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见小路
作者: 韩晓蕾
日本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京都在日本,真正的日本却在京都”。而如果想要感受最传统的京都风情,那么前往花见小路是最合适的。
花见小路位于京都祗园,始于三条通街道,终于建仁寺,长约1公里,由南至北横贯祗园的中心区域。
花见小路两旁,排列着江户时期建造的木屋,尽管历史悠久,但由于维护得当,并没有显露出破败残旧的感觉。这些房屋,被统称为“町家建筑”。
从外观看,这种建筑为瓦顶木造的两层民房设计,比较特别的是,门面大多非常狭窄。相传当时的政府以房屋门面的宽度作为征税标准,门面越宽,缴纳税金越多。于是很多京都人投机取巧,将房子的门面建得十分狭窄。除此之外,町屋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户型纵深很长。因此,又深又长的町屋经常被戏称为“鳗鱼的寝床”。
当你从门口进入,走过狭长的通道,会发现内里“大有乾坤”。尽管住宅深处由于采光不足较为昏暗,但正因为这种特殊的建筑风格,反倒营造出一种阴翳的美感。作为町家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庭,成为感受自然与四季变化的空间。如今,这些町屋大多被茶馆和料理店盘下,门店会用轻纱遮住门头,幽静神秘,静静等待着好奇的游客前来探访。
当然,只凭这些古老的建筑,还不足以让这条小巷闻名世界,“花”才是这里的主角。
“花见”在日语中是“赏花”的意思,但有趣的是,这条小路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花朵,这里的“花”指的是“风月之地”——从江户时代起,花见小路就是日本最有格调的“花街”,也是现在为数不多还能看到艺伎的场所。
艺伎这个职业起源于十七世纪的东京和大阪。在大众印象中,艺伎都是女性,但实际上,艺伎最初是男性,直至十八世纪中期,女性才逐渐成为这一行业的主力。
自古以来,艺伎卖艺不卖身,她们往往通过乐器和舞蹈表演为生,甚至很多人是抱着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入行的,因此在日本,艺伎是一种受人尊重的职业。据说艺伎业最鼎盛时,祗园一带的艺伎人数达到3000多人。
作为旧时艺伎表演的主要场所,花见小路成为电影《艺伎回忆录》取景地。如今,花见小路的南段有一个专门表演京都传统艺能的剧场,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最地道的艺伎表演。每当夜幕降临,在青石板铺成的花见小路上,家家户户都会亮起灯笼。偶尔能看到准备去上班的艺伎,她们面带浓妆,身着华丽的和服,脚踩木屐,行色匆匆地快步走过,仿若电影中的场景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