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羽嫣:我的女主一个比一个刚

作者: 贾倩颖 王新伟

柠檬羽嫣:我的女主一个比一个刚0

柠檬羽嫣(原名苏东宁)

神经内科医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代表作有《此生不顾》《治愈者》《柳叶刀与野玫瑰》等

一年多以前,34集电视剧《治愈系恋人》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播出,它改编自柠檬羽嫣的小说《治愈者》。13岁开始创作、16岁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在十多年的创作生涯里,柠檬羽嫣出版了8部长篇小说。她的小说几乎都是以城市年轻女性为主角,展现她们在爱情和事业上曲折感人的经历。柠檬羽嫣说:“我书中的女主,一个比一个刚。”

少年时,老师点破好作品的标准

2007年,柠檬羽嫣上初二。告别孩童时期,进入少年时代,柠檬羽嫣在心里踮起脚尖远望,想看看广阔、深远和繁杂的大千世界。

她在网络世界盘旋后,落脚网络文学平台,发现网络作家们每天更新内容并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柠檬羽嫣顿生一股强烈的表达欲:别人能写,我也能。

13岁的柠檬羽嫣开始了长篇小说创作。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她便把自己的房门插上,打开电脑边想边写,想不出来就看看网上的小说怎么写,或者翻翻书架上的名著。

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穿到书中当女主》,写作者进入自己写的书里,穿越到古代世界,用自己掌握的先进知识,改变宫中的陋习,后来发生了战争和爱情……

这部小说首次更新一万字便获得了编辑的青睐,柠檬羽嫣趁热打铁,申请成为网站签约作者,并按要求每天更新4000字内容吸引读者,随后作品被编辑推荐到VIP栏目。柠檬羽嫣咬牙坚持写了几天,无奈课业负担太重,加上父亲发现女儿熬夜写文章,敲开房门就要没收电脑。她只好隔几天新增一次内容,放寒暑假时又恢复每天更新。这部小说写了一年,写到30万字截稿。

在初三的一节语文课上,老师讲起邻班同学写的一篇作文:这位同学的母亲偶遇了一位多年未见的老同学,他们在一阵问候过后便开始了“情报战”,询问对方从事什么工作、收入多少、人脉关系有多少。他们有时坦率,有时沉默,有时遮遮掩掩。大人们相互寒暄的场景被邻班同学写进了作文里。老师说,这篇文章不仅生动反映了人物的性格,还表现了复杂的人性,这是好文章隐含的社会价值。

柠檬羽嫣深受启发,对好作品的标准也有了更深刻的认知。2009年,15岁的她开始构思自己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她扪心自问:我这个年龄的女孩最缺什么?除了专注学习外,人与人之间最缺情感沟通和心灵连接。父母的管束逐渐放手,可自己飞翔的翅膀还很稚嫩,常常与孤独作伴。柠檬羽嫣萌生念头:爱是成长的良药,可以创作一部小说,反映同龄人之间的爱。

柠檬羽嫣:我的女主一个比一个刚1

《对不起,爱上你》讲述了地震孤儿苏轻漾与收养家庭之子许南城之间互相治愈的故事,既呈现少年面对原生创伤的彷徨,也展现纯粹之爱如何消解阶层偏见。这部小说写了20多万字,并在2011年9月出版。

如此悲壮

柠檬羽嫣上大学一年级时,已出版2部长篇小说,却从没告诉父母。一天晚上,北京电视台少儿频道邀请柠檬羽嫣等青少年作家录制节目,告知要很晚才结束。柠檬羽嫣请母亲做伴,并第一次告知母亲自己出版了2部小说。母亲看完后说:“学医已经很累了,好好读书,别再写了!”见女儿摇头,一句狠话脱口而出:“这种小情小爱的小说,你敢拿出来给老师和同学看吗?”

柠檬羽嫣想,母亲的话虽然很“扎心”,但也给自己指出一个问题:年轻人不能只沉迷于爱的漩涡。自己喜欢写作,但写作不仅是自我表达,更是对人性和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

随着进入大学开始医学的学习与工作,在特殊的职业环境中,柠檬羽嫣更多地思考关于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而这也对她之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从2017年开始,柠檬羽嫣先后构思了《治愈者》《柳叶刀与野玫瑰》2部书,将医生这个职业在读者面前徐徐展开。第一部《治愈者》写亨廷顿舞蹈症(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舞蹈样不自主运动、认知障碍和精神异常,病程在10到20年,最终会导致患者的死亡)遗传基因携带者、女医生苏为安,与同为医生的爱⼈顾云峥共同研发治疗亨廷顿舞蹈症的药品,并毅然以身试药,给自己注射试验药物后,患上恶性肿瘤去世的故事。

为什么写如此悲壮的医生?在医疗领域久了,柠檬羽嫣时常感觉心灵震颤:德国医生沃纳·福斯曼将导尿管插入自己的心脏,发明心脏导管术;澳大利亚医生巴里·马歇尔喝下含有幽门螺杆菌的培养液,验证了消化道溃疡的病因;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药学家屠呦呦以身试药,提取了青蒿素……

柠檬羽嫣的感动并非仅源于这些伟大的医学先驱。在本科和硕士实习期间,她所在医院手术室的墙上贴满了援非医疗队的照片,这些画面记录了医生们如何在条件艰苦的非洲大陆上坚持手术和医疗工作。柠檬羽嫣的导师——一位年近六旬的神经内科专家,每天研究文献到深夜,学习前沿的统计学和人工智能方法学,为神经内科领域疑难杂症寻求新的解决方案。还有柠檬羽嫣所在的医学团队,排除万难推动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临床试验,尝试给这一“不治之症”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柠檬羽嫣创作《治愈者》初期,一位编辑对她说,男女主角顾云峥和苏为安从同事到恋人、到夫妻的情感戏进展太快,应该多加一些描写爱情的场景以及相互救赎和“拉扯”的情节。

柠檬羽嫣使劲摇头:“我所在的医疗领域就有不少人,简化自己的日常生活,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病人身上和科研当中,用行动探索生命的意义。我写的顾云峥和苏为安医生,用极短的时间彼此相爱,是因为他们有急病人所急的科研理想,有同频共振的灵魂,很少在常人情感里久留。”在她笔下,顾云峥与苏为安的爱情,是两颗为医学理想跳动的心灵的共鸣。柠檬羽嫣认为,即使很多人憧憬“财富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但仍有人充满理想主义血性:既然人生短暂,人人都要走一趟死亡的程序,化为一堆白骨和一缕青烟,总该让这个世界记住一些为他人而奋斗的人。

勇闯禁区破魔咒

在《柳叶刀与野玫瑰》中,柠檬羽嫣笔下的医学生苏归晓,勇闯被称为“女医生禁区”的神经外科,并在“人工智能影像判读”课题中独挑大梁,从临床到科研,一步步成长为一名神外主刀医生。

创作《柳叶刀与野玫瑰》之前,柠檬羽嫣听说国内一位顶尖的神经外科教授曾对女学生说了一句话,“你是我收的第一个女学生,希望以后你不会怪我,让你一个女孩子入了神经外科的门”。即使是最顶尖的教授,也对女学生在这一专业中的未来发展充满担忧,这吓退了不少女医生。

2019年,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发布的《中国女性外科医师执业现状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女性仅占外科医师总量的6%。一台神经外科手术经常要做十几个小时,甚至二三十个小时,工作强度巨大。加上平均10年才能培养一个成熟的主刀医生,基于女性的生理特点,又有孩子和家庭的额外负担,使得女神经外科医生凤毛麟角,神经外科成了女医生的“职业天花板”。

小说中的苏归晓忍受着生理疼痛,在手术室做完一台长达20小时的脑部手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破职场偏见,证明体力因素并不会成为她职业的障碍;在重要科研项目中,她以“铁娘子”的姿态,通过无数个通宵和一篇篇文献,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科研之路。

《柳叶刀与野玫瑰》不仅描绘了女主角个人的成长蜕变,更聚焦国际医疗科技前沿,刻画了青年医生与创业科学家在多学科协作下,攻克“人工智能影像判读”科研难题并实现产业转化的漫长历程。

“国外的课题组同期竞争,整个课题组经不起拖延和等待!”在这样的背景下,苏归晓团队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在短时间内对成百上千例符合标准的病例影像进行人工勾画和判读,利用海量病例数据完成建模,训练出可供参考的人工智能模型。

课题组的医生们大多肩负着繁重的临床工作和手术任务,为尽快推进课题,日夜不息地研读文献、勾画图像,一次次头晕眼花通宵到天明成为他们的日常。然而,他们遇到的困难远不止于此:数据准确度不高、预测策略出现偏差、经费不足……

最终,团队披荆斩棘,研发出了用于脑血管病诊断、治疗和预后的高准确度的人工智能影像模型,并率先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神经病学》上发表成果,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在这一领域为中国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小说中,以苏归晓、叶和安为代表的新老医者接力攀登的身影,正是现实中无数中国医学工作者在“卡脖子”领域攻坚克难的写照。

苏归晓也是众多医护人员的缩影,但这个人物有一个直接来源:柠檬羽嫣身边一位打破职业“魔咒”的人——文姐。文姐是柠檬羽嫣的室友,神经外科博士。文姐曾连续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从清晨到晚上,在手术室站了一天,被医院的神经外科传为佳话,称她是“铁娘子”。女性外科医生的职场现状和文姐的故事触发了柠檬羽嫣的创作灵感,她把那位顶尖教授对女学生(其实就是文姐)说的那句话,写在了小说开头的第一句,使整部小说充满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和女主一样刚

在现实世界中,柠檬羽嫣兼具医学博士、临床医师与科研工作者三重身份。当下,她正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学者进行国际课题合作,全身心推进运动障碍性疾病神经影像机制与诊疗技术的研究。小说中,无论是字里行间对医学伦理的思辨,还是对临床与科研关系的深刻思考,抑或对科研细节的精微刻画,都折射出她作为医者的理想与追求。

创作《治愈者》《柳叶刀与野玫瑰》2部作品时,柠檬羽嫣遇到最大的挑战是挤压时间。

彼时,柠檬羽嫣已进入研究生阶段,主要任务是在医院实习:一要在正式医生的指导下,收治和管理病人;二要与年轻医生一起,充当值班的主力。经常是白天8点上班,晚上留下来值班,到第二天中午11点30下班。下班回学校宿舍后赶紧睡觉,晚上起来写小说,天亮后8点再回到医院上班,如此周而复始。晚上写小说的时间也不保险,经常被科研课题中查阅文献、做实验、询问病人、写论文等挤占。

以前在学校,柠檬羽嫣写小说都习惯在宿舍里找个安静的角落踏踏实实地写。后来,她随便找个凳子坐下就能开始写,把笔记本电脑放在腿上,窝着腰急速敲击。有时灵感涌来,干脆用手机就打起字来。每次同事和同学叫她出去遛弯或吃饭,她都摇摇头或挥挥手算作回答。有一次周末下午回家,柠檬羽嫣忽然想起家门钥匙落在了宿舍,便来到母亲工作的医院等她下班。来到医院楼下,她忽然来了写作灵感,赶紧在附近找了块石头当凳子,旁若无人地敲起键盘来。

2021年至2022年期间,柠檬羽嫣带着写到一半的《柳叶刀与野玫瑰》书稿,孤身一人来到加拿大求学,一度因科研进展不顺、工作压力过大而陷入抑郁,迷茫中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医学理想是否值得坚持。直到她翻开《治愈者》,看到书中充满理想主义的文字,以及男主角顾云峥说的一句话,“用一生去研究一个病,怎么会没意义呢”,顿时泪流满面。

柠檬羽嫣顺利完成了博士期间的科研和学习,并以第一作者/并列第一作者的身份在The BMJ(《英国医学杂志》)、Neurology(《神经学》)、Movement Disorders(《运动障碍疾病》)等学术杂志上发表论著16篇,核心期刊论文2篇,参编多部国内及国际专著,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同时,除了《治愈者》被拍成了电视连续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柳叶刀与野玫瑰》也作为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入选“2023年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年展”,在“学习强国”平台集中展示,并于2024年4月正式出版。

柠檬羽嫣的文学作品,留给这个世界多个刚强的女主形象,而她作为自己人生的女主角,也正走在成为“多边形战士”的路上。

责任编辑:贾倩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