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晋祠,见成长
作者: 槿儿妈妈
随着《黑神话:悟空》的火爆,山西的文化旅游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那些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文物古迹,成了人们追寻过往、感悟文化的热门目的地。在众多古迹中,晋祠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是晋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被誉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这里珍藏着宋、元、明、清时期的殿、堂、楼、阁等各式建筑100余座,是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曾表示“无论如何不肯失之交臂”的地方。可以说,未能亲临晋祠,便不算真正到过太原。
在山西“走红”之前,我已经多次带着女儿槿儿到访晋祠。这里是我的故乡,我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也希望槿儿能感受到这份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在多次游览的过程中,我不仅见证了晋祠游客的日益增多,也亲历了槿儿的成长与变化。
第一次带槿儿游晋祠是在2015年的夏天,那时的她还是6个月大的婴儿。她被爸爸稳稳地抱在怀里,虽然还不会说话,但好奇的眼睛却不停地四处张望。晋祠对于小小的她来说,或许只是家以外一个新奇的地方,充满了未知与神秘。她紧紧盯着那些古老的建筑,仿佛在试图读懂它们背后的故事。
第二次带槿儿游晋祠是在2020年的冬天,她已经5岁了,变得活泼好动。相比于庄严矗立的古建筑,她更喜欢结冰的雪松、草地,以及欢腾的松鼠。在这个“大院子”里,她尽情玩耍,晋祠对她来说,更像是一个可以释放天性的大公园,而对于那些古老的建筑和悠久的历史,她还没有投入太多关注。
槿儿步入小学后,每年暑假,我都会带她前往晋祠。这个时候的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开始逐渐理解晋祠的深厚底蕴和文化内涵。在我的指引下,她能够欣赏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的建筑之美,也能够静心地听我讲述与之相关联的剪桐封弟、李世民写碑文、狸猫换太子等历史故事,还会探讨唐叔虞与我们家族的渊源。
今年,在学习了朝代及其对应年代的知识后,她还饶有兴趣地尝试通过树木的年龄来推测年代。可以说,这个时候晋祠在她心中,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游玩的场所,更是一个充满故事与传奇的文化宝库。
回看这几年,对于近3000岁的周柏来说,也许只是眨了一下眼;但对于槿儿来说,她已经从婴童成长为少年。晋祠在槿儿心里的变化,也映射着她自身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