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谚话春分
作者: 杨靖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据《春秋繁露》载:“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正是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春分”。农谚云:“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就是说春分过后,白昼一天天变长,黑夜一天天变短,是“昼长夜短”的形象说法。春分之后,春意更盛,大江南北,一派春和景明,万象“耕”新。
春分的天气变化,关系着农民们春日的生活安排与农事规划。农谚云:“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如果春分当天刮了大风,那么一直到四月中旬,刮风的天气都会比较多。但长时间的刮风天气,既不利于农民们下地耕种,也不利于农作物的自然生长。
除了刮风,还有关于下雨的春分农谚。“春分无雨划耕田,春分有雨是丰年。”这句农谚主要说的是,如果春分当天没有下雨,那么当年可能会出现干旱的情况;如果春分当天下雨了,那么可能会风调雨顺,庄稼获得丰收。“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这句农谚是说,如果春分下了雨,那么家家户户都会忙碌起来,先种植瓜豆等经济作物,再插秧种植水稻。“春分麦起身,农事(肥水)要紧跟。”到了春分时节,冬小麦进入拔节生长阶段,此后进入肥、水吸收高峰期,因此要重施拔节肥,干旱时浇灌拔节水。这样的农谚还有很多,如“春分雨多,有利春播”“春分落一滴,家家谷满仓”“春分时节雨纷纷,来年粮食堆满仓”等。这些农谚足以说明春雨之贵。总而言之,春分下雨,利于春耕。预示粮食会大丰收,即年景比较好。
风雨以外,还有霜雪。“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一到春季,小麦拔节,幼穗加快发育,但此时的幼穗耐寒抗冻能力较弱,一旦遇到倒春寒或雪霜天气,就会遭受冻害,导致不同程度的减产。类似农谚还有“春分雪,闹麦子”“春雪烂麦根”等。春分前后,是小麦生长速度最快、生长量增大的重要时期,一点儿也马虎不得。正所谓“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农民要忙于春季田间管理和春耕春种等,片刻时间也像千金一样珍贵。
春分除了关系到耕种,还会影响生产生活。比如“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春分也是植树造林的好时机,古诗就有“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之说。“春分种芍药,到老不开花。”说的是春分不宜种芍药,即便种了也很难开花。“春分天暖花渐开,牲畜配种莫懈怠。”说的是春分这天大地回暖,春暖花开之际,特别适合牲畜配种。“一月茵陈,二月蒿,三月都当柴火烧。”说的是一种春天里的野菜,名字叫“茵陈”,这种“春菜”越早吃越有营养。春菜还可熬成汤,名曰“春汤”。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吃春菜、喝春汤,祈求的是身强力壮、阖家安康。
春分的重要性远不止于此,它还能预示今后的天气。“春分大风夏至雨。”说的就是春分时若是刮了大风,夏至就容易下大雨。“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说的是春分若是下了雨,那么清明节将会大雨滂沱。“春分出日头,有雨到清明。”这句农谚是说,如果春分当天是晴天,那么预示着接下来一段时间都不会下雨,即便下雨也要等到清明节。“春分日头大,清明冷飕飕。”如果春分当天气温比较高,那可不是个好兆头,这预示着到了清明节会比较阴冷,可能发生“倒春寒”天气。
农谚里的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非常重要的节气,是岁月之书中一页轻盈的篇章,沉淀了时光痕迹,蕴含着老祖宗的智慧,更充满人们对平凡生活的幸福期盼。
编辑|饶春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