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育种专家黄桃翠:把“三碗菜籽一碗油”提升到“两碗菜籽一碗油”

作者: 夕遥

二十年如一日坚持油菜超高含油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创新,把“三碗菜籽一碗油”提升到“两碗菜籽一碗油”。她培育的油菜品种含油量不断刷新全国纪录,最高达到53.17%,比20世纪末约35%的含油量提高超18个百分点

过去行业内不少育种专家认为,高产难高油,高油难高产,这两项指标很难同时提高。而她却说:“就是要敢于突破固有思维,育成不一样的油菜,既高产,又高油!”

在四川盆地、江汉平原、赣鄱大地等中国油菜主产区,每年5月前后,农民收获饱满、圆润的油菜籽后,都会念叨一个人——黄桃翠,因为他们种的油菜,大多是她研发的新品种……

2005年,黄桃翠还是老家湖北恩施一所高中学校的生物老师。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一篇报道——《一颗种子要改写世界油菜历史》。这篇报道讲述了油菜育种专家、西南大学教授李加纳,创立具有世界领先水平黄籽油菜育种技术体系的故事。当年28岁的黄桃翠觉得这个培育的过程特别新奇:“黑乎乎的油菜籽通过育种就变成了黄色,比魔术还神奇。”从那以后,她迷上了植物遗传学,白天上课,晚上开始自学植物遗传学知识。第二年,她考上西南大学作物遗传与育种专业的研究生,师从李加纳,开启了油菜科研历程。

2009年,黄桃翠从西南大学作物遗传与育种专业硕士毕业,进入重庆市农科院工作。农科院招她做油菜育种,但应该育啥样的种子,她有些茫然。院领导与她谈话时说:“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于是,黄桃翠和市农科院下属种业企业的种子推广员一起跑市场,见到种植户就问:“种油菜,你最在乎啥?”种植户的答案简单且一致:一是产量高,二是出油多。油菜籽的产量和含油量,同属于作物数量性状遗传,过去行业内不少育种专家认为,高产难高油,高油难高产,这两项指标很难同时提高。

初出茅庐的黄桃翠有股倔劲儿,给自己定下了苛刻的目标:“就是要敢于突破固有思维,育成不一样的油菜,既高产,又高油!”随后,黄桃翠一个人在10多亩油菜试验田里开始育种。她把试验田分成1000多个单元,每个单元里种50株油菜苗,从播种、育苗、栽插再到收割,以及中间是否得病、出苗期是否一致、对肥料需求量有多大等,都一一记录。除了农忙时节会请几个小工以外,大部分的活儿都得她自己干。

黄桃翠说,最累的是给油菜花人工授粉:“农民种油菜,靠勤劳的蜜蜂授粉,但我育种,要靠自己给油菜花去雄。在油菜花蕾还没有打开的时候,我得用镊子小心地把花瓣分开,将雄蕊夹断,再将另外植株的花粉涂上杂交。”一次育种要做两三千个组合,一个组合里有数量不等的花蕾,人工授粉的工序就要重复好几万次。每次做这道工序,黄桃翠在地里弯着腰,一站就是一天,要连续好几天。

为争取时间,黄桃翠有时会带着育种材料钻进贵州的大山沟。在育种试验点,实在没地方住,她就租当地农民的土坯房。农民的房梁上挂满了玉米,每天晚上老鼠窜来窜去。第二天她起来一看,被子上全是细碎的玉米渣……在云南省禄劝县,试验点的种子播下后,正好遇到天旱,种子不出芽。农民都在抢水,黄桃翠守在一旁求人家分她一点儿水,急得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最后,她终于分到一点儿水,保下了油菜地。

剖宫产前一天,她还在试验田里忙活;儿子出生后第3天,她忍痛撰写“庆油3号”国家品种审定申报书;儿子出生刚满40天,她就带着他住进了田埂边简陋的临时住所里

育种的过程非常枯燥,结果还常常令人不满意。 “在实验室里筛选出来的材料,原本认为还不错,但下地一种,表现可能千奇百怪,有的易得病,有的易倒伏,有的实际含油量不高……”黄桃翠说,收集、鉴定、评价、创制好的育种材料,就像大海捞针,要靠反复试种。

2013年4月,黄桃翠种的育种材料感染了菌核病——一种会极大影响油菜籽产量的病害。黄桃翠看到这个情况,两腿一软,一屁股坐到了田埂上,无比难过,甚至怀疑自己能不能完成任务。可一想到自己培育的油菜新品种“庆油1号”和“庆油3号”正处在关键期,她又咬牙告诉自己,要坚持。随后,她不顾路途颠簸,把全国10多个省份的油菜产区跑了一遍摸情况。

2013年11月,怀有两个月身孕的黄桃翠去贵州铜仁查看苗情。那时,她还没有自己的技术团队,每个示范点都得自己跑。她至今还记得,妊娠反应很严重,可获取试验数据的时机不等人。有一次,她买了一张站票,登上了晚上10点多出发的绿皮火车:“一进入拥挤的车厢,各种难闻的气味让人喘不过气来。没过多久,我胃里开始翻江倒海,一阵阵恶心让我浑身直冒虚汗,真感觉每分钟都是煎熬。”但最终,黄桃翠硬是撑了9个小时,在第二天中午赶到了试验田。仔细测量每株油菜的数据,发现生长都正常后,她才放心:“虽然两条腿都是浮肿的,但这一趟值了。”

剖宫产前一天,黄桃翠还在基地试验田里忙着手头的工作。儿子出生后第3天,她刚出院回到家,便接到通知,要撰写“庆油3号”国家品种审定申报书。如果超过申报时间,就得再等一年,黄桃翠说:“这事别人替代不了,我只能自己做。”于是,她忍着产后伤口钻心的疼痛,开始工作。干着干着,她感觉眼睛疼,不一会儿就完全看不清电脑屏幕上的字了,只得在一旁的折叠椅上躺一会儿再起来写。丈夫心疼得不行,拦着不让她干,她不愿意:“‘庆油1号’和‘庆油3号’也是我的‘孩子’,搞了这么些年,眼看就要‘生’了,不能让它‘难产’啊!”

育种工作不能间断。儿子出生刚满40天,黄桃翠就带着他住进了田埂边简陋的临时住所里。房间没有门,她就挂个床单隔开;工作间隙,她就在田边找个空地儿给孩子喂奶。孩子在油菜田边一天天长大,她培育的新品种也在不断成熟……2015年,第一个高产油菜品种“庆油1号”成功问世。当时,正在国外访学的黄桃翠听到消息后喜极而泣。

“庆油1号”推广后,黄桃翠身上仿佛有了使不完的劲儿,白天在油菜田间奔走,收集农户种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晚上泡在实验室里想办法让品种更加完美。2016年,黄桃翠又牵头研发了特高含油油菜品种“庆油3号”,含油量高达49.96%,创造了当时全国油菜单产及含油量新纪录。20世纪末的油菜品种,含油量约35%,三碗菜籽才能榨一碗油,而“庆油3号”两碗菜籽就能榨一碗油。2019年,黄桃翠研发的“庆油8号”再次打破纪录,含油量达到51.54%。据统计,“庆油”系列油菜品种的平均亩产量超过200公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0公斤。

“油菜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这一辈子就做这一件事了!”

前几年,黄桃翠经常接到陌生号码的来电:“对方都是年纪很大的农民,他们几经辗转联系到我,只是为了道一声谢。每当这个时候,我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如今,发微信、打电话找黄桃翠的人更多了,她无法全部顾及,但只要有农民问到和油菜种植相关的问题,她都会认真回答。

2022年3月的一天,黄桃翠下乡,穿梭在平坝与高山之间,看到一片一望无际的油菜花,一眼就认出了那是她培育的“庆油3号”。一个60多岁的老农听说黄桃翠是育种人,转身就走。正在黄桃翠纳闷儿的时候,老农手捧一大束油菜花气喘吁吁地又跑了回来:“黄老师,我种了一辈子油菜,‘庆油3号’是最好的品种,3年间我6亩地多卖了1万多块钱!”黄桃翠一听就乐了:“这里的每一朵油菜花,都是老百姓给我的奖章呀!”

为了把“庆油”系列油菜品种推广好,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黄桃翠长期通过田间示范现场会、科技特派员网络公开课、业务培训、网络直播等形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带去先进农业技术。在广大种植户心里,黄桃翠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油菜女王”。

从2016年至今,黄桃翠在重庆、四川、湖北、湖南、安徽等地的油菜主产区打造示范片,召开田间示范现场会达数百场次。“黄老师,你看这个是什么情况造成的?我感觉像是药害。”“黄专家,最近好像虫害严重,怎么办?”……在数次现场会上,黄桃翠遇到种植户提出的各种问题,都会不厌其烦地予以解答。

丈夫打趣她:“看来你这一生都要跟油菜为伴了,你对其他的事毫无兴趣呀!”黄桃翠笑了:“油菜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这一辈子就做这一件事了!”

2024年,黄桃翠团队攻关推出的油菜新品种“庆康”系列,抗根肿病的同时单产可达250公斤,含油量更是高达53.17%,再创中国油菜籽含油量新纪录!黄桃翠笑得合不拢嘴:“这不仅让百姓的油瓶子里装进了更多中国油,还同时带动了乡村振兴!”

【编辑: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