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水的几种解构
作者: 叶耳观照
你明明是对的,可她却说是错的。
你朝着多数人的方向行走,大家都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我去散步,在环形跑道上看见好几个跑步的人却往逆反的方向奔跑,我想提醒他们,你们跑错方向啦!但对方可能会质问我,谁规定不能按我自己的方向奔跑呢?我无法给出说服对方的理由,看似正确的答案其实无任何科学可言。那还能说什么呢?我能做到的只是坚持自己的行走习惯就行。
我经常在夜晚散步的时候仰望星空,有时也能看见月亮。月亮在对我淡然一笑,她也许最懂宇宙空间的秘密。我一直认为,那些经常仰望星空的人,一定是生活中充满诗意的人。
生活与事物的本来观照,自然的生长与生命的感受,让时间也有了诗意的部分。所有的日子里,学会与自己和解,无论生活的欢欣,或悲伤。笑着面对就过去了。除了生死,真的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你有多卑微地热爱,就会有多坚定的信念。当阳光拥抱你的时候,阴影也就站在了你的身后。同样,当黑暗不可避免地阻碍你时,请给自己一点儿耐心,黎明就会在煎熬的隐忍中抵达。
没有经历过的事物,没有体验过的疼痛,不围观热闹,也不轻易发表看法。沉默,有时比说出,更能考验一个人的品质。有一次跟散文家塞壬聊天。她说一个人要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坚持去做就好了。我明白自己的内心所需,所以,除了坚持写,已经没有任何退路可言。
不要跟我说谁谁在说谁,也请不要告诉我谁在说我,这些细枝末节我不想知道,也毫无兴趣。如果你是我的朋友,当然清楚我是怎样的人,如果你并不了解我,那么无所谓谁在背后说。真正的朋友不是锦上添花的内容,而是雪中送炭的细节。唯有经历过疼痛的人生才值得打量。不轻易谈论别人,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其难言的部分。不在乎别人背后说,自己问心无愧就好。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但我可以试着慢慢理解和信任自己。很多不可理喻的东西,就像生活中不可理喻的荒诞与笑话。在怀疑和信任的路途中,悲观与美好也同时在路途中。始终秉持一种理想主义,做一个简单的人,饱含热爱的真意。哪怕被别人嘲笑,也要在嘲笑的坚守中守住自己的微光。
以感恩,待美好的事物;以清醒,处不堪的生活;以炙热与真诚,战胜孤独的高处。不辜负,不羡慕,不畏惧。不交虚伪的朋友,远离虚假的交际。过好自己的生活,多点儿照顾孩子和家人的时间。自己的路自己踏踏实实走,每一步都只能靠自己,没有人可以帮助你。
作家当然要写作,把作品写出来了,才有文本的可能性,不写,只能成为虚构的想象。写,远比想更靠谱,更结实。别活在自以为是的眼界与见识中,要活在不断学习与无穷探寻的冒险之旅中。有难度的写作,才最有趣;有想法的写作,才最有意思。
活着,永远需要一份勇气,需要真诚与简单的哲学美学。自带光亮的人,黑暗就会闪烁光亮。真正强大的内心,是知道自己的渺小和无知。
我希望自己的文学能够抵达一种更高的高处。也期待美好与温暖的爱加持自己,也愿与有情义的友谊肝胆相照,愿与有温度的人相伴同行。
回信
王上小朋友:
你好,读了你写给树洞的信,信写得真好,让我读到了一位孩子内心的爱与美好。是的,美好的你,让我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一只可爱的流浪猫在你面前停了下来,你轻轻地抚摸它,它向你发出轻微而温柔的“喵喵”声,你露出了一个少年的笑,那么烂漫,那么天真,流浪猫和你对视的那一刻,你的整个心都颤动了一下,随后便融化了自己。就这样,这只流浪猫就被你抱了起来,抱在了你的怀里,它从此不会再流浪了,它遇见了你就有了一个家,你还给它起了个可爱的名字:毛球。
这个名字看似普通,但我能猜到你为何取这么一个名字。这只猫一定很小巧,全身的毛非常顺滑,它活泼跳跃时,简直就像一个会变魔法的毛球,在你的周围弹跳和滚动。最主要的是,你每每在房间里写作业的时候,毛球会一会儿跳到你的书桌上,一会儿无限温柔地看着你,你忍不住会放下笔,赶紧先撸毛球过过瘾再说。你说,在遇到毛球之前,你是让虫子闻风丧胆的小恶魔。其实,我想说的是,你本来就是一个充满了爱与温暖的孩子,是小毛球唤醒了你内心的爱与美好,因为小毛球就像一面镜子,把最可爱最有趣有情有爱的你照亮了。我赞成你的看法,猫的确是有灵性,它其实最懂人的语言和想法,只是它不会说话,但是它的眼神,它的尾巴,它发出“喵喵”的声音都是语言。看到毛球跟你的亲密无间,一起生活的细节画面,想想真羡慕啊。也看得出来,你是真心喜欢毛球,把它当成了你真正的朋友。
写到这里,我跟你分享一个故事吧。那时,有一位在乡下读小学三年级的小朋友,她跟你一样,也有个很好的小伙伴,叫凯凯。只不过凯凯不是猫,是一只小黄狗。她的经历跟你很相似,当时刚从城市返回乡下去,不熟悉故乡的方言,但看到了一只小黄狗很愿意跟她玩,于是,它带她慢慢熟悉了故乡的泥土,故乡的植物,故乡的一切,就这样慢慢地让她感到亲切。自然,小黄狗也跟她亲密无间,她会带它一起去山林里摘野生的花,去林间小路奔跑,听树上的鸟儿唱歌,看菜地里的蝴蝶追赶小黄狗。她走到哪里,小黄狗就跟到哪里,有时走得远了,小黄狗会汪汪汪地叫几声,摇动它的尾巴,示意她不要跑到陌生的远地方去,以免找不到回家的路。她伤心的时候,凯凯就会蜷缩在她身侧,眼睛时不时地看着她,它的神情好像在说:“我能理解你,别难过。”她眼眸低垂,几滴滚烫的泪水夺眶而出。有一次,她迷路了,竟然一下子走到了好远的地方,天也黑了,她根本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是凯凯发现了她,于是她就一路跟着凯凯,很快就回到了家,在路上也不会那么害怕了。
后来,凯凯有一天走丢了,再也没有回来。就像你的小毛球一样,也只能出现在她的梦里。她当时跟你一样难过伤心。我跟她说,也许凯凯迷了路,在路上又遇见了新的主人。你如果真的想念她,就写一写你和凯凯的故事,也许写出来了,就不会那么难过了吧。
凡事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去看。你的毛球,因为遇见了你,它改变了你,让你变得更美好更温暖。同样的道理,它遇见了另外一个人,也同样会以它的可爱治愈美好与温暖,不是吗?我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你在梦里对毛球说的话,你对毛球所有的想念,我想,它一定能感应得到。我相信,美好的事物是因为爱是可以传递的,就像毛球跟你的相遇,你也可以把对毛球的这份想念与伤心化成动力,用心去爱去拥抱生活。你会发现,在努力学习和成长的路上,遇见的每一只猫,它们的眼神里都充满了毛球的温柔与可爱。
你的大朋友:叶耳,《深圳的我们》的作者。
大哥
我和周伟认识有二十多年了。从最初的相识到相知,最后到文学创作路上相互学习与共勉,在我的心里,周伟其实就是大哥。他只写散文。散文的真,在他的文字里绵延,仿佛一种乡村瓦蓝的真,在俗世生活的柴米油盐里一点一滴地袅绕。
当我每次踏上故乡的山路,看到那些此起彼伏的炊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切感。他写的散文,每一粒文字都像乡村泥土里种植的庄稼,不动声色地生长着属于他的颜色。他写的散文很小,小得只剩下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他写的散文很轻,轻得似一片雪花,一枚羽毛;他写的散文很细,细得像母亲手里的针,每一针都让生活隐隐作痛。
周伟的散文是乡村的烧酒,你只需入口一尝,便知有没有掺水,它的纯度与温度,拿捏得恰如其分。每壶烧酒里都燃烧着世相百态,人情冷暖。有一段时期,他散文创作的生命力是那么充沛,如井喷一般。
有时,我会怀疑写作的意义与无趣。于是,免不了给周伟打电话,一起探讨写作上的孤独。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还能跟他在电话里谈文学,这是珍贵而美好的。
在家乡时,我会时不时去县城,周伟当时在县城的一家小报做编辑。每次去他那里,他都会请我去附近的小店里喝点儿酒,聊文学。聊到开心处,他就会嘿嘿地笑出声来,那种愉快的声音是一缕阳光。
我再次见到周伟,是在邵阳市文联签约作家会上,这是一次特别的签约,只签约了两个作家,一个是李晓敏,一个是我。那次签约会上,周伟聊起了我的创作,他是那么自豪与骄傲。那样的鼓励让我愧疚与不安,其实在写作上,周伟的文学成就与他对于创作的真诚,无疑已成为我的榜样。他的谦虚与低调注定了时间会磨砺出这位才华出众的大家。
我的写作是不安分的,从诗歌到散文,到小说,近些年,我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写小说上。周伟却一直在致力于散文创作。我们已不再年轻。
家乡文学界的朋友和老师对我的热情和鼓励让我建立了信心,也促使我有了写作的动力和决心。他们鼓励我好好写作,写出有影响力的作品!他们如同兄长,善良而温暖。
那天,我用家里的烧酒款待了来看望我的老师和朋友们。周伟提出来一定要在我的家门口一起留影一张,说这是将来一张最珍贵的合影。
客里山的春雨催生了泥土里的竹笋。它们如同集结号的春天在唤醒一种热爱。遍地生长的竹子生机勃发,我喜欢屋门前春风中摇曳的竹林,想要学会像竹子一样柔软而坚韧,学会绵延的温度力量,学会强大的内心勇气。
或许是写了许多年散文的缘故,周伟有了一副难得的好脾气。我很少看到他生气,每次见他,总是笑眯眯的样子。他把散文写得那么好,那么真,那么细,那么暖,一个人如果不是融入生活中,不是真正地潜心静心是难以做到的。乡村的生活,默默坚守的自己,到了最深处,就是另外一种内心的桃花源。
“山长水阔知何处,不如怜取眼前人。”周伟用一支笔默默讲述着他和他乡村生活的桃花源。
汽水
有的饮料属于生活的旧址与时间的印痕,比如美津汽水。
这种汽水的气泡冒出来,有一股青春的橙色与橘黄,那是泥土与工业交织的生活气息,有现实,也有梦境。的确,每个漂泊的游子都有一份美津汽水味的故事。我曾在一篇文章里写到过,喝过这种汽水的人,都吃过不少生活的苦。同样,也只有在苦中磨砺的人才能真正体味到那份美津的美与滋味。
我们应该感谢生活里的苦,它到了隐忍的妙处,苦就能转换成一种甜。这样的感觉通常有幸福的质感,就像你行走在公路上遇见的一朵旷野的花,或者叫她秋红。低处的生活,越是艰难时,越要坚定地信任自己。诗人里尔克都说了,挺住,意味着一切!热爱的部分,到底值不值得,很难用生活的参数去评估它们的价值。你所热爱的也许是热爱的全部意义。
我喜欢那些身体里流淌着诗意的人,诗意的人并不一定要写诗。我相信诗意拥有无限宽广的风景。当你无力到一种置身黑暗的无望时,请信任热爱的部分,甚至低谷时,还能坚持诗意,多好。
每个人的生命都会有一种诗意的光芒。无论你身处哪里,诗意都会追随你。
有几年陷入生活的低谷,我返回了故乡客里山。故乡用它的自然和寂静治愈了我。我大多数的时候是跟着母亲去学习泥土上的功课,在大地上,我像个小学生,在做着我原本以前就应该学会做的作业。我跟母亲种植庄稼,我跟女儿一块儿去放羊,我也会对着一座山想起父亲的点点滴滴。我更多的时候是在重新观察与思考自己生长的地方。
回到南方,我会在城市的工业路径,体察与思考我的行走与身体里的民谣。我想起了田野、水稻、油菜花,想起了工厂的流水与落花,想起加班的亲人,以及碗内的爱情。每一个打卡的句子都从身体里长了出来,成了诗。我在喝过的美津汽水里的一个气泡里,看见了自己、哥哥、姐姐,以及湘西以南的狗尾巴草,还有在朝向狗尾巴草撒尿的小学同学,他在一家印刷厂打工。我们坐在工厂旁边的一家店里喝着美津汽水,他在打开瓶盖时问我,你怎么也出来了?
养马
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原来喜欢无线电的人,机缘巧合之下竟然在大都市里爱上了养马。用“种马”这个词,更能够符合这位师傅的神气。
你能想象到一个年轻人骑马奔跑在深南大道上的情景,那真的是太拉风,太飒了。这个出生于东北吉林一个叫德惠的地方的师傅。他的家乡基本上到处都是平原,他从小没有见过山是个什么样子。他从小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喜欢没事就捣鼓机电。
他19岁去了北京。父亲刚去世不久,在表哥的引荐下,他离开了东北,来到了北京体育学院的马场上班。就是从这里开始慢慢接触到了马,与马打交道,从而慢慢喜欢上了马。
当火车穿越了一望无际的平原,迎面而来是一座座的山。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山,火车上所有的人都发出了惊叹声,对于从未见过高山的他来说,那一刻也真的震撼了他。他突然觉得离开家乡,去往外面的世界真好!
当时他一无所长,对养马更是没有一点儿经验。他便开始自学兽医方面的知识,向有经验的养马师傅请教。养马得懂得跟马相关的病理常识,得完全读懂马的身体和脾性等。对于用来训练体育项目的马匹来说,钉马蹄是一项基本功。他掌握了一些必要的兽医知识后,他又开始学习钉蹄。因为做事踏实肯干,又愿意学习。所以很快得到了领导的赏识。他也没有想到领导又把他调到了深圳。
师傅说,养马最难的其实是给马钉蹄,那是一项技术。而钉蹄技术成为他最过硬的本领。
他来深圳时,深圳到处在轰轰隆隆地建房子、开工厂,他经常能听到城市工业机器的喧嚣声,它们就像另外一匹马在呼啸,在奔跑。他就住在马房,马房下面住马,他就在上面住,开始了真正与马一起的生活。夏天的天气酷暑难耐,每到晚上蚊子就嗡嗡地四处飞。这个时候,他就会起来跟马一起聊天,马成了他的生活教材。在买马的过程中他也认识一些养马的老师傅,并向他们虚心请教。
俗话说,远看一张皮,近看四个蹄。这话说得不错。蹄是马负重基础,也是运动的主要器官。说起钉蹄,师傅很来兴趣,脸上马上荡出笑容来。这是一项技术性要求很强的工作,看上去很简单,实则操作起来很需讲究专业技术。躬下身子,腿弯起来,把马脚夹在腿上钉,需要提起一股劲,聚气,打钉。根据不同的肢势蹄形,采取不同的装蹄方法,从而达到蹄铁适合马匹。赛马事业中,一匹马能否取得好成绩,钉蹄技术就起着很大的作用。
他不断地学习和钻研,琢磨这方面的知识,并很快形成了自己的养马技术。后来他不满足于此,还想起了在海岸边给游客们骑马拍婚纱照的创意。师傅说,他一生与马在一起度过的时光是最美好的。养了这么多年的马,不仅仅是喜欢上了马,也适应了这样的生活,想想也挺好的。
给别人拍骑马照的创意灵感来自一个马圈的朋友急于转手海岸的马场,叫他来接手。于是他让爱人辞去工作到玫瑰海岸搞马匹拍照生意。他们养了几匹马,给海边的游客骑玩,也可给结婚的人拍婚纱照等。爱人负责管理马房工作,经营得比他还好,没想到一干就是六年多。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这是海子的诗,很美。但师傅与他的爱人,都相互理解与热爱马,活成了这个城市独特的诗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