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美育视域下公办幼儿园建设、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 张袅娜,黄燕虹
【摘要】当前,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激增而经费投入有限;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完善;课程建设过程质量参差不齐;教育生态关系有待重塑。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在研究和实践中不断解决。本研究通过个案研究,拟探索并形成生态美育视域下幼儿园建设、管理成本控制的有效策略,以供其他类似幼儿园建设参考借鉴。
【关键词】生态美育;幼儿园建设;管理;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2)06-0012-05
【作者简介】张袅娜(1976-),女,吉林九台人,深圳市南山区纯水岸幼儿园园长、南山区西丽幼儿园副园长,小学高级教师,南山区教育局兼职督学,南山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黄燕虹(1989-),女,浙江温州人,深圳市南山区纯水岸幼儿园教研员,幼教一级教师,硕士。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2018 年以来,国家层面先后印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等系列重要文件,这为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各级政府积极推进,出台和实施了相关的文件。《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 促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的意见》[1]明确提出:公办园在园儿童占比于2020年底达到50%,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达到80%。至2020年底,南山区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达到50.4%,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达到84.3%,南山区“5080”工程全面达标。南山区着力构建公益普惠、安全优质、多元包容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力打造“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富活力”学前教育先锋城区。
《深圳市学前教育机构设置标准》对幼儿园设置标准明确提出适切要求[2],以满足广大市民对个性化、多元化学前教育的需求。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幼儿园标准设计图样》,自建、扩建及改建学前教育机构宜参照图样进行设计[3]。《幼儿园建设标准》(建标175-2016)提出园所建设应绿色环保、经济美观的建设要求,并强调要控制工程造价[4],即幼儿园的建设需要在成本控制下进行。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0年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这标志着学校美育工作步入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新阶段,也为新时代幼儿园美育建设带来了新要求、新挑战。
鉴于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探索,形成生态美育视域下幼儿园建设、管理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其他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提供建设、管理智慧方案。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生态美育
生态美育,即以生态原则为基础,把生态原则提升为审美原则的教育。它是生态学、美学、教育学的有机结合,是重在进行生态观、生态审美观、生态生存观的教育。国内比较权威和有影响力的生态美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丁永祥、李新生指出:“生态美育在提升人生境界、追求诗意生存、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特殊意义。”[5]
本研究所提的生态美育视域是指在幼儿园建设、管理过程中,把生态美育的理念渗透到园所环境创设与办园管理各环节。
(二)成本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一般指人们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随着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不断发展、变化,成本也可以是做出某种选择必须付出的代价[6]。本研究中的“成本”特指保育教育成本、工程建设成本以及外延的管理成本。
(三)成本控制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控制”[7]是指使处于自己的占有、管理或影响之下。在本研究中,幼儿园建设成本控制是指在幼儿园建设的各个阶段,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把幼儿园建设过程中成本的发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预先核定的成本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幼儿园建设项目、管理运营成本目标的实现[8]。
三、研究方法及对象
纯水岸幼儿园(以下简称“C园”)是深圳市南山区“5080”工程背景下首批二级事业单位、公办幼儿园,由南山区政府协调华润置业代建,从设计、施工、水、电、煤气、设备购置,该园全程参与各个项目设计、定价、实施、验收、新园办园管理。因此,本研究以事实为基础,以过程为依据,确定C园为研究对象,采用个案研究法进行研究。“个案研究”是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对特定的人、群体、区域、时期等进行的整体性分析。本研究以C园为例,通过个案研究,探讨在生态美育视域下,C园建设、管理的有效策略。
四、公办幼儿园建设、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建设项目激增而经费投入有限
公办幼儿园的建设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随着我国公共财政投入的增加,幼儿教育的经费投入数量和比例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随着幼儿园建设项目的激增,还是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因此,利用有限的经费实现幼儿园各项建设达到高品质就必须探索有效的策略。
(二)公办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完善
《深圳市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0年)》指出:我市学前教育仍然是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是民生领域的短板,保教队伍待遇、整体素质仍然偏低,流动性、流失率较高。
南山区的公办幼儿园多数由民转公,历史等多种原因导致教师队伍规模与所招收的幼儿数量不相匹配,教师需承担较多额外的工作量,职业倦怠感增加,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降低。教师待遇低,上升渠道有限,导致教师参与相应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且稳定性差[9]。这最终会导致教师职业幸福指数低,出现教师流失,师资队伍面临结构性断层及优质师资匮乏[10]。
(三)课程建设过程质量参差不齐
课程是一所幼儿园办园质量的体现。新时代的课程建设需要我们从儿童视角出发,带给幼儿丰富的情感体验。然而,现阶段幼儿园课程虽然“百花齐放”,但课程质量参差不齐,究其原因:一是作为幼儿园课程建设主体的教师进行课程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不足[11],无法从幼儿身边的人、事、物中提取适宜内容,生成高质量的课程,从而影响了课程的建设水平和建设质量;二是课程建设过程中儿童主体缺位,或直接嫁接国外课程,或盲目跟随国内专家,或迫于家长需要[12],导致课程内容脱离幼儿生活实际,课程建设难以达成高品质。
(四)教育生态关系需要重塑
在幼儿园这个微型的生态系统里,教师、幼儿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师师关系、师幼关系影响着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与稳固发展。
然而,传统的教育关系呈现的是权威的关系,师师关系中幼儿园行政领导是主导者,在制度的制约下教师被安排被控制,师师关系较为紧张;师幼关系中教师是主导、权威,师幼之间缺乏平等的对话[13]。
现代教育生态关系追求自由、生命、生长,倡导幼儿园与教师、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共生共长。因而,需要重塑教育生态关系。
五、生态美育视域下幼儿园建设、管理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以C园为例,阐述在生态美育视域下,通过成本控制策略统筹、组织、控制、优化管理、建设,打造关系之美、环境之美、课程之美的新时代美育幼儿园。
(一)关系之美——人、空间、物、社会的关联来自界限与打破
1. 师师之间
(1)完善绩效管理制度,明确基本界限,减少人员管理成本
建立健全绩效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用人效益,对于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本控制不可或缺[14]。将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是幼儿园降低成本的重要举措[15]。C园引入华为企业文化中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革新人事管理制度理念,竞聘上岗,全部归零;动态管理,易岗易薪;关系人文,末位轮候量化考核,包容性评价,通过每月每岗五个指标(教师组别):室内环境、自制教玩具(每周两种)、备课教研、上传下达、任务反馈,进行绩效考核,使管理流程系统化、规范化、精细化、人文化、可视化,从而提高队伍建设的质量,减少人员管理成本。
(2)强调闭环管理,项目扁平化负责制,管理扩展分权提升质量
强调闭环管理,形成由决策层(行政)、班级(班主任)、家委会组成的“铁三角”。团队组合执行一个项目任务,项目负责人来源于“铁三角”的一角,不一定是决策层,可以是家委会,也可以是班主任中的专业人士,作为整体负责人,负责人按照项目计划全权负责,将决策层、其他班主任、家委会成员统整协调,分权给相应的人,承担相应的责任,跟踪流程,参与流程,完成流程。团队基于目标达成既有分工,又强调相互任务边界助推,行动微调,不断基于质量弹性思考更好的可能性。灵活、敏捷、富有柔性和创造性的目标,管理层次的简化,管理幅度的不断扩展和分权,有利于减少流程、中转人耗,降低管理成本。
(3)积极引进人才,量身定制规划,降低人才培养成本
C园多措并举、引进人才,量身定制规划,发布水岸职业定制系列,基于“水岸共同体”管理模式,行政和专业两方面构筑双轨制成长阶梯。行政领导干部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管理效能,通过认真学习和运用现代管理理论,掌握现代管理方法,拓展管理思路,推动文化“治园——润园——育园”建设。量身定制教师梯队培养发展成长“果计划——教师发展工程”,在“互联网+”时代,在网络技术与相关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利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不断优化教师专业成长方式。比如,疫情停课期间(2020年2月~2020年6月),全园边工作边培训边制作线上“空中花园”共计29期87个游戏活动、“体能小将”41期41个体育游戏、活动反馈18期,88期推送,时长共计640分钟,540次幼儿互动回传,浏览6000余次,陪伴孩子们度过一个养成良好习惯、建设健康心理、打造健康身体的超长优质假期。充分利用线上远程培训低成本、高时效、资源多的特点,将网络课程学习与工作现场学习相结合,使更多的教师共享使用优质资源[16],从而降低教师培养成本。
2. 师幼之间
(1)自由与信任,降低沟通成本
关系之美还体现在空间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感受到一种信任和自由,教师和孩子交朋友,孩子和教师“打架”,不用处处都完美,尝试、犯错、发呆、“一起闲”来自被教师“允许”的力量。人和人之间、人和环境之间、人和物品之间的关系传达出一种美的意境,同时这样的意境也在滋养着这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因美联结,因爱包容,降低沟通成本。
(2)艺术与浸润,审美创造价值
C园启动“百灵鸟计划”,以艺术的、人文的、全员卷入的、人人参与的方式让幼儿倾听每日一歌晨检;常态礼貌小天使晨接,以温暖的、微笑的、园长带头的、风雨无阻的方式让同伴相互问候鼓励;探究每日项目活动,以对话的、自在的、教师支持的、伙伴互助的方式让学习无边界。教师和儿童都可以去学习自己喜欢的任何“事儿”,相信他们在幼儿园生活中的“无用”“不务正业”——玩茶道、弹琴、拔草、看云、插花、闲聊也是生长的力量,能够润泽生命。
(二)环境之美——每一个空间都让孩子的生命得到滋养
“我们想要带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我们想要通过环境带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在生态美育视域下,孩子每天浸润的环境终将成为他的一部分;孩子看到的东西将成为他生命成长的文化基因。把情感、关怀、成长融入环境设计的每一个角落,让幼儿园的生活发生在各种变化中,自由呼吸、自由穿梭。
用心做好基建,把控工程成本。建筑工程成本是幼儿园建设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C园在二次装修中,用心、用情、用智慧通过顶层设计,以有效控制装修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