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着三毛去旅行
作者: Chris
从中学时代起,我就特别喜欢三毛,还记得我读的第一本三毛的书是《雨季不再来》。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慢慢读完了她的所有作品。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她在西撒哈拉和大加纳利岛生活的故事。
所以我策划了一次背包之旅,计划去她生活过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开启一场专属于三毛资深粉丝的“圣地巡礼”。
1“圣地巡礼”首站三毛的西撒哈拉故居
看着地图上我的位置一点点接近三毛故居的标注点,我的心开始砰砰直跳,这一刻终于要来了。40、41、42……当在各种攻略里出现过无数次的44号门牌映入眼帘时,我知道我是到了。
三毛笔下的撒哈拉沙漠,是今天的西撒哈拉地区,位于摩洛哥南部。三毛最经典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写的就是她在这里生活的故事。
冬日的北非夜晚还有些许凉意,我在阿加迪尔的火车站,激动地等着过夜大巴带我前往西撒哈拉的首府阿尤恩,也就是三毛曾经在沙漠中定居的地方。
在凉风中等待了一个多小时后,我顺利上车,一个人坐在车的最后面,身边无人,很宽敞,于是不知不觉地在大巴上迷迷糊糊睡去。第二天天还未亮,我扒着车窗往外看,只见大巴在公路上疾驰,两侧都是沙漠,荒无人烟。直到接近阿尤恩,路上才开始有了零星的加油站和村落。8点40分,太阳出来,远远可以望到阿尤恩连片的建筑,规模比想象中大,我心中激动不已。三毛,我终于来到你的撒哈拉了!
阿尤恩并不是旅游城市,也没什么著名的景点,游客基本都是为三毛而来的中国人。
到达阿尤恩的第一站当然是去三毛故居。我打开谷歌地图向着我的第一处“圣地”出发,途中有不少热心人看到我的亚洲面孔就给我指路,看来他们都知道我是为谁而来。
看着地图上我的位置一点点接近三毛故居的标注点,我的心开始砰砰直跳,这一刻终于要来了。40、41、42……当在各种攻略里出现过无数次的44号门牌映入眼帘时,我知道我是到了。暗红色的铁门,跟左右邻居并无两样,黄色的土墙,也是阿尤恩的典型风格。墙皮已经有些许脱落,墙上杂乱地布满了裸露的水管和电线。说实话,这扇门放在这个沙漠小镇里实在是太不起眼,但正是这门后曾经生活的那个人,引得无数中国人跨越山海、穿过沙漠来这里“朝圣”。

“这个可怜小镇,电影院只有一家又脏又破的,街呢,一条热闹的也没有,书报杂志收到大半已经过期了,电视平均一个月收得到两三次,映出来的人好似鬼影子,一个人在家也不敢看,停电停水更是家常便饭,想散个步嘛,整天刮着狂风沙。”
三毛并不逃避这里客观上存在的艰苦环境,总能以乐观和洒脱的心态来面对枯燥的生活。如今我也来到这条荒凉破败的街道,走过她走过无数次的黄沙路。
又往前走了大概5分钟,就到了位于镇中心的国家旅馆。推开门,干净整洁的红地毯铺满了走廊,两侧是绿色的窗格和阿拉伯风格的瓷砖。四面走廊围起了一片庭院,庭院中心矗立着一座用洁白的大理石砌成的喷泉,喷泉周围又摆放着四株绿植,恍惚间,让我仿佛走进了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国家旅馆对于当时的三毛来说,是用来跳脱苦闷生活的一种仪式。
“国家旅馆是西班牙官方办的,餐厅布置得好似阿拉伯的皇宫,很有地方色彩,灯光很柔和,吃饭的人一向不太多,这儿的空气新鲜,没有尘土味,刀叉擦得雪亮,桌布烫得笔挺,若有若无的音乐像溪水似的流泻着。我坐在里面,常常忘了自己是在沙漠,好似又回到了从前的那些好日子里一样。”


旅行者的特权让我难以体会三毛在沙漠生活的艰辛,国家旅馆给我的仪式感自然也就略有折扣,但这宫殿般的装潢,仍然给我这双看了一上午黄沙的双眼不小的震撼。
从旅馆出来,我又转身去了旁边的邮局。作为沙漠中和外界通信的唯一渠道,邮局在三毛的生活中也有很重要的地位,发生过很多故事。
“这是银行,那是市政府,法院在右边,邮局在法院楼下,商店有好几家,我们公司的总办公室是前面那一大排,有绿光的是酒店,外面漆黄土色的是电影院……。”
这是荷西为第一次抵达沙漠的三毛做出的小镇介绍,如今我也一一走过这些建筑,仿佛走进了他们的故事。
第二天一起床,我先去旅店的顶楼吃了早点。还是摩洛哥那一套常规的橙汁、面包和奶酪,但是餐厅环境非常好,到处都布置了阿拉伯风格的地毯和挂布,阳光照进来,岁月静好,让人一时忘记了这是个饱受战争和贫穷摧残的沙漠小镇。
阿尤恩的军营就在护城河旁边,我吃完早饭就走过去看了看。水和天都非常蓝,还有鸭子在水上玩耍,时不时能看到有军人在河边走动。军营旁边是一个监狱,应该就是三毛笔下的那个监狱。

“关在这个监狱里的,大部分是为了抢酒女争风吃醋伤了人,或是喝醉酒,跟沙哈拉威人打群架的卡纳利群岛来的工人。其实我倒很欣赏这些天台上的疯子,起码我还没有看过这么多兴高彩烈的犯人。真是今古奇观又一章。”
不知道如今这里关的又是些什么人呢?
往回走到小镇,正好赶上日落,天边的火烧云配上孤独的沙漠小镇,有一种别样的孤寂美。
回到宾馆里,突然发现前台附近有一本《撒哈拉的故事》,是专门给来看三毛的中国游客准备的,上面有很多留言。在这样一个偏远的非洲沙漠小镇,有这么多人因为三毛而极具宿命感地连接在一起,这么想着,我的心中不免多了几分奇妙的触动。

2告别荒芜热闹的度假岛之行
此时是下午4点多,整个大加纳利岛都沐浴在金光下。也许50年前的某一个下午,三毛就是这样慵懒地躺在这片沙滩上,沐浴着同样纬度的阳光,等待着荷西下班。可是斯人已逝,时光如流沙,也正如大西洋的海水仍一遍又一遍不知疲倦地拍洗着这片沙滩。
在阿尤恩待了三日后,我乘坐飞机前往大加纳利岛,两地之间直线距离也就200多公里,虽然只有一海之隔,但是大加纳利岛属于西班牙,是西班牙的一个自治区。
起飞后,我俯瞰阿尤恩,成片的沙漠连接着大西洋,很是壮观。随着逐渐接近大加纳利岛,茂密的植被和成群的房屋开始显现,和黄沙漫天的阿尤恩对比起来真的是两个世界。

1975年,西撒哈拉地区发生了战争,为了安全考虑,三毛与荷西不得不搬到大加纳利岛。
大加纳利岛面积有1560平方公里,人口约66万,分布着很多城市,首府是位于岛东北部的拉斯帕尔马斯,而三毛曾居住在岛东中部的特尔德市。
在机场等大巴的时候,明显感觉到热浪袭来,再看着眼前的蓝天和棕榈树,闻着空气中夹杂着的若有若无的海腥味,我终于有了一种度假的感觉。从荒无人烟的沙漠来到这热闹的度假城市,对于我来说精神上放松了不少,但对当初被迫搬来的三毛,这般热闹却让她有些不适。
“这本来是一个安静而人迹稀少的岛屿……西班牙政府将这儿开放为自由港之后,电器、摄影、手表,这些赋重税的商店又挤满在大街小巷,一个乱糟糟的大城……使人走在它里面就心烦意乱。”
乘坐机场大巴前往三毛曾居住过的特尔德市,一路沿海而行,沿途风景让人觉得非常惬意。到达后,我整顿了一下,就准备去开启我的第二场“圣地巡礼”。
来到三毛笔下的男人海滩,只见沙滩是黑色的,沙质细腻,绵延几百米,非常宽阔。我面前是深蓝色的大西洋,海浪很大,一阵阵拍打着沙滩,在脚下卷起白色的泡沫,身后远处错落着各种颜色鲜艳的建筑,有黄色、绿色、粉色……此时是下午4点多,整个大加纳利岛都沐浴在金光下。也许50年前的某一个下午,三毛也是这样慵懒地躺在这片沙滩上,沐浴着同样纬度的阳光,等待着荷西下班。可是斯人已逝,时光如流沙,也正如大西洋的海水仍一遍又一遍不知疲倦地拍洗着这片沙滩。


按照三毛的描写,从海边往城市里拐,走个上坡,很快就到了她在特尔德市的故居。没想到当地政府还贴心地在故居前立了个小小的牌子,以指引游客。这里有连片的围墙,围墙后面是每一户的院子和别墅。三毛的家是白色的铁门,粉红的院墙,在蓝天的映衬下甚是可爱。透过院墙可以隐约看到里面的建筑,大概是个二层小楼,看不太清,只有院内高耸着的一棵椰子树供粉丝们观瞻。这个干净宽敞的欧式小院和三毛在沙漠的陋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这个繁华的岛上,我们选了很久,才选了离城快二十多里路的海边社区……我们的新家,座落在一个面向着大海的小山坡上,一百多户白色连着小花园的平房,错错落落地点缀了这个海湾。”
3复刻三毛的游轮之旅“绿岛”上的火山行
公交车开在盘山公路上,车的一侧是泰德峰积雪的山峰,另一侧是大西洋深蓝的海水,中间的山坡则是满眼的绿色,三毛称之为“绿岛”可谓丝毫不差。巨大的泰德峰占据了岛的大部分面积,每转一个弯都能迎面看到它,逃不开它庄严的俯视。


舒适地待了几日后,我准备从大加纳利岛的拉斯帕尔马斯乘坐邮轮,前往另一座岛屿——特内里费岛。
正如三毛所说,拉斯帕尔马斯就是一个典型的旅游城市,“一个乱糟糟的大城,满街无头蜂似的游客”。我对这种特别商业化的旅游景点不是特别感兴趣,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目标,于是只能在城里闲逛,消磨时间,等待下午的邮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