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茅台镇酒的广告引起的回忆

作者: 胡世宗

收到《海外文摘》2022 年第7 期,看到这本刊物封三有一广告“风正人和,天地一杯酒”,此“风正人和酒”,生产厂家是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郑氏酒业有限公司。

这个广告,如此郑重地抬出“郑义兴”大名,让我一下子想起1975 年10 月,我在人民日报文艺部实习,与著名作家、编辑家袁鹰先生首次重走红军长征路,我们二人在茅台酒厂采访,曾与郑义兴先生交往并一起聚餐饮茅台酒的经历。

我在1975 年10 月6 日的日记里这样写道:下午到仁怀,参观赤水河的茅台渡口,并参观了茅台酒厂,厂党委第一副书记兼厂长刘同清热情接待我们。郑义兴,是贵州茅台镇郑家酒的杰出代表,新中国成立前,先后在“华茅”“王茅”“赖茅”三家酒坊担任酒师。1953 年,他担任国营茅台酒厂总酒师及技术副厂长。时年80 岁还没退休的副厂长郑义兴给我们讲述了厂史和红军过茅台的故事。他说:“我来茅台厂是资本家开的,红军来时,我40 岁。红军来的当天过河,没有歇。在厂里,走肿了脚,用酒擦脚。资本家跑了,工人在。三个厂不过三十人。成义、云河、恒昌,解放后,三个厂合并成一个。红军来时,一部分工人跑了,我没跑。我在恒昌,老板姓贾。他叫我‘望厂’,就是看守。‘中央军’飞机来炸,在松树下面红军伤了几个人,红军穿一样的衣裳。说话我们听不懂。他们在壁头上、街上写标语。‘中央军’也写标语,什么‘红也红不久,共也共不走’之类的。红军写‘我们去抗战!’我们不怕红军,怕炸弹。红军对老百姓客气得很,说:‘我们打富济贫,不要怕!’红军到厂不吃酒,只用点酒擦擦脚。”

酒厂挽留我们,刘同清厂长、郑义兴副厂长陪我们吃饭,饮了茅台酒。

我日记里写我不擅酒,但当时也饮了四小盅。茅台酒厂赠我们每人两瓶茅台酒。当时厂子销售部卖,一瓶茅台4 元,买一斤散装茅台2.6 元。贵州省军区首长给我们派的小车司机敖师傅竟然喝多了茅台酒,伏在方向盘上睡着了……

1986 年,我第二次重走红军长征路又一次采访茅台酒厂。酒厂的宣传科长赵汝良陪我们参观,他竟然和我同是16 军47 师的,我140 团5 连,他139 团9 连,他们连是红军连队,我多次去采访过,出一典型袁西乐。赵汝良是退役的战友,他给我讲了好多茅台厂的事儿。我向他打听郑义兴副厂长,他说已于1978 年去世了,国营茅台酒厂鉴于其特殊贡献,在国酒文化城内为其塑像,并尊称其为“国酒大师”。郑氏后人在翻修老宅时,失踪几十年的郑氏先祖制曲秘方重现于世。今天,他的后人秉承其制曲精髓,遂酿此酒,曰:风正人和酒。

往事飘过,忆之动情!

上一篇: 民俗里的大年
下一篇: 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