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费驱动增长,AI营销引领未来
作者: 侯明哲
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出口25.45万亿元,同比增长7.1%;进口18.39万亿元,同比增长2.3%。全年外贸圆满收官。
近年,尽管全球环境复杂多变,外贸依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然而,随着特朗普上台,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美国关税战全面展开,全球贸易战开打,预计2025年外贸会承受巨大的压力。
那么,国际环境不妙,如果外贸承压,未来增量在哪里?
经济增量焦点在消费
在我们常说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如果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减速明显,那么外贸大概率会下行。加之如今消费乏力,未来的经济动能在哪里呢?
2024年11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38万亿元,同比增长3%,达到年内次高水平。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全方位扩大内需、大力提振消费,预计后续国内消费预期将有所扭转。2025年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为我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有理由相信,2025年消费支持政策会更多,力度会更大。
从零售板块来讲,也有很多现象引起全国关注。全民热议的胖东来,文化、供应链和服务都是亮点,游学团来了不少,但有些东西真的学不来。都说外国超市不行了,但山姆和Costco依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阿里在卖掉大润发、银泰之后,精心培育盒马,使其实现“9个月盈利,顾客数增长50%”。不仅如此,阿里还投入25亿元签约2025年央视春晚,淘宝官宣春节互动玩法“许愿领红包,瓜分25亿”,并且重磅押注AI电商,阿里云拿下央视春晚云计算AI独家合作,实现首次云上春晚直播。总之,2025年消费增长值得期待,尤其是银发经济和下沉市场板块。
然而,更多消费场景和需求的挖掘靠什么呢?过去我们靠经验、靠数据,但这都太低效,未来要靠AI来挖掘更多场景增量和个性需求。

零售新业态、新消费
2024年8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其中重点提到数字消费——“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构建智慧商圈、智慧街区、智慧门店等消费新场景”。
小米推出首款新能源汽车SU7,首款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横空出世,DeepSeek火爆全网……未来,消费领域的新热点、新业态,还有哪些看点呢?
AI玩具会是一个看点。这类将大模型等AI技术与传统玩具相结合的创新产品,为儿童和成人带来了全新的互动体验和娱乐方式。特斯拉推出的机器人玩具是Optimus Gen 2人形机器人的迷你版,仿照原型按1∶10的比例打造,具有诸多亮点。它由超过40个独立部件与20个灵活关节构成,细节完美复刻,还配套迷你充电座模型和CyberHammer,增加了互动与展示的乐趣。这款玩具售价40美元,开售不到24小时便被抢购一空,在二手市场价格飙升至1300美元。此外,字节跳动在2024年中秋节推出AI陪伴玩具“显眼包”,它以蓝白配色的毛绒小山造型呈现,内嵌了由FoloToy提供的MagicBox大模型AI机芯,能够通过简单指令与用户进行互动;汉王科技“智能仿生扑翼飞行器”的设计灵感源自鸟类飞行,它采用仿生学原理,具备多种独特功能。
AI眼镜也会是一个看点。作为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它集成了AI、AR(增强现实)等多种先进技术——利用AI技术实现触摸、语音、显示、手势和眼动等多模态交互,借助AR技术将虚拟信息与现实进行融合。Meta智能眼镜自2023年10月上线至2024年5月销量突破100万副。此外,Meta最新款的智能眼镜是Orion AR眼镜,目前处于开发测试中。

百度在2024年11月12日的2024百度世界大会上正式发布了首款搭载百度文心大模型的小度AI眼镜。它具备多种功能:第一视角拍摄,用户可以随时记录所见;边走边问功能,方便用户在行动中获取信息;识物百科功能,能够通过识别物体给出相关知识;视听翻译功能,为跨语言交流提供便利;智能备忘功能,可以帮助用户记录重要事项。
AI是第一生产力
AI大模型的风吹来了,有的人焦虑,有的人观望。在美国,科技股疯涨,硅谷再次迎来创业高潮。有人说,AI革命可能是人类最后一次科技革命,也是AI要和人类抢饭碗的一次革命。科技革命引发商业、经济乃至政治的重构都有可能,我们已经看到,阿根廷甚至美国都在大量裁撤公务员。
2024年12月,OpenAI连续直播12天,发布新的产品或功能,如推理模型o3、推理模型o1的正式版本和视频生成模型Sora、Sora Turbo等,以及将ChatGPT集成到Apple Intelligence,预告了强化微调功能。
以字节跳动为首的国产大模型正加速追赶。在2024年12月18日至19日召开的2024火山引擎FORCE原动力大会上,字节跳动发布了通用模型Pro和一系列多模态模型,并升级了火山方舟、扣子和HiAgent这3款平台产品,引发市场对豆包AI的高度关注。2024年5月至12月,豆包日均Tokens使用量从1200亿提升至4万亿。同时,豆包将视觉理解模型价格降至0.003元/千Tokens,比行业价格下降85%。
截至2024年11月的全球AI产品榜单中,ChatGPT在11月的活跃用户达2.87亿,位居全球AI产品用户规模首位。当月活跃用户达到千万级别的国产AI应用分别为豆包(5998万)、文小言(1299万)、Kimi(1282万);活跃用户超过500万的国产AI应用分别为智谱(637万)、讯飞星火(594万)、天工AI(578万)、星野(525万)。另外,从国内AI应用出海来看,MiniMax表现最为出色。
在商业化路径上,国内外大模型产品的主流付费模式有两种:一是ToC端(面向个人用户)的订阅制、打赏等流量变现机制;二是ToB端(面向企业用户)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调用、技术授权、定制部署解决方案等。C端(个人用户)变现能力仍待提升,B端(企业用户)商业闭环逐步形成。目前,以 ChatGPT、豆包等为代表的海内外AI产品迎来C端用户规模的持续显著扩大,但碍于杀手级产品尚未出现、用户规模仍需扩大等因素,AI产品多以免费或部分免费等方式来吸引用户,C端的商业化变现能力仍较弱。
相较之下,B端的商业闭环形成得更快,以营销服务、企业服务、ERP(企业资源规划)等为代表的AI应用场景逐步落实。B端以AppLovin、Palantir、ServiceNow等为代表,当下业绩持续回暖,未来AI应用商业化前景更加广阔。这些企业大多主营广告平台服务,以应用变现和自研游戏为辅。以AppLovin为例,根据Wind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其应用收入同比增长4.41%至11.12亿美元,软件平台收入同比增长75.89%至22.25亿美元。
2025年有望迎来AI应用大爆发
AI的应用奇点临近,一个是成本的临界点,另一个是技术的临界点。随着各类Agent(智能体)、文生视频的持续进步,AI即将迎来第一波应用大爆发。那么,AI营销将率先快速落地,因为它离钱最近,企业都急着赚钱、急着变现呢!
2025年有望成为AI Agent(人工智能代理)商业化应用元年。Agent=大语言模型(LLM)+规划(planning)+记忆(memory)+工具(tools)+行动(action)。
AI Agent是NLP(自然语言处理)通往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必经之路。从NLP到AGI的发展路线分为五级:语料库、互联网、感知、具身和社会属性。目前的LLM已经来到了第二级,具有互联网规模的文本输入和输出能力。当AI Agent在LLM的基础上具备感知与行动的能力时,将进入第三级或第四级。再进一步,当多个Agent能够通过互动合作完成更复杂的任务或模拟现实世界的社会行为时,则有潜力来到第五级。
英伟达CEO黄仁勋透露,公司的10万个AI Agent在员工数量仅增加25%的情况下,实现了3倍的生产力提升,展示了AI Agent在提升效率方面的巨大潜力。此外,市场咨询机构Gartner(高德纳)将AI Agent列为2025年最重要的战略技术趋势,并预测到2028年,至少15%的日常工作决策将通过AI Agent自主完成(这一比例在2024年尚为0%)。
根据美国著名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的数据,在2023年夏季和2024年冬季这两季创业营的AI项目中,Agent占比高达80%,已成为最主要的技术路线之一,其余则为多模态、基础设施、RAG(检索增强生成)等。其中,B端应用项目数量远高于C端,包括软件开发、金融、电商、CRM(客户关系管理)、医疗等。
AutoGLM是智谱AI团队最新推出的 AI Agent,只需接收简单的文字、语音指令,就可以模拟人类操作手机,如在微信朋友圈点赞或评论、在淘宝购买某款历史订单产品、在携程预订酒店、在12306购买火车票、在美团点外卖等。
谷歌云推出AI Agent Space,目前包含19种不同的代理模型。面对微软、SAP和Salesforce等公司已经推出成百上千种代理解决方案的差距,谷歌云全球渠道主管Kevin Ichhpurani表示,谷歌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增加“数百个人工智能代理”产品。
微盟WAI已成功打造15大AI Agent 矩阵,拓展超58个真实商业应用场景,可以为SaaS(软件即服务)客户多个业务场景配备智能经营团队。微盟AI技术为客户提供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带给客户的不是一个程序,而是一个团队,一个带有Agent的数字员工团队。它利用店铺搭建Agent团队,过去我们花几天都搞不定的事情,现在仅需2分钟就可完成线上开店基础配置、商品上架、店铺装修等全流程。有人说,所有SaaS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做”一遍,也许有一天App会消失。
除了Agent,文生视频也即将爆发,国内AI视频创作领域已经展开激烈竞争,可灵、即梦、清影、PixVerse、Vidu等产品接连亮相。统计数据显示,使用AI视频工具可将传统视频制作时间缩短70%,制作成本降低50%以上。如今短视频成为内容营销的主要形式,未来文生视频将大放异彩。眼前火热的短剧,也将在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助力下大大降低制作成本,“短剧+品牌”的营销模式大有可为。
AI营销场景爆发
1.产品研发
亿滋国际旗下的奥利奥(Oreo)品牌正在利用AI工具研发新口味。在研发过程中,AI不仅可以推荐创意食谱,而且可以考虑生产成本、营养配置和环境影响等因素。与过去相比,AI使创新试错和生产试验的整个过程提速至原来的2—5倍。
资生堂利用AI工具分析涵盖成分、化合物、原型属性、感官体验、稳定性等专业知识的庞大数据库,通过搜索相关配方与功能,实现了化妆品原型的开发。
钟薛高利用AI技术推出4种全新口味并设计包装,增强了产品的吸引力,成功塑造了独特的品牌形象。
华为盘古大模型赋能服装设计,1分钟可以设计上百件衣服,通过图片展示上架预售,既可满足个性需求,也可减少库存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