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靶向发力,护航惠民政策落地生根
作者: 顾云超为进一步监督检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落实情况,X市审计局在依照干部管理权限,有计划地进行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对全市公立医院进行了全面、立体、系统的政策措施落实“体检”。在此审计项目中共查出问题30个,移送问题线索3起,推动“废改立”75项,力促公立医院上缴违规收费资金462.46万元,盘活往来资金988.11万元,为日后患者住院就医节约床位费163.89万元/年,深扎以经济建设和服务百姓为出发点的审计,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该项目获评该省审计厅优秀大数据审计项目。
计划先行,固牢谋事之基
X市审计局审计组在做好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事项的同时,针对X市将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放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首要位置来规划的定位,立足审计视角进一步推动深化改革发展成效。
以顶层设计为指导,找准审计范围。审计组深入学习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精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管好用好医保基金,推进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带动医疗服务区域发展和整体水平提升为指南,确定了审计项目范围。X市被誉为长三角“明珠”,走在改革发展前沿,审计组利用研究成果进一步促进全市深耕医疗改革成果,揭示在贯彻落实综合改革政策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从个性和共性层面深入分析主客观原因,结合现有政策导向和未来政策走向,促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提速、医疗卫生服务提优。
以行业特点为指引,确定审计方向。审计组分析了X市卫生医疗体系改革状况,2021年X市作为首家获评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先后出台《X市公立医院财政补助办法》《X市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拥有X市一院、X市中医医院等两家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以及其他公立医院8家,另外还有X市妇幼保健所等7家下属(预算编制)事业单位。审计组将全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调查)项目作为基石,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思维,开阔审计思路,全面铺开全市公立医院在改革政策落实方面的情况,以及各级预算单位执行财经法规方面的情况。
以研究型审计贯穿始终,明确审计目标。审计组认真调研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医疗保障局等,通过面对面交流,充分听取意见和建议,以推动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总体目标,围绕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方式、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政策、政府投入责任落实、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等五项重点内容展开审计。另外,审计组将审计目标锁定家庭医生本底数据的准确性、疫苗运输储存链的安全性,靶向发力,稳步推动卫生健康信息从数字化向智慧化转变。
创新方法,筑牢质量之本
在人手少、任务重的状况下,要完成全市公立医院业务数据全覆盖,处理好庞大的数据量,成为审计组的头号任务。审计组充分利用大数据审计优势,采集相关业务数据,做到数据先行,下好审计“先手棋”。
“传统+数字”模式打通“任督二脉”。审计组采取“业务+数据”双主审模式,建立了39个数据模型,完成了经济责任审计融合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以及政策落实审计,克服了范围广、业务量大,实现了X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属事业单位、全市公立医院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审计全覆盖。做好民生审计在于审计人员换位思考,把群众关注的问题落实到方案里,审计组将传统思路应用到一个实例中验证,构建数据模型,如:同一病床加收床位费(俗称“包床”)和床位分布不合理两类问题,从最普通的住院床位费出发,基于“金额-收费标准×数量>0”思路,先通过Tableau软件分析床位占比分布不合理,再构建出“多收包床费”模型。全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给予了卫健系统审计很好的指引,审计组人人充当数据分析员,利用数据库工具,建立了多个推广性强、实用价值高的数据模型,发现了全市公立医院存在不合理医疗和用药、诊疗项目价格调价不及时、分解住院、重复收费等问题。
跨部门数据整合,向大数据要效率。审计组将全市公立医院庞大的业务数据库全部采集分析,将公安(人口生存状态)、残联(残疾人等级)、民政(低保及低保边缘户)、医保(大病)、工商(资质范围)等部门数据关联分析,加强数据整合,创建审计数据集。审计组不断探索,引入新的数据分析方法,发现医保(大病)人员家庭医生相关基础业务数据存在错漏、信息系统维护管理不规范、业务合作不规范等多个需要多部门协助的问题。在项目中充分运用AO、SQL Server技术的基础上,积极运用Python、SPSS等数据分析新方法,对业务数据实施多角度、多方法分析,提高审计分析效率和效果。
转化成果,夯实研究之效
X市审计局始终致力于为经济建设和百姓服务,绘好“民生地图”。在该项目中,审计组紧扣公立医院政策改革等重点内容,再一次为全市卫生医疗系统“把脉问诊”,以审计整改完善为契机,全面规范公共卫生健康系统管理,进一步促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提速、综合医改提质、医疗卫生服务提优,推动公共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促进加大公立医院改革力度,推进管办分离,推动卫生健康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
落实审计整改追踪机制,打通审计监督“最后一公里”。结合审计组查出的预算执行率低、存量资金未及时盘活、违规与无检验资质机构签订委托协议、不合理医疗和用药、诊疗项目价格调价不及时等问题,审计组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并形成了多篇针对性强、建设性强的审计专报,为市委、市政府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为市医保局专项督查提供了新思路。被审计单位高度重视整改工作,按进度多次召开审计整改会议,压实落实整改责任清单。X市审计局充分利用被审计单位内审力量,发挥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双轮驱动”作用,销号一张“问题清单”,制定一张“问题整改主体清单”。审计组日常跟踪,对审计整改落实结果认定,填好一份整改台账,切实做到发现问题应改尽改,“问题清单”到期清零。以问题为导向,将问题整改分为即知即改、阶段性整改、持续性整改三种整改时态,切实做到全过程跟踪,扎实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
落实研审结合,强化审计成果。X市审计局在实施项目时积极探索“研”“审”结合的方法,强化精品意识,走“政策研究+数据分析”的研究路径,审计组将审计研究贯穿审计项目全周期,将审计项目作为样本,将研究型思维代入审计项目,紧跟政策走向、决策方向和资金流向,服务高质量发展。审计组总结了卫健系统在内部控制环节中存在的不足,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策执行和效果为研究方向,重点关注政策执行情况及资金使用绩效情况,同时对政策和制度的未来发展进行分析性预测,提出政策修补、制度改进及风险防范和化解的建议,促进相关政策贯彻落实,督促市卫健委改进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助推县级公立医院发展提质升级,形成了以卫健系统为调查研究对象的论文2篇(《新时代下政策跟踪审计发展研究——以县级市卫生系统审计为例》《“三轮驱动”模式助推审计高质量发展实践探索》)。在审计实践中,审计组不断创新研究,积极探索新的审计方法和手段,开展多元化、专业化的审计工作:一是研究电子数据和业务之间的逻辑关系,电子数据的数据字典等;二是“双主审”研究制订业务和大数据分析方案,相辅相成的提高审计项目质量和效率;三是调研延伸相关单位,为核查做好数据支持和服务;四是研究总结提炼数据分析案例,总结经验并深入学习。(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审计局)
(责任编辑:吴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