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请你吃碗面
作者: 孟菁几年前,我去上海出差,事情一办完,便约了大学校友老方见面。我们已有十几年未见,他现在是一家游戏公司的合伙人,新开发的游戏项目十分火爆。他说要请我品尝上海最好吃的面。我暗自期待,这回可要好好享受一下大上海的“大餐”了。
在上海的弄堂里七拐八绕后,老方竟然把我带到一座寺庙。这里香火旺盛,人声鼎沸。到了中午用餐时间,香客们纷纷变成食客,排起长队,只为吃一碗素面。疑惑潮水般淹没了我:到底是什么面能吸引如此多的人在繁忙的都市中驻足,只为一尝其味?老方见我不解,只是笑着说:“等你吃了就知道。”
一会儿工夫,两碗热气腾腾的素面摆在我们面前。那面条细如发丝,汤色清澈,上面点缀着几片新鲜的青菜和香菇,简单却不失精致。我挑起一筷子面条,等不及吹凉便送入口中。面条爽滑筋道,麦香与蔬菜的清甜交织在一起,充斥着整个口腔。汤头清爽而不油腻,喝下去暖意融融。就这样,我一口面配一口汤,转瞬之间一碗面就下了肚。放下筷子,我意犹未尽,心中涌起了多年未曾有的幸福与满足,一上午的奔波劳累也被一扫而空。
老方一边帮我又要了碗面,一边和我说起他前几年的坎坷。那时,经常加班让已到不惑之年的他疲惫不堪,设计出的作品也不再受到老板的青睐,最终不得不面对被裁员的现实。可是他为了在上海安家,背上了沉重的房贷,妻子全职在家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前公司给的赔偿金也只够维持家里几个月的开销和贷款。
失业后,老方瞒着家人,每天装作出门上班,实则四处求职面试,走投无路的时候便开始兼职送外卖。那半年里,他几乎每天都来这里吃面,中晚两顿,寺庙的住持都记住了他,却从未向他索要过面钱。
后来,他终于找到工作,又慢慢熬成公司合伙人。经济宽裕以后,他总想着再回来补上面钱,却又为那时的白吃白喝感到羞愧。
话音刚落,住持缓步走进斋堂。老方急忙迎上前去,热情地与住持打招呼。他带着几分难为情,询问住持当初为何允许他免费吃面。
住持笑笑回答说,其实早有人帮他付过账了。这里吃面的香客很多都会在结账时多付一碗面的钱,结个善缘。老方听罢,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向在场所有的香客深深鞠了一躬。然后又向住持表达了想要给寺庙捐款的意愿。住持看了看我,摆摆手婉拒道:“捐钱就不必了。日后若有人求助于你,也请他吃碗面吧。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叙旧过后,带着一丝遗憾和不舍,我坐上返程的列车。窗外的景色匆匆掠过,如同我纷乱的思绪。就在这时,手机震动了一下,我打开微信,惊讶地发现老方转来了十万元钱。原来我那些未曾说出口的窘境,老方早已心知肚明。
紧接着,老方又发来一段话:“十几年不见,我早就猜到你找我的真正意图。你作为销售,来上海出差,一整天连一个业务电话都没有,这情景让我想起了当年那个每天假装出门上班的自己。这笔钱,我原本打算捐给庙里的,但现在看来,或许你才是更需要它的人。”
半年后,我在社区门口开了一家小饭馆。一天午后,有个年迈的阿婆背着蛇皮袋缓步走进饭馆。她的目光在菜单上徘徊,最终她用微弱而颤抖的声音说道:“能给我一碗最便宜的面吗?里面什么都不要加。”接着她从一个破旧的布钱包里抖出零零散散的硬币,一枚一枚地数起来。硬币碰撞的声音在安静的饭馆里显得格外清脆,也叩击着我的心湖,激起一圈圈涟漪。
我转身走进厨房,熟练地为她煮了一碗清汤细面,又在碗底藏下了荷包蛋和几块炖得软烂入味的卤牛肉。
“阿婆,今天店庆,有人请你吃碗面!”
编辑|饶春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