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如何强化文物建筑保护策略

作者: 章鹏华 杨介宕 黄立变

随着国家科学技术水平与社会文化水平的持续提升,我国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离不开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助力。文物建筑作为展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保护工作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并着重强调了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以期为后世留下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在新时期背景下,有效强化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必要性;其次,指出了文物建筑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根据指出的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助推文物建筑保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文物建筑是指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还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及研究价值。因此,我们需要意识到加强对文物建筑的保护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但是在实际的文物建筑保护工作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无法给予文物建筑最好的保护。针对这一现状,相关人员需要就“如何有效进行文物建筑的保护”这一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与思考。

在新时期背景下,加强文物建筑保护的必要性

通常来说,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可以有效保留珍贵的历史文化。在我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文物建筑是十分重要的产业,同时也是文化精神的一种重要载体。其可以充分反映出各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并对其文化内涵加以展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文物建筑作为一种重要符号,是促进社会文化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新时期需要全面加强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对文物建筑价值加以凸显,充分展现出文物建筑当中蕴含的历史元素,从而为我国的文化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有助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新时期背景下,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物建筑保护工作不仅能够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能进一步促进我国优秀文化的有效传承。相关工作人员通过贯彻落实“加强文物建筑保护利用以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精神,并对文物建筑进行一定的梳理与登记,可以对具有研究价值的文物建筑及时进行保护,以此高效完成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1]。

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与环境的良性发展

文物建筑的保护需要以不改变文物原状为基本原则,并要对其历史文化信息进行有效的保护,这样不仅有助于实现高效保护的目标,而且能促进当地的全面发展。在保护文物建筑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结合当地的环境因素与文化因素,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通过文物建筑的保护活动带动当地经济水平的提高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此外,相关工作人员根据修旧如旧的保护原则,让文物建筑尽量保持原貌,并对其进行适当的修补,既能保留文物建筑的历史特色,又能够为后世留下宝贵的财富[2]。

文物建筑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缺乏健全的文物建筑保护机制

在新时期背景下,发达的信息技术为文物建筑保护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这也使得文物建筑保护工作不再是社会公益事业,很多文物建筑保护企业将其视为商业行为,部分企业还会存在偷工减料的行为,使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加剧了文物建筑的消亡。除此之外,由于文物建筑保护机制不够完善,我国众多文物建筑保护规划工作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文物建筑工作中的修葺工作,部分企业为了使自己经济效益最大化,没有对修葺人员的技术以及相关活动进行严格把控,进而导致文物建筑保护工作流于形式。

客观因素的影响

由于部分文物建筑的建造材料为木材以及砖石等,其更易受到自然的侵蚀,进而出现材质风化、地基沉降等问题,这给文物建筑保护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如果文物建筑出现材质风化的问题,就会使结构发生变形以及脱落等情况。对于文物建筑保护工作者来说,既要关注自身的安全问题,又要做好一定的防护措施,这无疑加大了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难度。此外,由于部分文物建筑的材质为木头,会出现虫蛀问题,这对工作人员的维修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阻碍了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3]。

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根据《笔谈:革命文物的内涵解绎、保护运用与传播传承》一文可知,文物建筑保护工作会受到社会条件的影响与制约,从而使得文物建筑保护工作面临较多的问题。在新时期背景下,受到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旧城区改造的范围越来越大,如果相关人员没有采取科学有效的评估措施,就可能出现文物建筑被拆除的情况[4]。此外,部分村落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会进行扩建,对于文物建筑保护工作者来说,这确实是一个较大的工作难点,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维护技术是否过硬,而且要考虑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这导致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效率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现实因素的影响

要想较为有效地保护文物建筑,就需要相关人员对保护工作做好整体规划,并加大资金的投入以及对高新技术的利用。但是在实际保护过程中,上述措施都无法得到有效落实,使得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流程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在进行整体规划的过程中,相关人员没有从多个维度对工作进行统筹规划,进而无法有效落实相应的保护体系,导致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效率不高。虽然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一定的“实战”经验,这也会给文物建筑保护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另外,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缺少资金,这使得工作人员在保护过程中,无法采用最优的保护措施,进而无法保证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质量[5]。

在新时期背景下,有效加强文物建筑保护的相应对策

结合上文可知,在当前阶段的文物建筑保护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对此加大重视,并结合具体问题展开分析,采取科学合理的文物建筑保护策略。在实际开展文物建筑保护工作时,首先需要加强文物建筑保护的法律建设,同时还需要强化文物建筑保护专业人才培养,对此项工作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群众的文物建筑保护意识。除此之外,还需要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文物建筑保护工作当中,使文物建筑保护能够向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完善文物建筑保护法律的建设工作

在新时期背景下,要想保证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质量,不仅需要提升保护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而且需要完善相关的文物建筑保护法律,以此为文物建筑的保护提供法律支持。在完善文物建筑保护法律的过程中,需要对破坏文物建筑的不良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执法部门要违法必究,进而最大化地保护珍贵的文物建筑。另外,相关部门要重视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并对当地的文物建筑数量进行有效统计,对其综合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与归纳,从而制作出有效的文物建筑保护方案,为进一步完善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可以定期开展文物建筑保护法律宣传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法律监督工作的效率,而且能够让群众掌握一定的文物保护法律常识;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还可以依托相关的文物建筑保护法律法规,深入贯彻落实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既能够有效提升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效率,又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

加强文物建筑保护的规划工作

在如今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市现代化建设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加,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化,也给文物建筑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尤其是古文物建筑,其长期受到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会比现代文物建筑更容易出现问题,再加上城市的飞速发展,相关人员需要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此来保护我国珍贵的文物建筑。相关政府人员既要做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规划工作,又要考虑文物建筑保护工作,从而提出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此外,相关政府工作人员也需要意识到,文物建筑的有效保护能给当地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因此,相关人员可以将文物建筑保护工作作为城市现代化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这样不仅能够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而且有助于文物建筑的开发与运用;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还需要在文物建筑保护规范工作中考虑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从而有效保障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6]。

强化群众的文物建筑保护意识

文物建筑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需要政府与相关单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而且需要群众参与到保护中,从而高效完成文物建筑的保护。在群众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过程中,首先政府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政府的权威性,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物建筑科普知识”活动,让群众意识到文物建筑的文化价值,并能够主动投入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中;其次,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循序渐进地开展文物建筑保护,群众在活动中,能够对文物建筑保护工作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并意识到文物建筑保护工作者的不易,从而有效调动自身参与保护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此形成强烈的文物建筑保护意识;再次,相关政府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群众的工作情况,向群众科普相应的法律法规,有效提升群众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有效参与到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监督活动中,以此有效推动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相关政府工作人员还可以举行丰富的文物建筑保护交流活动,这样能够在无形中扩大宣传的范围,进而有效提升群众的文物建筑保护意识与水平。

加强文物建筑保护资金的投入

文物建筑保护工作需要一定的资金才能正常运转。因此,在开展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并对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每一个流程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与探讨,制订切实可行的资金使用规划方案。除此之外,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宣传也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另外,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资金使用规划方案,对每一项资金的使用流程进行严格把控,这样既能有效提升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质量,又能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与此同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制定合理的监督管理制度,并对资金的使用进行严格检查与控制,进而最大限度地减少非必要的资金浪费。相关管理人员还需要对资金的去向与使用过程进行定期复检,有效确保资金能够用于文物建筑保护工作,从而充分发挥文物建筑保护经费的重要作用[7]。

重视文物建筑保护相关人才的培养

专业的文物建筑保护人才不仅能够有效促进文物建筑保护技术的发展,而且能促进我国文物建筑保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开展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单位需要对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与相应要求进行全面分析与总结,并设计出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效提升专业人员的职业修养与专业素养,以此为后续的文物建筑保护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相关单位可以加大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的资金投入,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让相关专业人才能够尽快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投身到文物建筑保护工作中。此外,相关单位还可以优化自身的招聘制度,提高专业人才的薪资福利,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专业人才留存率,而且能够加快培养专业性人才的进程,从而打造一支专业的文物建筑保护队伍。

提升文物建筑保护管理技术水平

互联网信息技术、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使每个行业的管理水平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管理效率得到了提升。工作人员在开展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将高新技术灵活运用到保护工作中,这样不仅能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进一步保证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质量。除此之外,相关单位还可以让专业技术人员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充分提高自己的工作效能,从而有效促进文物建筑保护管理技术水平的逐步提升[8]。另外,相关单位还可以定期组织人员参加文物建筑管理方面的讲座,通过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出科学有效的文物建筑保护管理方案,全面掌控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及时发现问题,做出反馈与改进,以此有效促进文物建筑保护管理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

综上,科学有效的文物建筑保护措施,对促进文物建筑保护制度的完善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今后的文物建筑保护工作中,相关人员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巧妙利用各种高新技术,这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而且能够深刻体现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价值,以此为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传承贡献自己微小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世军,华夏.历史文化遗产再利用与城市公共空间营造——以上海为例[J].中国名城,2022,36(08):3-8.

[2]黄烯.扬州建国后既有建筑价值、保护与活化利用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22.

[3]查云玲.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对策[J].黑河学刊,2022(03):30-34.

[4][5]何依,刘曙光,李耀申,等.笔谈:革命文物的内涵解绎、保护运用与传播传承[J].中国文化遗产,2021(06):4-16.

[6][7]罗玉芬.乡村振兴视域下古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利用——以珠海市会同村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9(06):56-57.

[8]刘爱河,余建立.聚焦重点难点  凝聚共识智慧——“中国观察:文物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文化遗产,2019(03):6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