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萨斯国产化:摸着特斯拉过河,依然要过“三道坎”

作者: 杨继刚

雷克萨斯要国产了?是的。

2025年2月5日,丰田公司对外宣布:已与上海市政府达成合作意向,丰田将以独资的形式,在上海市金山区成立LEXUS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研发、生产公司,并计划于2027年投产。

这是继特斯拉之后,第二家跨国车企在华独资建厂。只不过,特斯拉创造的两个“三当年”(指的是:特斯拉超级工厂一期项目,在2018年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取得土地、当年获取施工许可证”;2019年特斯拉又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被马斯克称为行业奇迹),很难在雷克萨斯复现了。

然而,这并不妨碍雷克萨斯在入华20年后,重新下定决心国产。有意思的是,两者一个在上海临港,一个在上海金山;一个用“中国速度+中国产业链+中国市场”成就了业界传奇,一个在20年间曾多次传出国产消息,但因为各种原因而搁置;一个早已用中国超级工厂模式复刻全球其他区域工厂(尽管复刻过程并不顺利),一个还想“摸着特斯拉过河”,再次上演36年前(1988年品牌诞生,1989年在美国首发),首度作为豪华汽车品牌,在大洋彼岸诞生并快速占领北美市场的故事。

如今,丰田想通了,雷克萨斯要国产了,只不过中国汽车市场已“物是厂(商)非”。主角与配角、进攻者与防守者、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在这个全球最卷的汽车市场,雷克萨斯将以“国产纯电动”的方式加入中国汽车品牌之战,新故事开始了。

上篇:错位的20年——“进口”雷克萨斯成长记

2004年,就在雷克萨斯品牌诞生16年后,丰田将雷克萨斯以“进口”的方式引入中国,它最初的中文名字叫“凌志”。

其实,从“凌志”这个名字就能看出来,丰田对这个品牌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彼时的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加入WTO后的经济起步期,汽车仍旧是大多数家庭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更不要提豪华品牌了,想都不敢想。对雷克萨斯而言,那时候进入中国市场,更多的不是为了销量,而是为不久后井喷的中国汽车市场提前预热。很明显,那时候树立“高端豪华品牌”,比销量更重要。

还记得那个名为Balance的雷克萨斯电视广告吗?视频中,身着一袭黑西装、手戴一副白手套的男士屏气凝神,在一辆雷克萨斯LS400的发动机罩盖上,用15只空香槟杯搭建出一座“金字塔”。车后轮则置于滚动装置之上。随着发动机的转速飙升,车速直逼240公里/小时。这时,镜头逐渐拉开,观众很快就发现车速已达极限,但这座精巧的空香槟杯“金字塔”却纹丝不动,更没有如人们意料中的轰然倒塌。从这个广告开始,丰田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诉世人:雷克萨斯是豪华品牌,质量和工艺丝毫不亚于百年传奇的奔驰与宝马。

从无到有,从0到1。实事求是地讲,雷克萨斯对中国市场是重视的。还记得4年 / 10万公里免费保养政策吗?在此之前,豪华车保养价格不菲,而雷克萨斯将这一政策引入中国市场,这背后不仅是对消费者的承诺,更是其对自身品牌的自信。同时,雷克萨斯也是较早在中国市场推出24小时道路救援的豪华品牌。在J.D.Power(君迪)历年的售后服务满意度榜单中,雷克萨斯曾连续多年位居豪华品牌榜首,这也反映出雷克萨斯的用心。

经过20年的发展,进口雷克萨斯2024年在中国市场年销量为181906辆,在众多进口豪华汽车品牌中,实现了难得的增长;再从全球看,雷克萨斯2024年全球销量为851214辆,中国市场销量约占其全球销量的21%,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海外市场。然而,对比处于中国豪华车市场第一梯队的BBA(奔驰、宝马与奥迪,其中奔驰与宝马2024年销量均超过71万辆,奥迪为61万辆),雷克萨斯的差距仍相当大。更重要的是,以理想、华为(鸿蒙智行)、小米、蔚来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后来居上,2024年理想汽车突破50万辆,鸿蒙智行(包括问界、智界、享界和尊界)突破44万辆,蔚来突破22万辆,而量产不到1年的小米汽车,靠一款SU7就实现了13.5万辆销量。

往前看,20年未追上BBA;往后看,造车新势力群体势如破竹。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20年来几度传出国产化的雷克萨斯,今年终于下定决心国产。对于丰田而言,形势比人强,再不推进国产化,占其全球1/5市场份额的中国市场就可能守不住了。

下篇:雷克萨斯国产“三道坎”——纯电保卫战、豪华再进化与科技智能体

豪华品牌汽车中,谁是保值率最高的品牌?

多年来,无论是哪一个第三方市场机构的榜单和评选,都少不了雷克萨斯的名字。现如今,雷克萨斯的保值率依然不错,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雷克萨斯3年保值率从2021年的87.5%骤降至2024年的59.35%。原因何在?

其实,这件事和雷克萨斯自身原因无关,主要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传统燃油车折旧和估值体系发生巨变,再加上不按常理出牌的造车新势力,以及“汽车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势不可当,这一切都使得包括雷克萨斯在内的传统燃油车豪华品牌面临价值重构的压力。如何加入纯电阵营,如何重新定义(新能源时代的)豪华,如何应对造车新势力所代表的科技智能化挑战,就成为横亘在雷克萨斯面前的“三道坎”。

雷克萨斯国产化:摸着特斯拉过河,依然要过“三道坎”0

第一道坎:如何打赢“纯电”保卫战

雷克萨斯对纯电的态度是什么?这个问题最好别问雷克萨斯,而要问它的母公司丰田。至于丰田对于纯电的态度,不用说,看行动就知道了。

别误会。事实上,丰田在新能源尤其是电动化领域从未止步。早在1966年,丰田就推出了TV21纯电动车;1997年,丰田在业内率先推出混合动力车型普锐斯;2006年,丰田旗下雷克萨斯推出了油电混动豪华SUV车型RX400h;2014年,丰田推出全球首款氢燃油电池车型Mirai(未来)。

只不过,丰田的这些技术研发与先知先觉,并未换来其在新能源尤其是纯电领域的销量增长。比如,2024年丰田全球销量为1082.15万辆,而就新能源汽车产品(以丰田、雷克萨斯品牌为例)而言,混合动力车型占比虽然提升到40.8%,但纯电车型却仅占比1.4%。

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雷克萨斯在其官方通告中,特别强调其上海公司的主要使命是“研发LEXUS雷克萨斯品牌纯电动车型”。确切地说,雷克萨斯中国独资建厂的战略使命,就是奔着纯电去的,就是要在纯电赛道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国新能源巨量市场+长三角成熟的新能源供应链+全球最领先最完善的智能化配套”,为其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转型以及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战略布局当先锋、做标杆,成为产品、人才与业务模式输出的策源地。

这就不得不提特斯拉的历史贡献。10年前的智能手机时代,借助于苹果iPhone的成功,中国市场形成了全球最完善的智能手机上下游产业链。除了这条“果链”,还有“星链(三星)”“米链(小米)”“华链(华为)”“OV链(OPPO与vivo)”等等。后来,特斯拉入华,引领了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建设,比亚迪凭借400多万辆销量成为全球新能源销量冠军,而包括理想、小鹏、鸿蒙智行、蔚来、小米等造车新势力品牌,均受特斯拉模式与产业链的影响。

如今,由特斯拉和一众造车新势力构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成本、效率、质量和性能等方面领先全球其他地区。雷克萨斯此时选择在上海独资建厂,又是聚焦纯电赛道,其战略意图一目了然。

不过,对于雷克萨斯而言,要真正下注纯电,就必须忘掉燃油车时代的荣光,就不能再像母公司丰田那样,这些年在电动化战略层面瞻前顾后。就像当年雷克萨斯品牌为北美市场而生那样,它不仅需要重新定位中国市场的豪华纯电产品,需要与特斯拉、比亚迪、华为“四界”、理想、蔚来、小米等品牌同场竞技,还需要与正在蜕变的奔驰、宝马、奥迪等传统豪华车品牌在纯电赛道继续PK(对决)。对于雷克萨斯而言,真正下定决心All in(全力以赴)纯电,才是破局的关键。

第二道坎:如何实现“豪华”再进化

两年前,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有过“奔驰之问”:新能源汽车时代,当“豪华”与发动机无关,奔驰该如何重新定义“豪华”?如今,包括保时捷、宝马、奥迪、林肯、凯迪拉克等品牌,依然需要回答“奔驰之问”。对于雷克萨斯而言,这个问题更无法回避。事实上,如果仅仅凭借燃油车时代的品牌红利,来讲述新能源时代的“豪华”故事,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

所以,雷克萨斯要面临“两线作战”:一个是旧战场的新战事,一个是新战场的新玩法。

首先说“旧战场的新战事”,指的是雷克萨斯依然要和燃油车时代的对手BBA过招。同为燃油车时代的豪华品牌,雷克萨斯过去的战绩是“第二梯队领先”,但距离第一梯队的BBA,差距仍然较大。以中国市场为例,2024年,奔驰、宝马与奥迪的销量是雷克萨斯的3—4倍。尽管这里面有“雷克萨斯靠进口”与“BBA多数销量靠国产”的区别,但就全球市场来看,雷克萨斯与BBA的差距依然较大。这就意味着,燃油车时代未完成的战事,依然要延续到纯电战场。好在大家的起步时间差不多,开局的差距还没有那么大,雷克萨斯在豪华纯电市场依然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其次,我们再来看“新战场的新玩法”。所谓新战场,对于纯电赛道的玩法,雷克萨斯并不是行家。在纯电赛道,真正的王者是特斯拉、比亚迪,还有正在崛起的小鹏、小米、蔚来以及正在加速推出纯电产品的理想、华为(鸿蒙智行)与其他自主品牌车企。纯电赛道的豪华,到底是不是“彩电、冰箱、大沙发”?不知道。虽然这是很多车企高端车型的标配,但实事求是地讲,这应该算豪华的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那么,纯电赛道的豪华是自动驾驶与智能座舱吗?不知道。如果是的话,那么雷克萨斯并不占优,奔驰、宝马与奥迪都选择与中国车企合作,这个战场(纯电)的玩法很不一样。

在这方面,奔驰提出了“可持续豪华”的战略理念,包括可再生材料、碳中和、人机交互等等。而奔驰对于纯电豪华的落脚点,选在了三大豪华车型矩阵,分别是:高端豪华(Top-End Luxury)、核心豪华(Core Luxury)与新生代豪华(Entry Luxury)。其中,加大高端豪华的分量是奔驰“可持续豪华”的增长引擎,包括梅赛德斯-AMG和梅赛德斯-迈巴赫品牌的所有车型;梅赛德斯-EQ品牌的高端车型,包括EQS和EQS纯电SUV、梅赛德斯-奔驰S级轿车、G级车以及全尺寸豪华GLS SUV、限量版车型和臻选跨界款车型等等。

通俗一点讲,高端豪华的本质依然是服务高净值人群,核心豪华对应的是中产阶层,而新生代豪华的指向不言而喻。由此可见,奔驰的“新豪华主义”,依然停留在品牌层面,与过去相比并没有多大的创新。

雷克萨斯国产化:摸着特斯拉过河,依然要过“三道坎”1

在这个层面,我对雷克萨斯的提醒是:“汽车新四化”时代,重新定义“新豪华之道”。不要再将豪华局限在阶层与购买力层面,而要回到目标用户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回到目标用户在这个时代所面临的各种生活与事业挑战,触动人心的豪华,才是豪华的应有之义。

第三道坎:如何打造“科技智能体”

对于中国车企而言,有一个观点越来越被各家车企认同: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半场的竞争焦点是电动化,而下半场的竞争焦点是智能化。如今,电动化的上半场正在收尾,包括电池焦虑、续航焦虑等问题,逐渐被产业链上的同行们破解,各家车企正在比拼的,其实是科技与智能化。

马斯克多次强调,不要把特斯拉当成汽车公司,它是一家能源与科技公司。为什么特斯拉在资本市场的估值那么高?华为与小米为何能成功跨界“造车”(华为多次重申自己不造车,这里的“造车”指的是华为依托自身的科技优势,进入汽车赛道)?为什么理想、小鹏、蔚来等造车新势力创始人,能从最初的互联网领域切入造车赛道?为什么大众汽车要砍掉自己关键的软件研发团队,选择与小鹏汽车合作?为什么各家造车新势力都要All in自动驾驶?……这些问题都值得大家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