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重每一座避难所
作者: 林特特
某日上午,我一口气包了200个饺子。当然,饺子皮是买的现成的,肉馅儿是我用绞肉机绞的,我主要做的是“包”。我将饺子皮摊在手心,用小勺舀馅儿至皮中央,将皮对捏,指尖蹭几滴水,两侧各蘸些,折简单的褶皱,摁紧,使其呈元宝状,搁在撒满面粉的案板上,成了。
我喜欢包饺子。包饺子时,我的视线范围不超过一张桌子,摊、舀、捏、蹭、蘸、折、摁、搁,一气呵成。抬头,低头,速度极快,离远看,几乎等同于不断点头。
其实,我会的家务不多,学会做饭也没几年,但包饺子于我是童子功。
小学时,我所在的学校组织过一场全民参与的包饺子比赛。有集体荣誉感召,秉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参赛原则,在大部队的带领下,我们七人小组勇夺第一名。评奖标准很简单:单位时间内,看哪一组包出的饺子数量最多,饺子煮出来一个不破。
少年时代练出的手艺,因为熟练,因为根深蒂固,意外成为我成年后烦恼时、忧虑时,最能专注其中,并为之沉醉、沉迷,深感解压的事之一,简直像个避难所。
是啊,避难所。
一月开年,各种事纷至沓来。我结束了几项合约;一个项目的对接方突然掉链子,答应好的事出尔反尔,且没有预案;孩子进入期末考试季;月末我们要加入春运大军,抢票暂时无果;一大家子的年夜饭还没定……
眼前的饺子一个个多起来,白白胖胖,排成排,列成列。它们如兵,我如将,成就感莫名强起来。烦恼仍在,可是在刚才专注的时段,一桩桩,一件件,都被我抛在脑后。大脑一片空白,眼前只有皮和馅儿,只想把它们加工好。再回首时,烦恼虽不至于烟消云散,但也没有那么浓烈、迫切了。
当我意识到包饺子是我的避难所时,我正拿着保鲜袋,将饺子们30个一组地装袋、装盒、放冰箱。
慢着,我的避难所不止这一间。几个月前发生了一些事情,严重影响了我的心情,当时,我找到的唯一自我疗愈的方法是去书店。
说来奇怪,只要我进了书店,听见似有似无的音乐,面对三三两两的顾客,心情就会好很多。他们看似毫无关系,实则做着同样的事,或在书架前仰脸审视一排排书脊,看书名及装帧判断书的内容、品位,酝酿、思索片刻,抽出其中一本,翻检目录,寻找所求;或窝在角落,举着一本书,遮住面颊大半,神游书内,仿佛一切外物与其无关;或端着咖啡,面前一本书、一支笔。人在书店,有人在看书,有书在等人,有无数个异于现实、超越现实的世界与无数期待异于现实、超越现实的人同在,我立刻会觉得,吾道不孤,温暖、平和、安静。
我忍不住发了条微信朋友圈,“书店是永远的避难所”,点赞者众,看来许多人有类似共鸣。而现在,我对着饺子们想起那句话,我意识到,所有能让人专注的事,都是避难所。
我把饺子留出一盘,准备给孩子当晚饭。
下午四点半,孩子进门。期末考试完,读七年级的他一身轻松。一进门,他卸掉书包、校服和球鞋,郑重其事地洗手洗脸,然后,只见他喜形于色,打开iPad,点开他正在追的网络小说。
屏幕的光映在他的脸上,他的表情可用如饥似渴、如痴如狂形容。我默默从冰箱中拿瓶酸奶,再切盘水果,送到他桌上。他含糊不清地说着“谢谢”,目光却未做丝毫挪移。他一只手拿着叉子,摸索着扎向苹果和梨块,另一只手没有离开过iPad。不夸张地说,那本小说如一片欢乐的海洋,我儿用扑进去的姿态,在其中撒欢。
网络小说,是我儿才入迷半年的领域。在此之前,他喜欢过“谷子”(漫画、动画、游戏、偶像、特摄等版权作品衍生出的周边产品),所有零用钱全用在“谷子店”。和同龄人交流,三句话离不开“谷子”;如遇同好,一定引为知己;去年暑假,他做每日计划,专门留出一栏,写着“欣赏谷子15分钟”;那时,因任何理由去任何城市,他必以“谷子店”为打卡地……
“谷子”之前呢?是各种串儿。我还记得,他和发小儿一起逛北京十里河花鸟鱼虫市场,在串儿摊前流连忘返,主动询价,忐忑砍价,逐一试戴,再到被迫取舍时的踌躇、为难,做出决定后的义无反顾。
“抛开孩子必有的娱乐、玩耍,人人都有童年,童年都有玩具,当孩子慢慢大起来,他的、他们的喜好,也更像是个避难所。”
这不是我的论断,是我一个当了20来年班主任的同学所言。她说,家长们总是认为,孩子一直学、持续学,只看和学习有关的文字、材料、书,才是正确的,其实不然。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你总要给他一个出口,如果孩子自己有出口,并懂得适可而止,你该为他庆幸。
如我儿的串儿、“谷子”和眼下着迷的网文。
我想起,小朋友A,上中学后,课业负担重,每日放学坐地铁的那段时间,一定要戴上耳机听会儿音乐才能平静。小朋友B,无论多忙,都对周遭环境中鸟的存在分外敏感。考试之前,她已规划考完去哪儿看鸟,能看哪些鸟;连春节回姥姥家,都不忘事先研究好当地的观鸟攻略。小朋友C,在压力大、情绪波动时,一定要去找一部电影,看过之后才能心满意足地躺下,拥有质量超好的睡眠。
孩子如是,成人亦如是。
追剧、画画、跑步、包饺子、写作、阅读、游戏……这些算爱好也好,娱乐也罢,它们抓住人的注意力,令人沉迷,归根到底都是让时间不知不觉蒸发,灵魂暂时出窍。它们是安全港和忘忧谷,等你回到现实,如梦初醒,伸个懒腰,还能再战三百回合。
从孩子卧室走出,我回头看了他一眼。他忙碌一学期了,但再忙,每晚都要抽20分钟看小说当作自我奖励,今天终于可以看个够。屏幕的光映着他的脸,他正陶陶然,几日前,他刻苦背书时紧锁双眉的严肃,和同学猜题、押题时的不安,此时此刻,完全不存在。
我去煮饺子,须臾,饺子仰着肚皮,在沸水之上仰泳,“噗噗”“突突”。这是普通的一天,是各有避难所,庆幸、尊重并珍惜彼此有避难所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