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儿汤话

作者: 郭晔旻

片儿汤话0

在北京,要是有人说话长篇大论却不得要领,说了跟没说差不多,往往就会被形容成说了“片儿汤话”,也就是废话。

“废话”是个常见的词汇,那么“片儿汤话”又是从何而来呢?这就要从“片儿汤”的意思说起。所谓“片儿汤”,就是先将面粉加清水和成硬面团,然后放在铺有淀粉的案板上揉匀,擀薄后切成片,待清汤烧开后,下入面片煮熟,最后连汤带面片一起盛入碗内。从做法来看,“片儿汤”是一种比较简单的面食,在北京的面食里尤其如此。

由于这个原因,“片儿汤”成了低档面食的代名词。清代的野史笔记《春冰室野乘》里记载了一个故事,道光皇帝以节俭吝啬著称,对自己的饮食也是如此。有一天,他下令御膳房制作片儿汤。结果第二天早上,内务府提交报告,为了做片儿汤,需要增加一间御膳房,还要设专官管理,“计开办费若干万金,常年经费,又数千金”。狮子大开口让道光皇帝吓了一跳,大概他当皇子时游走京城街巷对市井饮食有所了解,于是就说,“不必这么复杂,前门外某饭馆,制作此物最佳,一碗只需四十文钱,派一个小太监去买就是了。”谁知道,过了半天,下面回奏:“这家饭馆已经关闭多年。”道光皇帝无可奈何,叹息道:“我不能因为个人的口腹之欲,浪费如此多的金钱。”只好作罢。这个故事的本意,当然是为了说明清王朝到了晚期已经积弊丛生,宫廷上下,众多经办人层层贪污,蝇营狗苟。但反过来却也说明,“片儿汤”是一种何其廉价普通的食物。

既然一碗“只需四十文钱”,“片儿汤”自然只能用来果腹,谈不上有什么上佳口感。久而久之,这种颇有些上不了台面,但又十分常见的食物就有了引申含义。因为面片切得薄,虽然在碗里看着显得多,但实际上没有多少,口味也并不丰富,根本就是内容寡淡,没有什么营养。渐渐地,在北京,也就衍生出了这么一个生动的方言词汇——“片儿汤话”,用来形容那些没有什么意义可言的废话。

上一篇: 琥珀堡
下一篇: 花见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