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接受麻醉要注意什么
作者: 申祥花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与药物代谢能力均有所下降,同时,部分老年人罹患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因此,老年患者接受麻醉的风险更高。对于救治过程需要接受麻醉的老年患者来说,掌握以下注意事项,能助其顺利完成治疗,最大限度减少麻醉带来的不良反应。
术前基本注意事项:做好3项准备
所有接受麻醉的患者都必须做好以下3项准备。
1.配合术前麻醉评估
老年患者在接受麻醉前,必须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体格检查、心理评估等。患者应主动将自己的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手术麻醉史等信息告知医师。
如果经检查发现有贫血、维生素缺乏等情况,患者要遵医嘱在术前进行营养补充。待营养状况好转,再次评估其是否可耐受麻醉和手术。罹患心血管、内分泌、呼吸系统等疾病的患者,应先进行积极治疗,待病情稳定后,方可接受麻醉和手术。
2.保持乐观心态
许多老年患者对麻醉等治疗手段缺乏了解,可能出现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不良情绪状态可能影响麻醉效果,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因此,家属在术前应通过观察、交谈等方式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一旦发现老年患者存在消极情绪,家属应与医护人员合作,通过分享成功手术案例等方法来安抚患者,减轻其紧张感。
3.根据麻醉要求禁食、禁水
老年患者必须遵医嘱在规定时间内禁食、禁水,使胃处于排空状态,避免麻醉期间发生反流、误吸,增加手术风险。家属应叮嘱老人:禁食指禁止食用一切食物,除一日三餐外,也不能食用饼干、坚果、水果等零食;禁水指禁止饮用一切液体,除水外,也不可饮用牛奶、果汁、汤羹、豆浆、粥等。
术前特殊注意事项因“病”而异
很多老年患者本身罹患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麻醉风险明显更高。基础疾病不同,患者在麻醉前需要注意的事项也有差异。
1.心血管疾病患者
冠心病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容易出现心率过快、血压波动、心肌缺血等情况。患者在麻醉前可以服用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这些药物能够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并减少心肌的耗氧量,从而有效预防心率过快和血压过高,确保麻醉过程的安全。高血压、心绞痛患者,术前正常服用降压药、抗心绞痛药物即可,不可突然停药。
2.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老年患者常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而麻醉可能会对呼吸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因此,若老年患者有以下情况,如长期吸烟、年龄超过70岁、有呼吸系统疾病、肥胖、有胸腔或腹腔手术史,在麻醉前要接受肺功能测定或动脉血气测定,以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是否能够耐受麻醉、手术。
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一般情况下,癫痫、帕金森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在麻醉前不应停用相关治疗药物,以避免症状发作,影响麻醉管理,增加手术难度。
4.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在麻醉前要积极控制血糖,通常要求术前空腹血糖≤8.3毫摩尔/升。服用二甲双胍等口服降糖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应停药,通过注射胰岛素的方式控制血糖。
麻醉后恢复期需提防以下4个问题
由于麻醉方式、麻醉药物用量以及个人体质等不同,不同老年患者在麻醉后的表现有所区别,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迟迟不醒、术后谵妄等情况,对此家属不必过度惊慌。大多数情况下,医师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患者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1.苏醒延迟
相较于年轻人,老年患者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降低,代谢时间延长,接受全身麻醉后睡得更久、醒得更晚。一般来说,患者术后30分钟以内苏醒属于正常情况。如果术后超过30分钟,患者对外界呼喊或刺激没有明显回应,则属于苏醒延迟。针对这类老年患者,医师会及时排查可能的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使患者尽早苏醒。
2.术后谵妄
谵妄是一种急性脑功能障碍。老年患者更易出现术后谵妄,多见于麻醉后的3~5天,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说话没有逻辑、前言不搭后语,对一些简单的问题不能准确回答,并且烦躁不安,有幻觉、妄想等情况。这可能与老年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减退、麻醉药物残留、术后疼痛刺激、术后感染等因素有关。研究显示,年龄大于70岁、手术时间超过150分钟、术前焦虑、术中低氧血症、苏醒时间超过60分钟等因素,会增加术后谵妄的发生风险。
医师通常会给予镇痛、抗感染及精神类药物等治疗,预防和控制术后谵妄的发生。治疗期间,家属需陪伴在侧,妥善护理,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供合理的膳食营养支持。
3.血压异常
部分老年患者在术后会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这通常与麻醉药物的应用、术后疼痛刺激等因素有关。如果血压升高幅度在可接受范围内,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一段时间后,患者的血压能逐渐回落至术前水平。如果血压过高、持续时间较长,则需要服用降压药进行控制。针对疼痛刺激引发的血压升高情况,应采取相应的镇痛措施进行缓解。此外,部分老年患者在术后会出现血压下降的现象,这通常与血容量减少有关,需立即实施补液治疗。
4.寒战
有些老年患者在术后会浑身发抖,俗称“打摆子”,医学专业名称为“术后寒战”,这是全身麻醉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调节系统会使体温保持相对恒定。而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体温调节能力变弱,同时,手术室的温度较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体表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中,再加上麻醉药物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机体产热减少,散热相对增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会导致患者体温偏低,术后容易出现寒战反应。寒战一般不会危及患者生命。
医护人员会通过调节手术室温度、为患者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发生术后寒战。对于术后寒战患者,可通过及时采取升温措施、药物治疗加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