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人体“分层看清”的磁共振成像技术
作者: 陈海海去医院看病时,医师为了准确地诊断病情,会安排部分患者进行B超、彩超、CT、磁共振成像等检查。这些检查项目虽然都属于影像学检查方法,但是成像原理、适用范围有所不同。
磁共振成像能够生成身体各部位的清晰图像,尤其适用于软组织成像,常用于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软组织损伤、心脑血管疾病等。本文将为您介绍磁共振成像的工作原理、优缺点、临床应用范围以及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助有需要的朋友更好地配合检查、完成检查。
磁共振成像的工作原理
磁共振属于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是利用人体组织中氢原子核的磁共振现象,将所获取的射频信号经过计算机处理,重构出人体各部位不同层面的图像。磁共振成像的检查过程和工作原理如下:
1.生成恒定磁场
人体内的氢原子核原本处于杂乱无章的排列状态。检查时,受检者躺在扫描床上,保持相对静止。磁共振设备启动后,其内部的超导磁体可产生一个强大、稳定的磁场,能让人体内的氢原子核的排列变得有序。
2.发射无线电波脉冲
氢原子核有序排列后,磁共振设备向受检者发射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脉冲,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
3.氢原子核释放能量
当无线电波脉冲停止发射后,氢原子核会把所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并逐渐恢复至原始状态。
4.接收信号
磁共振设备能检测并收集受检者体内氢原子核发出的信号。这些信号中包含了丰富的人体组织信息。
5.图像重建
将收集到的信号发送给计算机,由计算机完成信息的处理与分析,形成能够显示人体内部结构与组织的高分辨率图像。
磁共振成像的优势与不足
1.磁共振成像的优势
(1)无辐射
磁共振成像具有无辐射的优势。与X线检查、CT检查等放射性检查项目相比,磁共振成像不存在辐射,安全性更高。
(2)成像清晰
磁共振成像的图像软组织对比度高、分辨率高,可以实现任意方位,如横截面、矢状面、冠状面的断面成像,使医师能够全方位、更加清楚地观察受检者的头部、脊柱、关节以及其他软组织结构,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除了结构成像外,磁共振还可用于监测大脑神经活动。与CT相比,磁共振具有较高的神经显示率。医师可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某些患者的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等。
2.磁共振成像的不足
(1)耗时长
磁共振检查的扫描时间较长。对头部、脊柱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一般需要15分钟,对腹部软组织检查则需要30分钟左右。而且,设备空间相对密闭,检查的噪声较大。受检者在检查过程中需要保持静止,这可能让受检者感到不适。
(2)费用较高
由于磁共振成像设备的造价高、维护成本高,因此检查费用也比较高。
(3)部分人群不能开展磁共振成像检查
磁共振成像检查过程中会产生磁场,体内有金属植入物者应咨询医师是否能进行该检查,以免引起金属移位、烧伤等不良影响,影响成像质量。
磁共振成像能检查哪些疾病?
1.大脑、脊髓相关病变
磁共振成像可用于检测、评估大脑、脊髓相关疾病,如脑卒中、脑肿瘤、癫痫、多发性硬化症、急性脊髓炎等。功能性磁共振技术能间接反映大脑活动信息,有助于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2.肌肉骨骼系统疾病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肌肉骨骼系统相关疾病的检查方面效果显著,能清晰地显示受检者骨骼、关节、肌肉、肌腱和韧带的解剖结构,可用于评估受检者的运动损伤、关节炎症及其他退行性疾病。
3.心血管疾病
磁共振成像技术可显示心肌、瓣膜、血管等解剖结构,可用于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辅助医师诊断心血管疾病。肥厚型心肌病可通过心脏磁共振增强检查辅助确诊,判断其治疗效果。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有时也表现为左心室非对称性肥厚,容易与肥厚型心肌病相混淆。磁共振成像有助于区分肥厚型心肌病与高血压性心脏病,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此外,磁共振成像技术还可用于评估心脏手术后的恢复情况。例如,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或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可通过磁共振成像监测手术效果。
4.腹部和盆腔疾病
腹腔内的肝脏、胰腺、肾脏等重要器官疑似发生病变时,可通过磁共振成像排查是否存在肿瘤、炎症或其他疾病。同样,该技术可对盆腔内的子宫、卵巢、前列腺等重要器官进行检查,识别异常情况。
进行磁共振检查的4点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磁共振检查的顺利进行,确保成像质量,同时也是为了保障受检者自身的安全,接受磁共振检查务必注意以下事项:
1.详细说明病史
部分心脏起搏器、金属牙冠等,可能对磁共振检查产生影响。因此,受检者在检查前要向医师详细地说明自己的既往病史,包括手术史、过敏史,以及体内有无植入物。
2.提前去除特定物品
在进行磁共振检查前,医护人员会反复提醒受检者去除身上所有的金属物品、电子产品和磁性物品,包括:首饰、手表、眼镜;随身携带的手机、钥匙扣、门禁卡、公交卡;有金属拉链、装饰的衣物等。在检查过程中,这些物品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导致设备损坏。因此,受检者一定要遵守要求,不要心存侥幸。
3.检查过程中保持静止
在检查过程中,受检者要根据工作人员的安排,以特定姿势躺下,并且在扫描过程中尽量保持静止不动、平稳呼吸。如果检查过程中挪动身体,会导致图像模糊,影响医师的诊断,可能需要重新进行扫描。检查过程中,如果出现心慌、呼吸困难、恶心等症状,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4.部分受检者不可立即离开医院
通常情况下,受检者在磁共振检查结束后即可离开。不过,注射对比剂的受检者,在检查完毕后要等待30分钟,确定不存在不良反应后再拔除留置针,离开医院。如果受检者后续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回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