,从而满足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使乡村的生态环境水平以及经济水平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
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乡村生态环境的建设
在开发乡村生态旅游产品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乡村生态环境的建设,在做好垃圾处理、绿化、环境整治工作的前提下,确保乡村生态旅游产品符合市场需求。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背景下,不仅要开发生态旅游资源,还要开发乡村的人文资源,从而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品,进一步吸引游客,创造经济效益,为乡村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良好的资金保障。此外,在开发乡村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要提升乡村居民的文化素养,有关部门在帮助乡村居民合理处理生活、生产垃圾,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还要合理看待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从而营造乡村生态文化氛围,为乡村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
发现乡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各主体要充分重视对各种资源的整合,梳理乡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特色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在整合资源的同时,还要进一步为乡村生态旅游的末端提供多方面的支持。例如发展乡村民宿、餐饮产业,打造相应的设施,在提升游客乡村生态旅游体验的同时,进一步带动乡村经济的有效发展。此外,乡村种植养殖产业也可以作为生态旅游产品的一部分,在提供特色农产品的同时,为游客提供更多元的乡村生态旅游体验,从而创造更多的乡村经济增长点,为乡村振兴事业提供多方面的保障。
城镇化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土地资源管理问题
乡村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在规划乡村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土地资源的利用和批准经常与当地的耕地、宅基地、环保政策等发生冲突。一方面,乡村生态旅游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建设旅游设施和景点,但由于乡村生态旅游具有季节性,设施闲置的现象十分常见,这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近年来,我国进一步收紧了耕地政策,规定了耕地的开发红线,如何确保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并符合政策的实际要求,是乡村生态旅游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另一方面,土地资源对于乡村居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既是生产资料,也是人们赖以谋生的重要资源。在将土地作为生态旅游产品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如何合理分配生态旅游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成为土地资源管理的难点。在土地承包制度的影响下,如何分配旅游企业、农民承包者和政府之间的利益,需要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资金问题
充足的资金对于乡村生态旅游事业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基础设施和景点的建设与开发,同时对乡村生态旅游产品进行广泛宣传,因此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来保障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但在实际过程中,乡村生态旅游的投、融资渠道有限,现阶段主要依赖政府扶持、财政拨款开展基础设施和景点的建设。在吸引社会投资的过程中,企业、个人很容易因为乡村生态旅游的投资回报问题而缺乏良好的动力。在开发乡村生态旅游产品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打造旅游信息中心、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酒店等配套设施,但是由于相关的投资较为有限,统筹与规划的有效性无法得到保障,乡村生态旅游管理还面临较严重的资金问题。
服务管理问题
由于我国乡村生态旅游事业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无法满足管理的实际需求,也缺乏相应的指导和培训;同时,部分乡村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服务设备也相对简陋,这些问题导致乡村生态旅游产品无法满足游客的实际需求。此外,由于乡村生态旅游管理体制不健全,部分景区在接待游客的过程中存在服务不到位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游客的体验。而在开发乡村生态旅游产品的过程中,不少乡村生态旅游景区的规划和开发并没有得到多次验证和审核,从而导致景区并不能满足生态旅游的实际需求,旅游服务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同质化现象严重
在规划乡村生态旅游的过程中,由于我国乡村分布较为分散,且多数乡村缺乏系统性的联系,一些旅游项目在规划的过程中缺乏整体的、顶层的规划。在单一地区开展旅游产品规划和宣传的过程中,由于资金投入较少,导致乡村生态旅游产品的推广力度不足。而大部分宣传内容并没有重点展示乡村生态旅游产品的特色,而是偏向简单介绍乡村风光,并没有对乡村生态旅游产品的特点和地方特色进行有效的宣传,无法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使旅游产品的整体规划存在同质化现象。此外,由于我国乡村生态旅游规划多由地方政府制定,内容过于笼统,没有具体的实施步骤,导致村民、社会力量很难参与到乡村生态旅游品牌及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相关组织只能照搬同类型产品的开发经验,导致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城镇化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管理的对策
加强乡村土地的规划与管理
城镇化是未来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促进非农产业聚集的同时,也会对乡村人口的分布带来直接影响,这进一步增加了乡村土地规划与管理的难度。为了进一步提升乡村生态旅游管理的有效性,需要通过有效的顶层管理合理利用城镇化发展中越来越稀缺的土地资源,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土地资源未来的发展潜力,从而进行略有侧重的规划,避免重复建设以及土地资源浪费现象的产生。在进一步协调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还需要对土地的浪费现象进行有效处理。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在环境保护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等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从而提升顶层设计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城镇化背景下乡村的产业结构,在对传统农业模式进行更新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结合其他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从而有效利用乡村有限的土地资源,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最后,需要极力避免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对土地资源带来的影响,在加强环境保护的同时,还需要全面保障生态、自然景观的原貌和特色,从而真正实现乡村生态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引入社会力量,增加投、融资渠道
将社会资本引入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是必不可少的,在促进市场竞争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保障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但在实现市场自主调节之前,政府要积极拓宽乡村生态旅游的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乡村生态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旅游产品开发等项目中,通过实施旅游税收优惠政策,鼓励行业、社会力量加入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同时,还要建立合理的投资回报分配制度,进而提升企业与村民对乡村旅游行业的重视度,从而提升社会力量的参与积极性。此外,政府要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附属产业,如农家乐、餐饮等,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在此基础上,还需进一步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在吸引游客的同时更好地传承农村文化,从而进一步提高乡村生态旅游的利润,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资金保障。
加强乡村生态旅游服务体系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提升乡村生态旅游服务的质量,首先应当建立标准化的服务体系。企业应当对乡村旅游服务的标准和流程进行明确,在充分保障游客权益的同时,通过标准化的服务管理,确保乡村生态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通过严格的培训与考核提升从业人员的服务能力。其次,应当充分重视乡村生态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在确保基础设施完备的同时,根据游客的需求,建造丰富的旅游基础设施,以提升乡村生态旅游服务的质量。此外,为了能第一时间帮助游客解决遇到的问题,还需要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游客提出的问题及时地进行记录、反馈,从而提升服务质量,不断完善与发展服务体系。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旅游企业、农村居民与游客之间的有效互动,通过建立利益上的联系推动乡村旅游管理共同体的建设,为保障乡村生态旅游服务质量提供可靠的基础。最后,应当根据乡村生态旅游服务的管理内容,建立专业的培训方式,在为生态旅游提供人才支持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在职培训模式,从而不断提升一线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为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制定乡村生态旅游品牌开发的战略
打造良好的乡村生态旅游品牌,可以有效提升乡村生态旅游产品的知名度,提升旅游产品的影响力。首先,乡村生态旅游品牌应当有明确的特色。根据乡村的文化、自然环境、人文历史、产业经济等多项因素,确立品牌策划、宣传的主要方向,与其他乡村生态旅游品牌区分开来,为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其次,应当充分重视对旅游地诚信形象的建设。乡村生态旅游是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形式,诚信形象对于乡村生态旅游品牌的打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反面案例可以参考东北雪乡,因为诚信问题给旅游品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还要根据景区的特色、文化氛围,确定乡村生态旅游品牌的标准,并在开发旅游产品开发、面向市场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完善、应用这一标准,并通过严格的审查、管理,传递乡村生态旅游品牌的价值。此外,还需要利用现代宣传方式,运用数字媒体,确定乡村生态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并积极使用网络、数字平台,开展优质的在线宣传,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与关注度。最后,需要强调品牌的独特性,找出乡村生态旅游产品的个性,从而不断提升品牌竞争力,进一步打响乡村生态旅游品牌。
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人员、资金的聚集效应可以有效提升乡村的经济水平。生态旅游作为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提升乡村经济增长点的同时,面临着较多的问题和挑战。因此需要不断加强乡村生态旅游管理,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对其进行有效整改,从而实现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冯志涛.城镇化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管理对策[J].旅游纵览,2023(03):63-65.
[2]孙素娜.城镇化发展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管理措施[J].旅游与摄影,2022(19):122-124.
[3]王一汀.城镇化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管理对策研究[J].旅游与摄影,2022(15):44-46.
[4]王云.城镇化发展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管理对策分析[J].新农业,2022(03):71.
[5]宋维霜.乡村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7.
[6]尹小娟.城镇化发展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管理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1,46(11):22-26.
[7]苏亮.城镇化发展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管理研究[J].旅游纵览,2022(08):45-47.
[8]宋焱琼.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0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