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部磨玻璃结节科学应对有良方
作者: 田净丽 尤小芳随着体检中胸部CT 筛查的普及,肺小结节的检出率逐渐增加,被诊断为“肺部磨玻璃结节”的患者也逐渐增多。最近,42 岁的刘女士参加了体检,结果显示她有“肺部磨玻璃结节”,和大多数患者一样,刘女士一看到自己的肺中有一处结节,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肿瘤。
其实,发现肺部磨玻璃结节后,不必惊慌失措,并非所有的肺部磨玻璃结节都需要治疗,也不是所有结节都是肺癌。
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磨玻璃结节是指在CT 图像上呈现的肺内密度轻度增高的云雾状淡薄影,其外观类似于磨砂玻璃,故此得名。这种描述只是对病灶的一种医学影像学表述,并不代表疾病本身。磨玻璃结节的大小通常不超过3 厘米,往往不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感,因此,大部分人通常是在例行胸部CT 体检时才发现这一情况。
也许会有人提出疑问:我没有抽烟或饮酒等不良嗜好,身体健康状况也并无异常,为何会有肺部磨玻璃结节呢?
肺部磨玻璃结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环境污染、吸烟(二手烟)、烹饪时产生的油烟、工作场所中的有害物质、放射线辐射、肺部疾病、家族遗传及基因突变等。
肺部磨玻璃结节如何分类
●病灶成分
肺部磨玻璃结节可分为纯磨玻璃结节和混合磨玻璃结节。纯磨玻璃结节是指CT 图像上表现为磨砂玻璃样的云雾状淡薄影,密度均匀且不含实性成分。混合磨玻璃结节是指CT 图像上含有磨玻璃样成分和实性成分两种影像特征。
●病灶大小
肺部磨玻璃结节可分为微小结节(直径小于5 毫米)、小结节(直径5~10 毫米)和肺结节(直径10~30毫米)。
●结节数量
肺部磨玻璃结节可分为孤立性(单个病灶)和多发性(2 个及以上的结节)。
●病理性质
肺部磨玻璃结节可分为非肿瘤性病变和肿瘤性病变。
非肿瘤性病变多为良性病变,有肺部炎症、局部肺水肿、肺泡出血、通过支气管镜或经胸肺活检所导致的局部肺损伤等,在短期内随访可以减轻或消失,通常不会演变为肺癌,无需担忧。
而肿瘤性病变则可分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浸润性腺癌四个不同阶段。
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的肺部肿瘤分类将前两个阶段列为浸润前病变,属于良性阶段;而将后两个阶段列为恶性阶段。肿瘤往往是逐阶段发展的,风险也是逐渐升级的。具体来看:第一个阶段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指单排非侵袭性的不典型上皮细胞覆盖于肺泡壁上,这种情况属于轻度至中度不典型细胞局限性增生,CT 显示为类圆形小病灶,出现淡至中等密度的磨玻璃阴影,并未遮盖肺实质,大多数在5 毫米以下。
第二个阶段为原位腺癌,指细胞发生癌变,癌细胞局限于黏膜上皮层内,尚未突破基底膜,未对周围软组织造成侵犯,属于癌的最早期阶段。CT 表现多为纯磨玻璃结节。
第三个阶段为微浸润腺癌,指肿瘤直径不超过3 厘米,癌细胞突破了上皮细胞的基底膜,向基底膜深层进行浸润,但浸润厚度不超过5 毫米,没有血管、淋巴管和胸膜侵犯,无远处转移。CT 图像上大多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或混合磨玻璃结节。
第四个阶段为浸润性腺癌,指癌细胞浸润厚度超过5 毫米,肿瘤发展相对较快,后续会有血管、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CT 结果显示为密度较高的纯磨玻璃结节、混合磨玻璃结节或实性结节。
发现肺磨玻璃结节怎么办
结节的大小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对于直径<5 毫米的微小结节,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只需要随访观察,因为95% 以上的微小结节为良性;对于直径在5~10毫米的小结节,需要根据结节的形态、密度、边缘进行综合判断,决定是进行随访还是治疗;对于直径在10~30 毫米的肺结节,则需要明确其性质,通过分析结节的密度、形态判断其为恶性还是良性。
若为肿瘤性病变,肿瘤处于不同的病理阶段,处理方式亦不同。第一和第二个阶段可以看成肿瘤的良性病理阶段,但具有潜在恶化的可能,需定期进行CT 随访复查。第三和第四个阶段则属于恶性阶段,临床研究结果证实,对于微浸润腺癌,只要手术完整切除了肿瘤,患者10年的生存率接近100%,这相当于治愈。然而,浸润性腺癌具有侵袭性,根据患者分期不同,生存率也不同,应尽早切除,以绝后患。
大多数肺部磨玻璃结节具有惰性,其生长速度缓慢,倍增时间较长,通常需要3~5 年的随访观察才能确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因此,选择合适的肺部磨玻璃结节手术切除时机至关重要。临床上,影像检查显示为疑似微浸润腺癌时,如果随访过程中发现结节逐渐增大,并出现实性病灶,就应该立即停止随访,转而采取外科手术切除。
如何预防和发现早期肺癌
要尽量避免高危因素暴露,如吸烟(二手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等。其次,尽量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长期熬夜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肺结节的发生风险。另外,要提高筛查意识,建议40 岁以上、有吸烟史或者家族肿瘤史的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胸部CT 体检来筛查早期肺癌。
对于体检发现的肺部磨玻璃结节,大家不要盲目、过度紧张,按照专业人士的建议进行正确、及时的处理,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取得良好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