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得不”的话语关联与语义内涵
作者: 王凯 赵春利
[摘 要] 本文以语义语法为理论基础,按照从宏观话语关联到微观句法分布的顺序,提取“不得不”的语义内涵。第一,综述前人研究并指出不足:性质界定有分歧、话语关联不完整、语义情态不精准和语用分析未验证;第二,提取“外转折内因果”的逻辑关联和“势驱必为”的语义关联;第三,从主客观角度将原因分为客观形势和主观情势,前者包括不利形势和消极势变,后者包括目的关联和假设情势;第四,“不得不”主要分布于肯定陈述句的状语位置,多与惯常、已然、终后、重复、即刻和接序六类客观性副词同现;第五,依据复句位置、句类选择、主语选择、同现副词、代词回指、谓语结构,可以证明言者视角的客观性;第六,提取语义内涵:言者客观陈述行为主体因为情形势驱而做出非主动的必要施为结果。
[中图分类号] H1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174(2025)01-0059-12
1. 前人关于“不得不”的研究
《现代汉语词典》从试用本(1965/1973)到第七版(2016)均未收录“不得不”,但《汉语大词典(第1卷)》(1986:443)收录该词并释义为“不得已,无可奈何;不能不,必须”。此外,《外国人学汉语难点释疑》(叶盼云、吴中伟,1999:34)将其与“不由得”对比分析,《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2021:52)明确将其列为三级词汇,可见,“不得不”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属于教学重难点。
前人对“不得不”的关注由来已久:黎锦熙(1924/1992:105)认为“不得不、不能不、不可不”等“实在是些短语”,赵元任(1968/1981:295)认为“不得不”和“不可不”一样,常出现在口语中,吕叔湘(1980/1999:156)释义为“表示客观情况迫使这样做”。虽然学界早有研究,但其性质界定仍存争议,语义情态、话语关联和语用分析是关注重点。
第一,性质界定。现有研究有两种观点,一是归为词(副词):《汉语大词典(第1卷)》(1986:443)收录该词但未标明词性,张谊生(2000:61)、史金生(2003)、谭惠敏(2006)等旗帜鲜明地将其归为“语气副词”。二是归为短语(格式):《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1980/1999:156)以“不+得+不”形式将其放在词项“得(dé)”之下进行释义,但未单列词项,可见作者认为应归属格式而非词,芜崧(2003)、武惠华(2007)等支持双重否定式说,彭利贞(2019)提出“情态双重否定构式”,性质界定上学界尚未达成统一意见。
第二,话语关联。郭继懋等(2001)最早提到“常在因果复句中充当结果分句”,谭惠敏(2006)补充“多出现在承接、因果、条件、目的和转折关系复句中的某一分句中”,之后全君君(2011)、车静(2022)都强调了因果,与前人不同,周娟、高德慧(2023)首次分析了因果和转折套叠情况,但其逻辑和语义的关联分析有待商榷。总的来说,前人已经注意到“不得不”可以出现在因果或转折复句,但多从单层复句进行研究,较少分析多层复句共现情况。
第三,语义情态,包括语义和情态。语义内涵方面,除了《汉语大词典(第1卷)》(1986:443)所列义项,段博文(2014)增加“情不自禁地做出某种反应”。情态内涵方面,张谊生(2000:61)认为表达“由于某种原因或条件的限制,致使主观意愿不能完全实现而形成的凑合、容忍而略感遗憾的”“将就态”,谭惠敏(2006)补充“表示肯定的情态义”,彭利贞(2019)提出表达“必要”道义情态,周娟、高德慧(2023)认为“无奈义”是其“最基本的语义情态”。可见,前人认为“不得不”的语义情态具有多样性,从根本上说,情态不统一的根源在于没有揭示其本质语义内涵。
第四,语用分析。谭惠敏(2006)认为“多表示委婉的口气”,而全君君(2011)提出“能够突出无奈、遗憾的情感,表达请求谅解的语气”,因此“更适用于‘解释’”,车静(2022)在前人基础上增加了“肯定义”,这些均未得到句法验证。
对于性质界定,我们的看法是:无论它是词还是短语,都不影响其本身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内涵,本文主张淡化性质界定问题,暂将其归为副词,重点探讨其语法功能和语义内涵。除性质界定外,前人研究存在话语关联不完整、语义内涵不精准和语用分析未验证的问题,本文以语义语法为理论基础,在调查CCL语料库的基础上对“不得不”进行分析①。
2. “不得不”的完整话语关联
2.1 逻辑关联
第一,内层关联为因果。从形式上看,可以出现在标记原因的“因(为)、由于、迫于、出于、鉴于、基于、苦于、限于”,标记结果的“所以、于是、结果、因此、因而、为此、故而、故此”(1a),标记假设和条件的“若、如果、一旦、要是、只要、就算”(1b),标记目的的“为、为了”(1c),标记推断的“既然、可见”(1d)等所在的广义因果,即使句中没有标记,也可以通过添加因果连词且不改变原意明示其逻辑关联(1e2)。
(1)a. 但由于客里无书,难于下笔,所以不得不草草结束。
b. 如果美国实施制裁,日本将不得不中止谈判。
c. 但为了君臣之义,不得不忍痛杀之。
d. 既然提到藻类食品,就不得不提到我们最常食用的海带。
e1.城里的房子被淹了,老百姓不得不跑到房顶上去避难。
e2. 【因为】城里的房子被淹了,【所以】老百姓不得不跑到房顶上去避难。②
第二,外层关联为转折。从形式上看,可以出现在标记待转的“虽(然)、尽管、即便”(2a),标记转折的“但(是)、可(是)、却、(然)而、反而”(2b),标记让步的“即使、本来”(2c)等连词所在的广义转折中。
(2)a. 他虽然讨厌朱经理,但二太太催着去,又不得不勉强应付一番。
b. 尽管不堪重负,但从简了怕丢面子,不得不随波逐流。
c. 即使知道吵不出什么结果来,也不得不自卫。
第三,完整逻辑关联为“外转折内因果”,选择转折中的结果位置。从形式上看,转折连词位于因果连词前,结果连词位于“不得不”前(3a-c)。从反面来看,如果复句中既无转折也无因果,仅有表示并列的“既……又……”(4a2)、表示连贯的“……接着……”(4b2)、表示递进的“不但……而且……”(4c2)等广义并列复句,“不得不”不能出现。
(3)a. 尽管……但由于时间紧迫,他不得不又组织了四、五名编剧。
b. 警方在案发后8天就拘留了此人,但随后又因证据不足,不得不将其释放。
c. 她曾经采取过多种减肥手段,但都因为工作忙而不得不中途放弃。
(4)a1.科学人文主义既信奉科学,又崇尚人道。
*a2. 科学人文主义既信奉科学,又【不得不】崇尚人道①。
b1. 他举出汉朝官制如何平等之后接着说道……
*b2. 他举出汉朝官制如何平等之后接着【不得不】说道……
c1. 她不但活下来,而且奇迹般的好。
*c2. 她不但活下来,而且【不得不】奇迹般的好。
有时出现在待转(5a1、5b1)和假设句(5c1),但转折和原因均可补充出来(5a2-c2),补充内容源于上下文:(5a1)前句为“她从来也没有后悔过,也从来不曾忘记过他”,(5b1)前句为“他几乎把自己封闭起来”,(5c1)句的“我并不期望这样的事”为原句。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外转折内因果”中都可以出现“不得不”,语义也是制约条件。
(5)a1. 即使是在她不得不出嫁之后,她的心依然属于他。
a2. 【即使她不愿意嫁别人,但因为某种原因】不得不出嫁之后,她的心依然属于他。
b1. 虽然有时不得不奉命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中……
b2. 虽然【不愿露面,但因为某种原因】有时不得不奉命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中……
c1. 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斗(我并不期望这样的事)……
c2. 【虽然我并不期望这样的事,但】如果【因为某种原因,】我们不得不进行战斗……
2.2 语义关联
不同逻辑位置表示不同语义:待转句表示背景信息义,包括事实背景和主观心理等前提信息,原因句表示情形势驱义,包括客观形势和主观情势等原因,结果句表示必要施为义,即原因驱使的必要施为结果,可将完整话语关联概括为“势驱必为”。具体表现见表1。
2.3 转折和因果对“不得不”的约束性
转折和因果对“不得不”的约束并不相同,相对于因果来说,转折的约束性较弱。
首先,待转与结果属于矛盾关系,肯定一方则否定另一方,所以存在结果句则必然存在待转句,正因如此,待转句即使不出现也不影响表达(6a2-c2)。
其次,会话原则之一的数量准则要求说话者提供足量信息,待转可以蕴含于结果,但原因一般不可省略,否则会造成语义信息不足(6a3-c3),所以因果的约束性较强。那么,哪些原因能够导致“不得不”的结果?
(6)a1. 虽然声势并不浩大,然而他们的异样却使人不得不把眼光集中在他们身上。
a2. 他们的异样使人不得不把眼光集中在他们身上。
?a3. 虽然声势并不浩大,使人不得不把眼光集中在他们身上①。
b1. 他虽然直接指挥侵略战争,却常常连吃败仗,不得不向盟友希特勒求援。
b2. 他常常连吃败仗,不得不向盟友希特勒求援。
?b3. 他虽然直接指挥侵略战争,不得不向盟友希特勒求援。
c1. 余维汉虽一向处事果断,但在这特殊的场合,他不得不三思而行。
c2. 余维汉在这特殊的场合,不得不三思而行。
?c3. 余维汉虽一向处事果断,不得不三思而行。
3. “势驱必为”原因句的语义类型
根据语料调查并结合主客观范畴,可将原因分为客观形势和主观情势,前者包括不利形势和消极势变,后者包括目的关联和假设情势(参见表2)。
第一,客观形势包括静态的不利形势和动态的消极势变。从句法表现来看,静态的不利形势常由介词短语表达,如介词“迫于、苦于、限于”等引进困境义名词“压力、困境、逆境、窘境”等(7a-c)。另外,介词“在、当、出于、鉴于、基于、由于”等,引进时间或背景义名词“时期、时候、阶段、情况、背景、境地、形势”时,该形势是相对于行为主体而言的不利形势②(8a-c)。
(7)a.清政府迫于压力,不得不对日宣战。
b.但迫于陈规陋习的压力,不得不为建庙集资。
c.苦于在机构设置上的困难,许多业务不得不依托专业银行办理。
(8)a.在其不断遭受失败的情况下,不得不寻求一种新的对策。
b.鉴于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苏共不得不实行“集中制”。
c. 基于目前的竞争压力,不得不补课。
不利形势的谓语也可由状中结构充当,当状语为程度义副词“太、过于、异常、十分、非常、格外、极其、极为”等时,中心语可以由猛烈义形容词“猛烈、凶猛、激烈、强烈、剧烈、惨烈”等,紧急义形容词“紧急、紧迫、紧张、危急、焦急、严重”等,险难义形容词“危险、困难、艰难、艰苦、艰辛、艰巨”等充当(9a1)。前述部分形容词也可以单独作谓语(9b1),或者做状语修饰缺损义动词“短缺、紧缺、奇缺、匮乏、亏损、损失”等(9c1)。反之,相对于行为主体而言的有利形势后不能出现“不得不”(9a2-c2)。
(9)a1. 金融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他们不得不谨慎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