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脆皮”打工人的又一“绝症”

作者: 杨梅

小刘近期工作压力很大。一天,在连续数小时的紧张工作后,小刘眼前的电脑屏幕竟变得模糊一片。紧接着,她的太阳穴、后脑中部传来阵阵剧痛,并伴有恶心欲吐等不适感。到医院检查后,小刘被诊断为偏头痛。

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群中偏头痛的发病率高达10%,在20~40岁的人群中更为常见。睡不好觉、高强度工作的年轻打工人,是偏头痛的高发人群。而其中,女性群体受激素影响,其偏头痛的发病率远远超过男性。

引发偏头痛的主要因素

偏头痛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反复发作的头痛类型,主要症状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流泪、视力下降等。对于多数偏头痛患者来说,痛感发作可持续4小时左右。部分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头痛甚至可以持续72小时。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因人而异,有的患者每个月发作2~4次,有的患者可能数月发作1次。

1.家族遗传

研究显示,偏头痛与特定的基因突变有关,具有遗传倾向。有偏头痛家族史的人群,发作偏头痛的风险为普通人的3~6倍。

2.激素水平变化

女性偏头痛的发病率可达到男性的3倍以上。女性患者多数在青春期开始发病,并且在月经期容易发作。妊娠期、绝经后女性患者,其偏头痛的发作频率会有所减少,也有可能不发作。有研究认为,这可能与女性的雌激素分泌水平相关。

3.精神心理因素

应激、精神紧张、情绪不稳、睡眠过少等问题,可能导致血管活性物质、炎症因子增多,诱发和加剧偏头痛。

偏头痛严重时可以“致残”

有些人认为“头痛”不是“大病”,痛起来“忍忍”就可以了。事实并非如此。患者发作时的头痛程度因人而异。严重且反复发作的头痛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可令其丧失正常的工作、学习能力,还可能引发抑郁等心理问题,使患者产生自伤、自杀倾向。此外,偏头痛反复发作可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这也会提高患者死亡、残疾的可能性。可见,偏头痛属于高度致残性疾病,患者必须及时就医。

偏头痛的药物疗法

目前,尽管偏头痛只能缓解,无法根治,但通过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发作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偏头痛的药物有以下两类:

1.非特异性镇痛药物

(1)非甾体抗炎药:如常见的布洛芬、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对于急性发作的轻、中度偏头痛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多数偏头痛患者服药后,可以明显减轻痛感。但要注意,此类药物易刺激胃肠道黏膜,部分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胃溃疡、消化道出血等问题。长期用药存在诱发肝肾损伤、引起哮喘的风险,因此,肝肾功能受损者和哮喘患者应慎用相关药物。

(2)对乙酰氨基酚:这是一种相对安全的镇痛药,患者一般对其具有良好耐受性,对轻度、中度偏头痛有缓解效果。

(3)含咖啡因的复方制剂:若患者的偏头痛程度较为严重,可遵医嘱使用含咖啡因的复方类镇痛药物,如‌复方普萘洛尔咖啡因片等。

2.特异性治疗药物

(1)曲普坦类药物:舒马普坦、佐米曲普坦等曲普坦类药物,适用于中度、重度偏头痛,通常在其他药物控制疼痛效果不佳时使用。罹患缺血性心血管疾病者、血压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脑干先兆偏头痛、偏瘫型偏头痛禁用此药。

(2)选择性5-HT1F受体激动剂(地坦类药物):此类药物的代表是拉米地坦。拉米地坦能够抑制三叉神经节的神经传递,从而达到抑制偏头痛的目的,对于急性期偏头痛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一般不会引发血管收缩。但该药存在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可能引起头晕、恶心、疲劳等不良反应,不可与其他中枢神经抑制剂联合应用。服用此药后8小时内,患者不得驾驶车辆或从事其他具有危险性的活动。

(3)小分子CGRP受体拮抗剂(吉泮类药物):如瑞美吉泮。CGR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是引起偏头痛发作的重要因素,可通过引起血管舒张和神经源性炎症等机制,导致偏头痛发作。吉泮类药物可通过阻止CGRP与其受体结合,有效对抗CGRP的神经血管效应,从而抑制偏头痛的发作,是偏头痛急性期的常用治疗药物之一,可降低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和症状的严重程度。

缓解病情的“小妙招”

1.有效管理自身压力

精神状态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的患者,学会有效管理压力,可有效缓解偏头痛症状。练习瑜伽、冥想或适度进行户外运动,除帮助自己减轻压力外,还能改善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2.规律作息

长期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等容易引发偏头痛。为了降低偏头痛的发作频率,患者要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睡眠时间充足,尽量避免熬夜。

3.调整饮食与用药

有资料显示,偏头痛的发作还与饮食有一定关系。过量摄入酪胺酸、酒精、咖啡因、谷氨酸钠等,均有可能诱发偏头痛。因此,建议患者少食用酪胺酸含量高的奶酪、红酒、腌制食品等食物;不要过量饮用咖啡、浓茶;尽量避免饮酒;减少摄入含有谷氨酸钠的调味品、食品。此外,女性偏头痛患者应慎用含有雌激素的药物,以免因体内雌激素水平增加导致偏头痛加重。

4适当按摩

偏头痛发作时,应待在安静舒适、透光性差的房间内休息,以免光、声刺激加重症状。同时,轻柔按压风池穴、太阳穴、百会穴等穴位,有助于缓解痛感。

5.记录“头痛日记”

偏头痛患者可以记录下“头痛日记”,详细记录每日的饮食、所进行的活动;每次头痛发作的时间、程度以及感受。通过连续记录,能帮助您分析、识别出偏头痛的触发因素,也能为医师分析病因、调整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