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引用言语行为的三个维度及其语篇适应性
作者: 邵长超
[摘 要] 在对引用言语行为研究现状梳理的基础上,我们指出引用言语行为的形成涉及到两个或多个话语,引用言语行为研究在本质上就是研究引用言语行为所关涉的话语如何建立关联。基于这种问题意识,我们分析得出引用言语行为是涵盖了它引维度、自引维度、互引维度的三维结构体,并在此基础上对三个维度的话语实现方式进行了深入论证。我们发现不同类型语篇中引用言语行为的三个维度体现出一定的差异,基于语料统计和分析,我们指出了三个维度的语篇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 H03;H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174(2025)01-0071-09
1. 引言
国外对引用言语行为的研究多见于语言哲学、认知语言学、话语实践等相关成果中。哲学角度多研究引用言语行为的本质,认为研究的重心是引用的指称和意义问题,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哲学理论(辛斌,2010)。国内的引用言语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图书情报学、哲学和语言学等领域。
引用言语行为在语言学领域主要是指基于特定的表达意图,为了增强论证的可信度和说服力等,在说话或写作中使用他人话语、观点并在适当的位置明确指出其来源的语言现象。如彭建武(2001)基于语言认知视角发掘引用言语行为发生的心理动因,辛斌(2010)基于修辞、语用视角探讨引用言语行为的修辞价值与语用效果;徐赳赳(2010)、邵长超(2023)基于语篇视角研究引用言语行为在语篇中的结构特点和话语功能等。
基于语料我们发现,在表现形式上,引用言语行为不仅包括语言文字形式的引用,还包括音频、视频、图表等多模态形式的引用;在引用对象上,可以引用他人话语,也可以引用自身话语。多个话语在时空伴随条件下(如专栏文章等)可以形成相互引用的语义关系。另外,一些新的引用言语行为在现有的研究中尚未得到有效解释。如例(1)的《通知》被引用后充当了当前话语的主体成分,例(2)引入自身话语对话语结构进行调整的引用形式。
(1)关于转发《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淮安市卫健委29号文件,2019-2-25)
(2)前文曾提到,在要素市场扭曲程度高的时候,存在着大量的“寻租”空间。(杨洋《谁在利用政府补贴进行创新?——所有制和要素市场扭曲的联合调节效应》)
因此,引用语言行为不仅是一种言语行为,更是把一个言语行为通过语义描述带入另一个言语行为中去的言语行为,它的形成涉及到两个或多个话语。引用言语行为研究在本质上是研究引用言语行为所关涉到的话语之间是如何建立关系的。
2. 引用言语行为的三个维度及其内在关系
言语行为的实施,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Austin,1962;Searle,1969):首先,发话人希望实现一定的话语意图,在特定话语意图的主导下完成言语行为;其次,该言语活动是通过怎样的媒介和传播方式实现的;最后,言语活动完成的过程中,言语行为双方原有的人际关系以及在言语活动中结成的人际关系如何发挥作用。因此我们可以从引用言语行为发生的功能意图、传播媒介、人际关系等因素来探讨引用言语行为,并剖析其内在关系改变对引用言语行为的影响。
在引用言语行为发生时,我们可以引用其它话语进而实现解释、说明、论证等话语意图,还可以引用自身话语,对话语结构进行调整(邵长超,2022、2023)。此外,阅读者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可能联想到多个相关话语,只要这些引入到我们阅读思维中的话语对当前的阅读行为产生了影响,就应该纳入引用言语行为的研究范围。国内学者也谈到这种话语关系,“读者一旦接触到不同媒体对同一事件的报道,便可能在篇章和篇章之间产生联想,信息会相互补充,观点会相互影响。”(毛浩然、徐赳赳,2010)
因此,引用言语行为形成的话语结构可以看作是多个言语行为造成的语义层次之间的关系模式,借助引用言语行为一是可以将某个话语引入,二是可以对话语自身进行调整,三是还可以将多个话语互引关联起来。
上述三种引用言语行为类型,我们分别命名为“它引维度”“自引维度”“互引维度”①。它们在文本中各自独立存在,但又相互补充。它引侧重于引入外部信息或观点,自引则是对话语自身内容的引用,而互引则关注多个文本或话语之间的相互引用。这三个维度共同构成了引用言语行为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在功能上,这三个维度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它引通常用于提供外部支持或对比,自引则用于强调或解释话语内部的信息,而互引则更多地体现了话语之间的关联性和对话性。这种层次性使得话语在引用言语行为上更加立体和多维。
在话语结构上,这三个维度往往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的引用网络。一个话语可能同时包含它引和自引,或者多个话语之间形成互引关系,这种交织性使得话语在引用言语行为上更加灵活和多样。
2.1 它引维度
如果我们将当前正在进行的话语称为“主文本”,把被引用到主文本的话语称为“源文本”的话,那么这一维度主要研究一个或多个源文本如何引用到主文本。
在时间关系上:源文本先于主文本而形成;在空间关系上:源文本借助一定标记,如引号、冒号、引导语(言说动词等)等从另一空间转移到主文本所在空间。完成引用关系的主文本与源文本在同一个时空中共存但存在的话语方式有所不同,形式标记越复杂,话语之间的界限越明确。引用的对象可以是具体的语言单位,还可以是框架结构、风格体式等,并由此产生了模仿和套用、词语的跨域使用等现象。
2.2 自引维度
在引用言语行为中,如果指称词语和被指称对象同时出现当前话语,这种引用关系便发生了变化。例(3)“文头‘上一秒下一秒’的描述”指称对象是在当前话语中开头部分,也就是主文本自身的一部分。
(3)再回到文头“上一秒下一秒”的描述,不难发觉,《战火中的芭蕾》片尾蒙太奇般一喜一悲的镜头突然转换,通过舞蹈与战火的“飞扬”,表现出一种亘古不变的美好向往和情义缅怀。(《新民晚报》2016-02-19)
因此,自引维度的话语意图主要是通过指称词语与指称对象出现在同一话语中,将话语自身的上下文引用到当前,对话语结构进行动态调控。
2.3 互引维度
假定一个话语和其他话语之间不是简单叠加关系,那么出现在同一阅读现场的多个话语势必会组合成新的话语结构。例如在新闻报道话语中,同一事件或话题可以形成不同的报道视角;不同事件或话题,也可以被某一关键词或专栏统领。
因此互引维度研究时空伴随条件下多个话语如何相互引用进而影响阅读和理解的过程。如例(4)新闻头版的主题是“上海年味浓”,整个版面由多个文本构成,这些文本为读者解读当前主题提供多维视角。
(4)牛年将近,上海年味浓
文本1:全力做好保供稳价,让市民“菜篮子”拎得稳
文本2:大红灯笼高高挂 公园绿地换新装
文本3:留沪过年人数大增,上海供电保障就绪
文本4:有这个“福”字,留沪过年同样温暖 (《文汇报》2021-02-10)
上述三个维度基本涵盖了引用言语行为所关涉的全部类型,三者之间也有着明确的界限和分类依据。
第一,在引用言语行为关涉的时空关系上,它引维度中的主文本是当前阅读现场中出现的话语,而源文本是在主文本之前产生的,早已客观存在的其他话语,源文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引用、指称、提取框架等)进入主文本。
自引维度中的主文本是当前阅读现场中的某一话语,主文本通过动态调控的方式(如借助对自身的指称或引用),将自身话语上文或下文调控到当前阅读现场。
互引维度中的多个主文本同时出现在当前阅读现场,即阅读者在阅读当前语篇的时候,同时会参考和联系当前时空现场的其他多个相关的话语,话语之间依据关键词或是功能标签的指引相互阐释或补充。
第二,在引用言语行为关涉的指称对象上,指称对象如果是来源于其他语篇,就形成了它引维度;指称对象是当前语篇自身,那么就形成了自引维度;如果指称对象是在同一现场出现的多个主文本,承担指称作用的功能标签或关键词在语义上涵盖相关语篇,那么相关语篇之间就形成了互引维度。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引用言语行为的三个维度并非孤立存在,亦可同时出现。如例(5)卷首语的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更好解读主文本。卷首语可以通过它引的方式引用正文话语,而正文和卷首语作为独立话语又形成互引关系。另外话语还可以借助自指词语(“这本集子”)对自身话语进行动态组织和调控形成自引维度。“这本集子”的指称对象包含了卷首语、当前话语、全部家书在内的整个文本。
(5)辑印在这本集子里的,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说长道短,而是由好几种作用的。”……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傅雷家书》卷首语)
3. 引用言语行为三个维度的话语实现方式
3.1 它引维度的话语实现方式
它引维度主要借助引用标记、索引标记、指称词语等方式实现。
3.1.1 借助引用标记
引用标记主要有言说性语言成分(言说动词“说、抱怨、解释”等,言说名词“通知、后记、话”等)和意向性语言成分①(意向动词“想、考虑、推测”,意向形容词“反感、不满、惊讶”,意向名词“观点、看法、共识”等);也可以是某些表示引用关系的符号,如冒号和引号等。引用话语可体现为语言形态的词语、句子、语段等,也可以是多模态的图像、音频、视频等,如例(6)采用主文本言说立场,借助言说动词“说过”将源文本转述出来。
(6)美国的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夏衍《包身工》)
3.1.2 借助索引标记
索引标记所起作用主要是对源文本激活或提及,它主要借助演化为话语标记的提及性词语来实现,如“要说、如果、既然、怎么就”等,通过提取源文本的部分特征或结构特点来实现。由例(7)可知,上文必定谈论了“XX体会”这个话题,由此利用索引标记“要说体会”对上文进行提及。
(7)“要说体会嘛”,他嗽嗽嗓子,略带矜持地说,“这些年来,一直在这儿摸、爬、滚、打,钉子碰了不少,跤也摔了不少,经验谈不上,教训倒真是有一堆。”(康式昭、奎曾《大学春秋》)
3.1.3 借助指称词语
被引话语可以实体出现,也可以借助于指称词语出现。如例(8)“先前有媒体报道称”将当前话语与“先前报道”关联,而“这则消息”则是对当前上文中引语的指称。
(8)先前有媒体报道称,南极洲一处企鹅栖息地遭巨型冰山围困,15万只企鹅受困后难以觅食而死亡。这则消息引起全球动物爱好者的悲伤。然而,一名企鹅种群研究专家质疑说,不要小瞧企鹅,它们很可能只是“搬走了”。(《文汇报》2016-2-20)
3.2 自引维度的话语实现方式
自引维度主要借助能够影响话语结构的自我引用、自我指称、普通名词与指称对象共现等三种方式实现。
3.2.1 借助自我引用
所谓自我引用是指主文本对自身话语的引用,主文本和源文本为同一话语。
自引维度作用下,以当前阅读现场为基点,话语中就会出现相应的表示空间参照关系的词语如“上文、下文、前面、以上”等,它们在自引维度中作为空间关系参照词语发挥指称作用,“前面提到……”“后面我们会谈到……”,如例(9)通过引导成分“如我们将在下文中看到的那样”将下文话语引用到当前阅读现场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