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微博广场
曹中铭(知名独立财经撰稿人):近期,一份关于公募基金薪酬改革的初稿在市场上流传。像公募基金薪酬改革这样的重大事项,一般会由监管部门制定与发布。因此,虽然目前证监会或中基协并没有发布相关文件,但从内容看,或许也并非空穴来风。
个人以为,将基金经理所管理产品业绩与比较基金挂钩,将倒逼基金经理更加注重研发,也有助于基金经理提升投资决策能力。更重要的是,此举将有助于基金经理的优胜劣汰,并能打造能者上,庸者下的局面。无论是对于持有人,还是基金公司,甚至是基金行业而言,都是大有裨益的。
当然,公募基金行业发展已有20多年,实施包括薪酬在内的改革,其实也是必然的。而一成不变,或墨守成规,并不利于行业的发展。而个人以为,在公募基金行业高举改革大旗的同时,回报持有人的问题同样值得关注。公募基金行业如何更好地提升盈利能力,如何更好地回报持有人,显然也是其必须直面的话题。
http://weibo.com/caozhongming
皮海洲(独立财经撰稿人):自9·24行情发动以来,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减持一直接连不断,股价越是上涨,股东减持的意愿也就越发强烈。但对于未盈利企业重要股东对首发前所持股份的减持,市场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个人以为,按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的未盈利企业,在公司没有实现盈利的情况下,其原始股东不应减持所持有的首发前股份,以避免“穷庙宇、富和尚”现象的出现,保护公司的稳定发展,同时也是保护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而且在公司实现盈利的情况下,也要设置一年的盈利观察期,允许股东在第2年继续盈利的情况,才能按规定减持股份,避免未盈利企业通过做账的方式,让公司在某一年实现盈利,进而为股东的减持套现创造条件。
http://weibo.com/phz168
上一篇:
行业公司
下一篇:
四月决断临近 关注景气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