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

作者: 冷盈袖

雨降落在缆车上行的途中。我们除了得到

一片白色雨雾,将不会有其他

有人坚信可以把一座山喊开,他们确实做到了

对面山峰上的雨雾短暂分开了三次

每次三秒左右。我们的欢呼也每次维持了

三秒左右。这完全符合快乐的要义

年少时,我喊过风,在夏日的田野里

稚嫩的声音如一朵花的绽放

所有闷热的空气在迟疑了一瞬之后

迅疾涌向花朵空虚的那一部分

这是我所能给出的关于风形成的

最美好的解释。我在夜晚喊过星星

星辰用微弱的闪烁和燃烧回应过我

但到白天,我将看不到闪烁,也看不到燃烧

白天的星星通常就是这样的

(选自本刊2025年第1期诗高原栏目)

袁永苹品读:

这首诗的作者有着非常好的诗歌训练。来源于她对于诗歌语言跳跃性的把握,诗歌能够以较大的气息留白和跳跃完成得较为出色。前两节诗歌当中,有一个较大的空隙,集中在对于“雨雾”的描写。第一句铺展了该情境,将“雨雾”作为一个“主体”提了出来。第二节则提到了有人“喊开”雨雾的“行为”本身,这行为蕴含着诗意,第三节则具体化了“喊”的时间和雨雾散开的时间,这其中有着微妙的偶然。第四节,在时间上通过对于“喊”这一动作的联想回到了年少时“喊风”的行为,这是对于“喊雾”行为的延续,接下来的关于“空气”和“花朵”的描写用了一个长句,而空气的凝聚关系到风,所以“风”的出现是空气凝聚的逻辑结果。接下来,粘连的“我在夜晚喊过星星……”的部分,则是第三个“喊”的对象,形成一种对于阅读期待和惯性的打破。星辰与“我”之间有着私密的主观联系,这是独属于“我”的经验。诗歌的结尾回到了一种“日常”的观察,心灵在这里似乎受到某种抑制,也许这是诗人刻意处理的结果……

上一篇: 在郎木寺
下一篇: 在巢湖边看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