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企业营销的“AI好感度”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这篇推文一看就是AI(人工智能)写的,没兴趣读下去了!”

“这个AI给出的答案比一些专家的分析更专业!”

“这个AI场景做得又快又好!”

“这名客服AI味太浓了!”

…………

AI大爆发时代,这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在各行业同时出现,反映的正是营销人要面对的认知撕裂感:AI依赖与AI焦虑。

比如,商场里的AI智能试衣镜推荐服饰时,消费者既期待其专业的穿搭设计,又担忧自身数据被过度采集 ;数字人主播的24小时待机能力让企业欣喜,却因缺乏情感共鸣导致观看量下降;采用AI包装设计的零食新品转化率比传统设计高,但消费者认为其缺乏温度;网红茶饮机器人调制的“情绪特饮”备受关注,却有消费者吐槽“像和机器谈恋爱”……

这些情形折射出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AI技术既可能成为企业增长的新引擎,也可能成为品牌价值的黑洞。在数字经济和技术平权时代,当AI成为营销基础设施时,企业的“AI好感度”正成为新的竞争壁垒,未来消费者对AI的信任度与情感认同,或将演变为比产品功能更核心的竞争力。

在考虑构建企业的AI好感度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消费者反感AI的核心痛点,比如隐私侵犯感,过度收集数据或推荐过于精准,让消费者产生“比我更懂我”的恐惧;互动冰冷感,AI客服机械应答、缺乏共情;决策失控感,AI算法完全主导服务流程,比如动态定价引发价格歧视怀疑;信息轰炸感,AI推送频次过高或内容同质化;等等。

不难发现,AI引发消费者抵制的核心并非技术本身,而是价值传递的失衡,这是一场效率革命与情感信任的博弈。

那么,未来如何应对这一潜在风险?

透明共识,破解黑箱焦虑。当算法决策过程像食品成分表一样清晰时,技术才能获得“社会许可证”。

控制权返还,尊重人的主导权。让AI适度留白,给予用户一定比例的AI控制权,可降低抵触心理。

价值共生,构建数据价值的双向通道。让数据从掠夺性资源,变为用户与企业共创的数字契约。

熔断机制,建立技术伦理的熔断机制。比如在AI识别错误,或者相关技术引发用户抵触后,自动转入人工服务。最好的技术不是永远正确,而是懂得何时把世界交还给人。

场景温度,从工具到伙伴的蜕变 。不仅提供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还要兼顾场景中的人性化服务,将冰冷的推荐算法转化为持续的情感投资。

组织进化,注重AI的应用与管理 。比如审核算法价值观、技术透明度、消费者情绪指数等,让AI真正从效率工具进化为品牌资产。

正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已经发生的未来》中所说:“真正的技术革命,永远发生在人类认知重建的时刻。”当快消品企业开始用AI传递尊重、透明与温度时,一场超越技术层面的商业文明进化,正在悄然发生。

技术优势不能凌驾于商业伦理之上,当技术奇点临近时,唯有让AI闪耀人性之光者,方能穿越周期迷雾,抵达消费本质的应许之地。

上一篇:
下一篇: 营销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