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深处家味浓

作者: 马星雨

小巷深处家味浓0

我和同事为了节约房租,跑到城郊租房住。这里卖饭的少。离我们房子不远的一条小巷里有一家小饭馆,老板是一对老夫妇,大爷负责炒菜,大妈负责配菜兼当服务员。小饭馆不大,没有单间,但他家饭菜可口实惠,量也很足。

来这里吃饭的多是打工一族,有些货车司机图便宜绕道也要来这里吃饭。这家小饭馆与其他饭店不同,他家有半份菜,适合那些独自吃饭且饭量不大的人。我和同事是小饭馆的常客,工作累了,不想做饭,便去小饭馆点半份菜,再要一小碗米饭。小饭馆还提供免费的粥,吃完饭喝上一碗,味蕾被熨帖得舒舒服服。有时我们加班到很晚才下班,看到小饭馆亮着灯,便进去让大爷给我和同事炒一盘菜,我俩每人半份正好。

如果卡着小饭馆打烊的时间去吃饭,大妈会说:“好巧不巧,赶到末了,把剩下的菜都给你俩炒了算了,要不然放一夜,第二天也不新鲜了。”我和同事吃饭也不挑剔,剩下什么菜点什么菜。有一次我俩下班时赶巧小饭馆什么菜都没有了。大妈说她包的水饺还剩一些,给我俩煮了一大盘,但就是不肯收钱,说这水饺是她包了自己吃的,不卖只送。

小饭馆还有减肥餐,夏天是丝瓜汤,秋天是冬瓜汤,冬天是白菜汤。我和同事有段时间正好想减肥,晚上去小饭馆买半份减肥餐便可对付一顿,不仅价格便宜,还营养健康。

秋天时,小饭馆来了一位新食客,他也是租住在附近。那是个小伙子,很瘦,戴一副高度近视眼镜,独来独往,不爱说话。他总是很晚来小饭馆吃饭,每次来都要点减肥餐。大妈总要给他多盛一些,还会给他的菜里放一些鸡肉。一次和大妈聊起那位小伙子,大妈说:“他那么瘦了,减什么肥,看着都心疼,每次他来买减肥餐,我都要给他菜里放几块鸡肉。”后来,我们和小伙子熟悉了才知道,那段时间他没找到工作,身上的钱也不多,只能节衣缩食。我恍然大悟,小饭馆的老夫妇还挺会起菜名的,丝瓜汤、冬瓜汤、白菜汤,就有种廉价感,而减肥餐就不同了,低脂低盐低糖低价格,对于真正减肥的人来讲是福音,对于低消费食客来讲,也最大程度保护他们的自尊。

我在小饭馆吃了大半年饭,也知道了老夫妇的一些家事。大爷原来在某单位食堂当厨师,他两个孩子都在外地生活。他和老伴退休后没事可干,便在家门口开了这家小饭馆。开始,他们打算干几年就不干了。可干久了,熟客多了,彼此有了感情,处得和一家人一样,他们便舍不得关门,于是坚持开了一年又一年。大妈说,炒菜是个累差事,顶多再干两年,就不让老伴干了。大爷听闻忙说:“干活不能只看年龄,得看身体,也许明天病了,明天就干不了了;若身体好,健健康康的,干到八十岁也没事。”

我原来租住在这里,总觉得自己是外地人,只是个过客,自从和小饭馆的老夫妇熟悉了,出租房也有了家的感觉,每次下班走进小饭馆,就像回到家里。这座城市,因为有家的味道,而变得温暖起来。

编辑|饶春垚

上一篇: 有人请你吃碗面
下一篇: 酱香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