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推进幼儿园教师专业阅读的行动研究
作者: 樊人利 沈秋兰【摘要】当前学前教育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是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而专业阅读是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决定着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和未来能抵达的高度。本研究以江苏省张家港市为例,从区域和园所层面对教师专业阅读展开行动研究,以“区域统筹阅读规划、区域搭建阅读平台、梳理提炼区域阅读经验、私人订制阅读书目、多维延拓阅读实践”等举措,实现了教师层面、园所层面、区域层面专业阅读质量的整体提高,构建了区域幼儿园教师持续专业成长的良好生态。
【关键词】区域;幼儿园教师;专业阅读;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2)01-0023-05
【作者简介】樊人利(1979-),女,江苏张家港人,张家港市幼儿园教师发展中心幼教研训员、中小学高级教师;沈秋兰(1982-),女,江苏张家港人,张家港市世茂幼儿园园长、中小学高级教师。
一、研究缘起
我国2011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终身学习”为理念,指出“教师是终身学习者。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教师进行终身的专业学习”[1]。这是我国教师教育对当前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做出的积极回应,也是对教师终身学习做出的方向指引。2012年,教育部正式颁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提出幼儿教师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强调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必须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优化知识结构,不断用新理论、新方法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反思与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才能持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2]。而专业阅读则是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决定着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和未来能抵达的高度。有效的专业阅读能帮助幼儿园教师拓宽视野,夯实专业知识,提高保教水平,进而促进其专业发展。张家港市教师发展中心借助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实地调研等手段,了解本区域中幼儿教师的专业阅读现状,发现其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幼儿教师专业阅读兴趣弱,不愿读;二是幼儿教师专业阅读根基差,不会读;三是幼儿教师专业阅读视野窄,不知道读什么。针对以上问题,课题组认为区域推进幼儿园教师专业阅读迫在眉睫。
二、实践探索
(一)区域层面
1. 区域统筹“五年阅读规划”,推进教师一体化成长
(1)统筹设计阅读规划布局
按照“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均衡发展”的原则,在研究开展之初,课题组统筹了解张家港市城乡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教师团队的发展现状以及成长意愿,通过“龙头牵动、城乡互动、项目驱动、整体推动”等方式,区域统筹设计阅读规划布局,制订了《张家港市幼儿园教师专业阅读五年专项规划》。在后期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发展中心履行其制订、论证、实施以及评价等具体工作,由教师发展中心、阅读联盟以及园所等同步发力,保障“五年阅读规划”的科学落地。
(2)加载升级阅读书库建设
阅读书库建设,指向园所之外更大的场域,我们通过对整个区域内园所书籍资源的互联网管理,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最大限度地升级整个区域教师发展阅读书库的建设。由于工作年限、阅读兴趣、工作经历、发展规划等方面的不同,教师对阅读的需求亦不相同,而这些需求正是加载升级阅读书库建设的关键指标。我们结合上述问题在区域内对部分教师进行专项调查,并针对3年内新教师、3~10年教师、10年以上教师等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提供不同的阅读资源,鼓励教师进行资源共建共享,实现阅读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3)集优推出阅读先锋榜样
随着课题研究的推进,区域内不断掀起读书的热潮,涌现出一批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优秀阅读“点灯人”。为此,区域集优推出阅读先锋榜样,鼓励广大教师在其带领下更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自我阅读。如江帆幼儿园的沈亚娟园长——她会根据自己的专业缺失去选择专业内的书籍,按照自己的兴趣去选择专业外的书籍;梁丰幼儿园教科室主任邹海萍——她从专家讲座中深刻体会到读书不仅是读过而已,反复读才能领会其中的要义、明白其中的精妙;南苑幼儿园骨干教师赵越——她不断与书本建立联结并反思实践,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活动。
2. 区域搭建“园际分享平台”,助推教师抱团式成长
(1)依据不同层级教师成长需求的维度
结合区域内教师的学历层次、教学经验等差异,我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进行梳理、归类、分层,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领域以及教师的自我评估,分别推荐不同类别的阅读书目。如针对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可提供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案例型书籍,让他们通过阅读名师的教育智慧得到启示;针对即将评职称或希望晋升的教师,可提供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理论型书籍,鼓励他们结合理论总结教育经验。此外,区域还推出了“名师大讲堂”“业务园长阅读先锋队”“‘麟哥哥’男教师阅读联盟”“青年教师阅读联盟”等,通过一系列的线上共读、现场研讨等活动,大大提升了区域内幼儿园教师的专业阅读素养和专业发展水平。
(2)依据每个园所特色发展现实的维度
对于专业阅读,教师需要基于自身所在园所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专业成长的密码,搭建适合自身专业成长的道路,进而绘出自身的教育地图。如江帆幼儿园组织了“看电影话人生”活动,利用假期以多种形式组织观影,而后教师们通过沙龙活动进行交流与讨论;花园浜幼儿园在假期开展了“我是说书人”专业阅读活动,通过自主阅读和在线研讨,教师们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对书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疫情期间城北幼儿园开展了“我是领读人”读书分享活动,由一老一新两位教师担任“领读人”,组织成员共读一本好书后,自选某一章节进行精细化阅读,真正读通、读懂、读透书本。
(3)依据区域课程游戏化发展推进的维度
课程游戏化推动着幼儿园课程建设,广大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加深对幼儿园课程、幼儿游戏的认识,逐步提升课程建设的意识与能力。各幼儿园主要围绕团队现状、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现状和幼儿园特色文化建设科学选书,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找到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突破口,以课程游戏化作为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抓手和切入点。如在世茂幼儿园“促进儿童经验生长的游戏区支持性材料研究——以‘卡—单—纸’为例”的研究过程中,全园教师通过阅读《儿童游戏通论》《观察儿童》《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等专业书籍,并不断结合实践,增进儿童游戏实效,提升儿童经验的广度与深度,推进区域课程游戏化的开展,助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
3. 梳理提炼“区域阅读经验”,促进教师持续性成长
(1)抓“规划统领”,破解教师阅读无序之困
为加速人才培养,推进阅读质量,课题组以园为单位针对教师的年龄特点与骨干级别,共建分层阅读群:3年内新教师阅读群;3~10年教师阅读群;10年以上教师阅读群。各园通过构建“阅读地图”,为教师推荐系列书单,并将书单进行分类,如案例型、经验型、分析型、原理型、哲学型等,让教师更精准地找到适宜阅读的图书种类,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展开对比阅读和系统学习,从而解决教师选书无从下手的困惑。
(2)抓“战略导航”,破解教师阅读无谋之困专业阅读是站在前辈的肩上前行,而专业写作是在自己的肩上攀升。阅读只是单纯去读是远远不够的,要学会边读边思考,在反思的作用下,让教师实践中的经验和外界的知识与理论不断互动,呈现出螺旋式循环上升的发展过程[3]。为此,课题组有意识地通过一些活动帮助教师展开专业阅读,如定期开展园所阅读沙龙,鼓励教师发表自己的阅读体会;在有共同阅读需求的园所之间建立互联网平台,鼓励教师自由发表观点,园与园之间进行一些讨论学习,多维度激活教师的阅读愿望、见证教师的阅读态度、催生教师的阅读蜕变。
(3)抓“阅读成效”,破解教师阅读无效之困
教能促学,学能促研,研能提升教和学的品质[4]。课题组依托阅读,结合教师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教师的专业阅读与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教学研究相结合。如万红幼儿园自发组建了“专属图书员”,教师和幼儿一起探究阅读的方法、策略和传递批判思维,让教师成为一个对幼儿发展有协助能力的人;晨阳幼儿园图书馆从阅读出发走向思考、表达、分享与创造,教师们通过阅读做充满游戏精神的“大儿童”,基于阅读向度的仪式创意与空间设计,让所有的阅读时空都释放出教育价值。
(二)园所层面
1. 私人订制“园本阅读制度”,促进教师园本化成长
(1)积分阅读机制
基于教师参与阅读的时间、数量以及内容等,幼儿园制订了积分阅读机制。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阅读档案、阅读存折、阅读笔记等形式记录读书成果,通过分值了解自己的阅读绩效,借此引导教师关注自身成长,提升幸福感和阅读活力。如南苑幼儿园搭建了立体读书网络,积极推广“阅读积分卡”等,这样的积分打卡制度,使全园教师积极进行自主阅读,促进了教师的园本化成长。
(2)梯队阅读机制
针对3年内新教师、3~10年教师、10年以上教师等不同层次教师群体,幼儿园创建了梯队阅读机制,结合当下流行的手机阅读与线上分享模式,让阅读随时随地发生,全面提升园所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教育教学技能,营造教师阅读的良好氛围。如实验幼儿园针对不同层次教师群体,开展小组抱团式阅读,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推荐并分享适宜性书籍,通过自主阅读、小组阅读等形式,教师们展开分享交流,享受阅读的乐趣,感受成长的真谛。
(3)互鉴阅读机制
教师专业阅读的路径多种多样,不管何种阅读模式,都需要教师们相互学习,实现专业补给、突破,最终走向专业成熟。如“线上+线下”全园共读的模式——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幼儿园每学期推荐适宜的书单,通过线上线下的导读分享、片段分析等方式展开教师共研共读;将专业阅读与园本教研相结合的模式——每一次的园本教研活动都会链接教师的阅读经验,通过专业书籍架构园本教研的理论支撑,引发教师的实践共鸣。
2. 多维拓展“个体自主阅读”,激发教师个性化成长
(1)以“主题阅读”为引擎,多一些“长思考”
“主题阅读”的模式能推进个体的自主阅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园每学期设置一个阅读主题,按月推进,并设置相关的小主题。在阅读之中,教师们可随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密切交流。在阅读之后,幼儿园会举行读书交流会,让教师们通过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每月的读书交流会由“个性”和“常规”两部分组成。通过“主题式”阅读,教师们在交流研讨中静心思考,不断内省、重组、升华自己的能力。
(2)以“全景阅读”为延伸,多一些“小越位”
课题组倡导通过跨领域、概念、专业的“全景式”阅读来真正提升教师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打通不同学段、知识、职业间的藩篱,将教师视野从狭小的教育转向广阔的世界,在共生互补的不同领域将各科知识、视角实现“跨界大融合”。“全景式”阅读链接了阅读者、阅读者的生活、儿童、课程等一切与之相关的要素,在助力儿童生长的同时,也促进着教师这一“大儿童”角色的发展。
(3)以“问题阅读”为靶向,多一些“真内省”
在遇到实际的教育问题时,教师会结合自身的需求,借由阅读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这样,阅读就不会止步于“读过了”,而会进阶到“领悟了”,教师也会形成独特的知识体系和经验网络,助力其专业成长与发展。如白鹿幼儿园从问题出发,通过自读、共读、交流等多形式、多维度的持久阅读,激励教师在阅读与教研相结合的同时,规划个人的成长,建构个人的知识体系和经验网络,进而成长为骨干教师和有主张的教师。
三、研究成果
(一)从个体层面找到专业阅读的实践路径,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拔节生长
1. 找准专业阅读定位,成为专业自信的教师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5]。幼儿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并不只是实现外界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角色的被动要求,而是教师自身的一种主观需求。教师在现实中体会到阅读带来的一系列好处,享受到阅读给自己的教育生活带来的变化,由衷地产生了“想读、享读、乐读”之心,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将已有知识、经验与专业阅读发生碰撞,形成自我的专业自信。
2. 扩展专业阅读广度,成为博才多学的教师
教师们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目,综合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与拓展性知识,并对教育教学类著作与期刊进行长期的跟踪阅读,由此不仅了解到教育教学发展的前沿与动态,及时吸收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或成果,使自己的教学始终与时代同步,而且可以学习与借鉴研究者的思路、方法、思维方式,发展自身的理论思维能力,从中汲取理论营养,用理论的光芒照亮专业成长之路。教师对于专业阅读书籍的选择改变了“从上至下”的通道,广泛涉猎各类人文、科技、社会书籍,打开了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