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艳婷,如哪吒般心中有火

作者: 姚远

吕艳婷,如哪吒般心中有火0
吕艳婷在录音棚配音

吕艳婷急需一次辟谣。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现象级走红,让为“小哪吒”配音的吕艳婷被推向了聚光灯下。

关注纷至沓来,流言蜚语也是。

起因大约是有人根据她的职业和年龄用AI生成了一篇文章,编纂了种种故事细节,称她毛遂自荐被导演选中,又说她理工科专业中途转行,还说她有个5岁的儿子,一直不愿相信“哪吒就是妈妈的声音”。

谈起这个,吕艳婷有些哭笑不得。这些说法流传甚广,甚至曾有几家母婴品牌找来,邀请她和“儿子”参与活动。

吕艳婷自2009年起在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担任配音课程教师,长年累月沉浸于课堂和录音室之中,应电影宣传的需求,在春节来临之前开始走向公众视野,密集辗转于晚会与直播镜头之间。

比体力奔波更耗心神的,是眼花缭乱的各路采访。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回复,应付一下倒也容易,可是吕艳婷打心底珍惜每一次向公众表达的机会。

她说,希望抓住这些机会,“让大家对配音演员,对配音行业更了解”。

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被吕艳婷主动揽在肩上,一如过去16年间,她对待学生、对待配音教学的一腔热切。从前,她的热切只在小小的配音教室中燃烧,如今吕艳婷被命运“推了起来”,她自然而然地想要成为让更多人了解配音的契机。

尽管吕艳婷会自嘲,这是自己当老师的“毛病”。可是与她交流时,你能清晰看见她心中这团火焰,从过去到未来,熊熊燃烧、无远弗届。

真诚流动

吕艳婷感冒了,声音还没完全恢复如初。尽管如此,她依然拖着鼻音,兴致昂扬地和记者聊了将近3小时。中途我们停下休息,她吃了一块面包充饥,又拿起手机,回复来自各方的工作信息。

经纪人说,自春节档预热以来,她们几乎保持“两天一座城市”的行程频率。陪同她们四处奔波的行李箱,专门腾出一处空间存放吕艳婷的中药包,供她在极度忙碌的行程状态下见缝插针地调养身体。

除夕晚上,吕艳婷和其他几位春节档电影演员一起登上蛇年央视春晚,在开场舞曲中出镜,以哪吒的声线念了一段祝福语。

尽管给老师的镜头只有三四秒,但坐在电视机前的筱筝依然感到无比激动。筱筝是吕艳婷2015届配音提高班的学生,如今常驻上海,是一名入行不久的配音演员。当晚,她刷朋友圈,见同行振奋地实时庆贺:“配音演员上春晚了!”

吕艳婷,如哪吒般心中有火1
吕艳婷参加2025央视元宵晚会的演出

除夕当晚,绝大多数观众还并不知晓这名拿着哪吒玩偶、声音沙哑却昂扬有力的女性究竟是谁。十五天之后,当吕艳婷和大张伟、哪吒敖丙玩偶再次登上央视元宵晚会,表演一首完整歌曲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能一眼认出她的身份——小哪吒的配音演员。

吕艳婷领了几个学生去《哪吒之魔童降世》剧组试音,一个声音“丑丑的”小男孩角色,学生们挨个试下来,饺子导演觉得不太行。吕艳婷在一旁示范,饺子导演听了说:“要不你来试试?”

“还吃,收你们来了”“天雷滚滚我好怕怕,劈得我浑身掉渣渣”,几段哪吒的经典台词,在过去这个春天充斥着互联网平台的各个角落。即使还没看过电影的中国人,也一定在某处听过吕艳婷的声音。

彼时,《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总票房在半个月之内突破惊人的95亿,并且依然势如破竹,俨然成为十年难遇的时代文化现象。

一夜之间,所有人都向吕艳婷投去了好奇:她是谁?为什么会成为哪吒的配音演员?

一些支离破碎的故事片段在网络上流传开来。有人说,合作的起源是她向饺子导演毛遂自荐,还有人说,配完哪吒以后,她一度失声,“嘴巴全是血”。

吕艳婷是个情绪丰富的人,采访中说起这些,她的脸上立刻爬满了崩溃。“夸张得我要死了,我是在卖惨吗?我不要这么卖惨。”

她和经纪人专门做了一份正确的经历表述,发给媒体参考。其中是这么写的:起初,吕艳婷领了几个学生去《哪吒之魔童降世》剧组试音,一个声音“丑丑的”小男孩角色,学生们挨个试下来,饺子导演觉得不太行。吕艳婷在一旁示范,饺子导演听了说:“要不你来试试?”尔后在导演的层层要求下,吕艳婷最终塑造了一个音色略微沙哑、语气顽皮跳脱的另类哪吒。

哪吒的声线几乎是吕艳婷音区的最低处,再加上台词中不时的呐喊、嘶吼,配音结束后,吕艳婷声带严重水肿,一个多月后才完全恢复——“当然,这是此种配音工作强度和密度之下的自然损耗”,吕艳婷说。

另一则广泛流传的谣言称她是理工科学生,中途转行配音。正确的版本是:吕艳婷1987年生于湖南,祖籍辽宁,因家庭环境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得益于“会说普通话”,高中时吕艳婷选择了播音主持艺考,被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播音主持系录取,后考取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

吕艳婷第一次接触配音,是在大二的台词课上。当她第一次听老师讲授如何用声音诠释角色时,她觉得“灵魂被震撼”了。

配音和播音不太一样。后者更强调客观、准确,以一种端庄的、令人信服的姿态去告知听众重要的信息,播音员要极力摒弃个人情绪的干扰。情绪却是配音的灵魂,同一句台词,角色个性或语言情景不同,根据不同配音演员的理解,可能会有迥然的表达。

“配音是人物内心的镜像。”吕艳婷说。真实的生活情景中,人们常常言不由衷、旁敲侧击,这些在人物内心深处流动的复杂情绪,“研究起来很有意思”。

即使是个性直爽浓烈的小哪吒,也常常怀有这种复杂的心事。第二部中,哪吒离开陈塘关,随太乙真人去玉虚宫修炼,临别前,母亲张开双臂,希望最后抱抱他。被陈塘关众人围观,哪吒突然害羞起来,没有直接回应母亲的拥抱。

与母亲告别的这段台词,吕艳婷故意处理得咬字不那么清楚,以体现小哪吒此时别扭、难为情的心情。

抓住这些口是心非的、变幻莫测的情绪,是用声音让一个角色栩栩如生的关键,也是一名配音演员的立身之本。

“对于表达,真诚是很宝贵的。”她在采访过程中强调了几次,“而我并没有吝啬这个东西。”

一针见血

2009年,吕艳婷本科毕业,因在校表现优秀,顺利留校任教。校领导给予选择教学课程的自由,不假思索地,吕艳婷选择了配音。

此时,学院从未开设过专门的配音课。没有现成的课程体系,没有专门的教学场地,一切都要吕艳婷和恩师从零开始,一砖一瓦地搭建。

“想象你嘴巴下面有一根极细的管子,对着它使劲吹气,你需要用什么部位发力?”筱筝至今依然记得吕老师的指导,如此生动形象,令她立刻理解了要如何调用气息。

筱筝于2015年入学,在她的记忆中,播音主持专业的课程教室大都会配备一台摄像机,实时检验上镜状态,因此学生们必须光鲜亮丽地去教室。而当时的配音课教室还是一个“比较昏暗、封闭的,像录音棚一样的房间”,配音演员也无需出镜、站在台前。所有学生蓬头垢面地到达课堂,而吕艳婷永远神采奕奕地等待学生们的到来。

筱筝用“一针见血”几个字概括吕艳婷的教学风格。“吕老师不讲笼统的感觉,比如‘你的年龄感不对、你还不够生气’,她会使用具体的意象去帮助学生找到与人物贴合的感觉,比如‘你不要光改变口腔状态,而是要用腹部去发力’。”

筱筝的毕业汇报,是给《寻梦环游记》选段中的小男孩配音。彼时,吕艳婷恰好结束《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配音,于是亲自指导筱筝如何调整给小男孩配音的感觉。

“想象你嘴巴下面有一根极细的管子,对着它使劲吹气,你需要用什么部位发力?”筱筝至今依然记得吕老师的指导,如此生动形象,令她立刻理解了要如何调用气息。“吕老师永远会指导你怎么抵达理想的状态,而不只告诉你她要一个怎样的结果。”

吕艳婷对记者说,当老师最重要的是“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一直以来,她给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如何让对配音一无所知的学生,经过训练和学习,达到配音市场的要求。”

于是,“具体”在教学中无比重要。吕艳婷讨厌粗暴的概念划分,比如所谓的“译制腔”和“播音腔”,她不愿意这种笼统刻板的概念去否定一名配音学习者的全部。她见过太多被此挫伤的学生,大约是出于一份热烈的责任感,她要求自己“能严谨就严谨,能解释一点就解释一点”。她不希望自己在表达上的一时懒惰,伤害了学生对配音事业的向往与热爱。

吕艳婷宁愿多说一些话,多费一些口舌,给学生剖析声音表演的底层逻辑,去破除他们思维上的惯性和误区。

比如晚会主持人,为什么都遵循一种特定的腔调?谈起专业,吕艳婷突然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起来:“晚会主持的职责就是调动气氛、把控流程,因此需要一种主人姿态,与此同时也有一些迎宾的感觉。”

而新闻节目主播的职责是“告知”,因此所谓的“播音腔”听起来相对更强势、更公正,纪录片解说的职责则是“补充和提示”,需要解说员像一个“和听众坐在一起的朋友”。

即使是同一类型产品的广告配音也大有讲究。一则巧克力豆的广告,和一则强调巧克力口感丝滑醇香的广告,声音表达所需的节奏和质感完全不同。吕艳婷即兴演绎起来,向记者示范举例。两句相同的广告词,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下,听感的确相去甚远。坐在对面的吕艳婷俨然像一位魔术师,在任意的声音状态之间切换自如、顺畅无比。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的配音课程一经开设,就在学生之中积累了极佳的口碑,长红至今。这是吕艳婷从无到有开辟的一处天地。

这处天地并不是孤立、与世隔绝的。身处高校课堂,吕艳婷兼职商业配音,一直与市场保持密切的联系。2010年左右,她就将当时刚刚兴起的动漫配音引入了课程体系。后来游戏配音的需求逐渐壮大,吕艳婷开始玩《塞尔达传说》和《英雄联盟》,研究这一新兴体裁的声音逻辑。

“吕老师永远不会闭着眼睛教学。”筱筝说。直到现在,她在实务中碰见的困惑,还会拿去和吕艳婷讨论,而学生们口中的“婷姐”永远会给她新的灵感、角度和解决途径。

向上

审美是最重要的,吕艳婷在采访中反复说了几次。

在校教学时间毕竟有限,无法事无巨细,对吕艳婷来说,配音教学的当务之急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教会学生“去市场上听别人的配音作品,分辨哪些是‘吃饭的’,哪些是‘可以模仿学习、去追求艺术创作高度的’”。

短短十余年间,依附于文化市场的发展,配音市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的影视剧配音,鉴于影视界对“非原声作品不得评奖”的规定而需求收窄,动漫、游戏和广播剧等新兴亚文化载体的兴起,促使配音市场向全新的风格领域转型。

这一变化孕育了积极的趋势。最早,内地曾大规模引进香港电影、制作普通话配音版本,配音演员处于极其边缘的位置,“甚至上不了电影字幕名单”。一名配音从业者对南风窗说:“当时,很多明星演员甚至挺害怕被人知道声音是别人配的。”

尔后数年,借由动漫游戏行业的发展,更多的配音演员逐渐被人所知,甚至从幕后走向幕前,形成了特定的粉丝圈层。如今在上海,配音演员甚至有机会在线下剧场演出,售票状况可观。

可是,依然有一种结构性困境深深嵌套其中:相对而言,男性配音演员的工作机会更多、薪资水平更高、关注度也更高。

女性配音演员显然是比男性数量更多的,一个男性角色需求,通常只会收到七八十份试音素材,而女性角色的试音,常常被两三百人同时竞争。

明熹是吕艳婷2016届配音班的学生,毕业后曾与朋友一起运营自己的配音工作室,企图在行业中立足。工作一段时间后,她发现,配音行业尽管分各种类型体裁,但基本“都优先考虑男声”。

比如商业广告或纪录片,甲方通常会认定男声更具力量感,“显得企业气势磅礴”。在游戏领域,男性角色相对更多,广播剧更是如此,头部作品大都是耽美题材,女性配音演员只能在其中担当配角或群演。

一位有声书投资人告诉记者,在非全职的配音从业者中同样如此,男声主播的时薪普遍比女声主播高一倍不止。而女性配音演员显然是比男性数量更多的,一个男性角色需求,通常只会收到七八十份试音素材,而女性角色的试音,常常被两三百人同时竞争。

在这种行业结构下,《哪吒之魔童闹海》成了一个契机,把吕艳婷忽然推向配音行业的浪尖,使之成为被大众广泛知晓的配音演员中难得一见的女性身影。

这绝不是一次偶然。随着“魔童哪吒”IP的价值升温,小哪吒的业务范围愈发广阔,在电影银幕之外,还要耍戏腔、说唱,念广告词。在小哪吒成为一个国民级动画角色的同时,对吕艳婷声音功底的考验也在层层升级。

之所以能撑得起这份考验,要归功于过去十几年,甚至三十余年的漫长积累。吕艳婷至今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就喜欢陪爷爷听戏曲,咿咿呀呀、铿锵雅韵。因此在《哪吒之魔童闹海》的配音中,当导演饺子提出,希望用戏曲武生的唱腔念定场诗,录音棚中的吕艳婷很快就找到了感觉。

“所以我一直和学生说,有啥学啥,喜欢就干,不知道未来什么时候就用得上了。”

筱筝说,吕艳婷一直不喜欢“哗众取宠的东西”,“质感”是被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形容词,而她心中的确又有那么一股强大的能量,长久以来支持她往更高峰攀登。

吕艳婷觉得,自己和小哪吒的相似之处在于,“我心中也有很大一股劲儿去做事情”。和小哪吒一样,“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无论这个过程中被怎样的误解侵扰。“虽然很多人不理解你到底在坚持什么,我自己有时候也不知道,但我喜欢我就做了。我爱做,你管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