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会,政策“风向标”牵动全球
作者: 刘正曦一年一度的中国两会,早已不再仅仅是中国人自己的盛会,而是逐渐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事件。今年的中国两会,吸引了1000 多名境外记者报名参与。作为长期观察中国的埃及学者,我在与各国同行交流后发现,今年世界关注的中国两会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经济稳健前行,始终是国际舆论的核心议题。今年两会期间,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首页置顶发布了中国两会相关报道,并指出,中国将2025 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5% 左右。美国彭博社也提到:“中国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 左右,势头很强劲”。“5% 左右”,这一被多家外媒提及的数字,既是2025 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也是国际社会衡量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标尺。
第二,中国科技创新成就与发展潜力,受到外媒高度关注。今年两会,“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等成为外媒报道中的高频词。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报道认为,中国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求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英国《卫报》刊文称:“中国在推动新质生产力方面充满信心。”随着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迅猛发展,全球必将从中受益。
第三,中国展现大国担当,继续为全球发展注入稳定力量。“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世界和平发展的美好未来。”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表明中国坚定做“赋能型大国”,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决心。印度《先锋报》网站近日评论称:“中国两会展现出的治理理念持续为国际社会应对不确定因素提供借鉴。”
多家外媒用“全球的风向标”来描述中国两会对世界的深远影响。这种关注度折射出一个事实:在全球经济艰难复苏、地缘冲突加剧的背景下,中国政策走向已深度关联世界共同利益。中国两会在为中国老百姓带来更多福祉的同时,也必将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更多能量。
编辑 毛予菲 / 美编 苑立荣 / 编审 张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