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腊风腌迎新年
作者: 顾丽娟 花薛慧 刘含
儿童有一百种语言,对于“年”他们会有怎样的认知呢?晨间谈话时,孩子们围绕“过年吃什么、玩什么”的话题展开讨论,他们兴致勃勃地回忆起吃饺子、放烟花、拜年等场景。随着探讨的不断深入,孩子们对“过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腊月里,家家户户开始腌制鸡鸭鱼肉。晨间谈话时,韩韩和大家分享了周末帮奶奶晒肉的趣事。
芊忆:我奶奶每年都会晒香肠。
与泽:我还见过挂着晒的鱼。
芯悦:晒过的肉就是腊肉,很香的!
孩子们很好奇,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了讨论。为什么要把肉、鱼挂起来晾晒呢?挂着的食物不会腐烂吗?生活即教育,关注到孩子们的兴趣点后,教师在家长群发起了“寻找腊味”的活动。周末,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走街串巷,寻找悬挂晾晒的食物。周一来园后,大家进行了分享。
书翊:饭店门口和菜市场都有挂着晒的肉。
子俊:回老家时,我看到很多人都晒了鱼和香肠。
芯悦:邻居家门前还挂着两只好大的鸡!
芊忆:大家为什么都在腊月腌制腊肉呢?
为了了解腊月里腌制腊肉的缘由,教师带着孩子们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一句俗语:“冬腊风腌,蓄以御冬。”原来,以前物资匮乏,也没有可以冷冻肉类的冰箱,人们为了过年有充足的食物,趁着腊月温度低,空气干燥且风大,肉容易被吹干且不易腐坏,于是用盐腌制肉、鱼等。这些悬挂晾晒的食物具有独特的风味,叫作腊味。腌制腊味是人们为迎接新年做的准备,一旦开始制作腊味,说明新年快要到来了。
对爸爸妈妈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新年将至,孩子们关注到身边的腊味,教师及时捕捉兴趣点,支持孩子们深入探究,了解腊月腌制腊味的缘由。家长可以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资源,如除夕夜守岁,元宵节吃汤圆、看花灯、猜谜语等,与孩子共同探究,不仅增加亲子间的互动,还能帮助孩子了解时序变化,感受民俗文化。
我们也来腌腊味
腌制
在家家户户腌制腊味的大环境影响下,孩子们提出想在幼儿园腌制腊味。教师与家长商量后,获得家长们的大力支持。第二天,孩子们带着新鲜的猪肉、鱼、鸡肉来到幼儿园。
与泽:我带的肉有红色和白色的,妈妈说这叫五花肉。
芊忆:这个肉摸起来软软的。
炣炣:我带的是鲢鱼,有点腥味。
……
腌制腊味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呢?在与家长共同调查的过程中,孩子们得知腌制腊味需要盐、黄酒、花椒、葱、姜等辅料。盐和黄酒不仅能提升食物的风味,还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而花椒、葱、姜可以有效去腥增香。
在孩子的邀请下,经验丰富的家长来到幼儿园,为孩子们详细讲解、展示腊味的制作过程:先将食物拍打搓揉,再用牙签或叉子戳洞,最后涂抹上黄酒,撒上葱、姜、花椒、盐等调料。为了确保食物充分入味,腌制好的肉要等待3—5天再拿出来晾晒。知悉了腊味制作过程后,“小厨师”们开始忙碌起来。
经过一上午的忙活,猪肉、鱼、鸡肉等腊味终于腌制好了。果果着急地说:“这么多肉放在一起,我会找不到自己腌制的那一块。”灿灿提议在纸上画喜欢的图案,给自己带来的肉设计一张专属名片。画好后,与腊味绑在一起,以便区分。
晾晒
腌制3天后,孩子们将腊味移至室外,开始晾晒。搬运过程中,他们发现腊味发生了一些变化。
子俊:五花肉上面的盐不见了!
淇淇:看,盆里出现了很多水。
熙熙:是盐融化之后,变成水了吗?
芊忆:是不是所有的食物腌制后都会出水呢?
为了验证猜想,教师和孩子们找来萝卜、黄瓜等材料进行了腌制食物小实验。实验后,孩子们发现黄瓜和萝卜经过盐的腌制后都会出水。通过翻阅绘本、询问家人等途径,我们了解到食物出水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腌制过程中产生乳酸,盐的杀菌作用导致肉“脱水”,调料中的水分沉淀后流出,等等。
晾晒的第7天,孩子们围在一起观察腊味。
米奇:腊肉颜色变深了,还变硬了。
辰辰:鸡肉出油了,摸起来有点滑。
一炯:我刚刚用手指蘸鱼的表面尝了尝,好咸。
安安:腊肉表面有一层白白的东西,是被弄脏了吗?
与泽:我感觉腊肉好像变短、变瘦了。
为什么晒过的腊味表面有白白的东西,还会变短呢?查阅资料后得知,白白的东西是盐霜。在晾晒过程中,随着水分蒸发,腊味中的盐分逐渐析出结晶,进而在表面形成一层盐霜。同时,水分蒸发导致肉质收缩,食物就会变短、变瘦。孩子们每天都关注着自己亲手晾晒的腊味,记录鲜肉逐渐变为腊肉的过程。
品尝
腊味什么时候才能腌制好?孩子们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熙熙:捏起来要硬硬的。
一炣:颜色要暗一些,肉不再那么红了。
与泽:闻起来没有黄酒的味道,应该就是腌制好了。
带着疑问,孩子们请教了幼儿园的食堂阿姨。原来,根据外观和气味,就可以判断腊味是否腌制成功。腊味颜色变深,表面变得干爽,手压后没有明显的凹痕,闻起来有特别的腌制风味,就说明腌制完成。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晾晒,腊味终于腌制成功。
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取下腊肉,决定将一部分腊味带回家,一部分和幼儿园的老师、哥哥姐姐、食堂阿姨们一起品尝。他们将腊肉清洗干净后,请食堂阿姨帮忙加工制作。在孩子们热切的期盼中,香喷喷的腊肉出炉啦!
紫涵:煮熟的腊味闻起来有一种特殊的香味。
洁宝:新鲜的鱼有腥味,变成腊鱼后就没腥味了。
锐锐:腊鱼的口感很特别,吃起来硬硬的,很有嚼劲。
芯欣:腊味咸咸的、香香的,很好吃。
沐沐:这是我们大家一起做的腊味,很有意义。
品尝到自己动手腌制的腊味后,孩子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喜悦溢于言表。
对爸爸妈妈说
以生活为源,孩子们自然地走进了对新年美食的探寻之旅。通过观察、比较食物的颜色、气味以及质地等,他们了解到新鲜肉类到腊肉的变化过程。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为迎接新年做准备,并将亲手腌制的腊肉分享给身边的人,成就感满满。家长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制作新年美食,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感受新年氛围,激发他们关注年、走进年的内在愿望。
由腊味引出的年夜饭
品尝腊味时,淇淇回想起之前在家吃年夜饭的时候,也吃了腊肉和腊鱼,这个话题激起了孩子们对“年夜饭”的探讨。
琦睿:我家年夜饭有鱼、馒头、饺子。
明溪:还有汤圆。
辰辰:也有香喷喷的春卷。
教师:你们知道年夜饭为什么要吃这些食物吗?
原来,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是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充满爱意和祝福的晚餐。年夜饭上的食物都有寓意:比如,鱼与“余”谐音,代表年年有余;汤圆因其圆形,象征着家庭的团聚和睦,代表团团圆圆;馒头在制作过程中会因蒸汽体积增大,代表蒸蒸日上……
与泽:我们可以在幼儿园吃年夜饭吗?我想把祝福送给幼儿园的伙伴们。
教师:当然可以,年夜饭想吃什么美食?
淇淇:我想吃鱼,希望大家年年有余。
子俊:我还想吃汤圆,甜甜的,让我们团团圆圆。
由于想吃的美食各不相同,明溪提议设计一份年夜饭菜单,将想吃的食物都记录下来,他们最终通过投票筛选出10道美食。年夜饭菜单公示后,孩子们发现菜单里都是各种肉类,没有素菜。膳食要荤素搭配,冷菜、热菜都要有。于是,孩子们一起调整了菜单,减少了荤菜的数量,加入了蔬菜、面食等。
根据年夜饭菜单,孩子们分别准备了肉类、面粉、蔬菜等原材料。他们分工合作,洗菜、择菜、和面,忙得不亦乐乎。在孩子、教师和食堂阿姨的齐心协力下,香喷喷的腊肉、春卷、馒头、饺子、清蒸鱼、甜汤圆、八宝粥、山楂球、炒白菜等美食出炉啦!为了增加新年的仪式感,孩子们还用草莓、橘子等尝试设计了不同的摆盘,让食物看起来更有食欲。
年夜饭即将开始,孩子们搬来桌子和小椅子围坐在一起,铺上桌布、贴上气球和窗花。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年夜饭开宴啦!
炎炎:我还是第一次跟这么多人一起吃年夜饭呢!
明溪:我们做的腊味真香。
紫涵:水果摆盘真好看,我都舍不得吃。
饭席间,教师以舞龙的表演方式为孩子们送上祝福,希望他们健康平安、开心快乐。孩子们也合唱了《新年好》,有孩子边拍手边唱,还有的孩子高兴地跳起来。一边享受着美味佳肴,一边欣赏着表演,新年的欢乐氛围弥漫着整个幼儿园。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热热闹闹的年夜饭落下帷幕。
对爸爸妈妈说
从讨论年夜饭吃哪些食物,到设计年夜饭菜单、准备食材、摆盘,孩子们积极参与,在实践中建构自己对年夜饭的认知,对新年的到来有了更热切的期盼。新年来临之际,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参与年俗活动,如采购年货、筹备年夜饭、走亲戚拜年、发压岁红包等,将传统文化教育自然地融入家庭生活,增进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