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掌地
作者: 路漫漫庄稼芬芳,成为土地上最美的姿态。醉心庄稼和热爱土地,成为铭刻在一辈辈陡沟人灵魂深处的基因,在土地上张扬激情的源泉。
即使一块巴掌地,也让庄稼丰茂的盛景照亮眼睛,激荡滚烫的心。
巴掌地因岗陵簇拥,中间还有几条突兀,其形如掌而名,也谓面积狭小,巴掌大而已。巴掌地在陡沟,村子隶属于卧龙区龙王沟风景区,坦荡荡铺陈在我的居所前,具体在杨湾庄北,陡沟桥南,县道从西隔断,南端是环湖路的岗,由西到南拱卫着。在岗的庇护下,巴掌地显得坦然舒适,自成格局。岗遥连嵩岳,起于伏牛山南麓浅山,蜿蜒浩荡着,衔接不远处的紫山。岗外,是徐庄、掘地坪,毗邻紫山处,还有陈家庄、田营等村,或偎岗,或依山,或滨河,或邻湖,三三两两,成为藤上的瓜,随意散落大地之上。外围岗间,谷底、河畔,有松林数片,面积不大,韵致斐然,使岗尤显阔朗明媚,谷地增添宏深安谧。
太阳隐去,仍然保留着热浪,一波波吹向平原丘陵,拂向岗上坡下的村庄。“天气不热,五谷不结”,陡沟人理解并欢迎着热。我亦如此,迎着余热出庄,走过陡沟桥,趋向巴掌地。
泗水汩汩把悄悄话说给巴掌地听,繁茂的庄稼听得心醉,禁不住舞之蹈之,这是他们间的默契。一群白鹭在河滩浅流处啄食,洗羽,又盘旋到巴掌地里憩息,吃虫、私语,再飞回河湾,把庄稼的心里话转述给流水。巴掌地亦有“手把青秧插满天,低头便见水中天”的情景,绿油油下是白亮亮的。听取蛙声一片,这此起彼伏回响沟谷的蛙声,惊扰着微风中的庄稼,也在明示,这是一方水田。蝉噪林逾静,同样,蛙声唱安宁。顺垅畦,我走向这方水田,静谧、安宁是大环境,却处处存在灵动,有水在缓缓流动,有小鱼小虾悠悠往来,田螺蹒跚用壳在软泥犁出痕迹,泥鳅和黄鳝从洞里钻出透气觅食,蚂蚱夏蜢等活跃枝叶间,萤火虫在提灯跳舞,青蛙跳来跳去吐舌捕捉,也有骇人的游蛇出没,有乌稍、土布袋、黄链蛇、赤峰锦和水蛇,无论有毒无毒,见者均敬而远之,它们却是捕田鼠的高手,让农人害怕也喜欢着。庄稼很是生动,努力吸收养分,保持横平竖直整齐茁壮的形象,葱茏而蓬勃。夜幕不由分说落下,掩盖了远方的丛山,流露的一点儿夕光,显出的境界深幽、舒适、辽远。
陡沟的水田挺多,但巴掌地位置尤好,甚至被我视为神奇。背河朝阳,坦然岗下,这是块轮播田,可为旱地,或成水田。依附浅浅的丘陵,并不高,地块长宽仅三四百米,两三百亩,有两道谷峪,其中毗临县道的深岰处,岩石棱磳,有罅隙几道,于麻骨石壤中,无声渗出点滴,滑落松根艾蒿枯枝落叶掩映的石窠,久旱不涸,汇流下方,聚一塘小小的澄碧,满了,从狭窄豁口流出,滋润坡下的巴掌地。人们把水改流,地晒干晾好,可种小麦,与春风一起打理,在喜悦中抽穗,成一地麦浪。麦收后犁地整茬,撒上农家肥,水流入泡酥,就可以插秧种稻,收获一田金黄。或点播大豆、豌豆、玉米等,夹枪带棒在秆腰间,咧嘴笑时,蹦出圆滚滚的硕果,使一棒棒的丰收直扑晴空。如此轮番种植,可恢复地力,增加产量和收入。
“播厥百谷,实函斯活。”庄稼人爱田地,甚至敬畏土地,陡沟人同样。不知哪辈先人至此,不辞辛苦披荆斩棘,胼手胝足,筚路蓝缕,开荒营造了这一块块田,得以糊口,炊烟扩散,形成了刁沟、杨湾、南沟、小杨湾等聚落。他们在此种播五谷,安度四季,最后老了,永远闭了眼睛,还舍不得占用这方平坦的地,把归宿的“老屋”建在岗上,麻骨石中。在生命归去的最后,还要守护这一方田。巴掌地生长沧桑也见证着发展,哺育生命也被悉心呵护。
巴掌地物产丰茂,犹如苏东坡《后杞菊赋》说,“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西河南阳之寿。”《礼记·檀弓上》曾子语子夏:“吾与汝事夫子于洙泗之间,退而老于西河之上。”在老师孔子死后,子夏到魏国西河去讲学,活到九十多岁。《抱朴子·仙药》:“南阳郦县山中有甘谷水……谷上左右,皆生甘菊……食者无不老寿。”郦县即今南阳的内乡、西峡一带。后用“南阳之寿”喻长寿之典。巴掌地生长粮食,糊口民生,沟畔坡沿、田埂阡陌处,野菊花团团簇簇,花盛其中,遍布柴胡、紫地丁、艾蒿、蒲公英、茅根、茵陈、车前、夏枯草、何首乌、地黄、马兰、金银花等草药,是以陡沟长寿者众。
陡沟寿星之冠在杨湾,今年已经105岁高寿的杨老先生,是为人瑞,曾经受过战火硝烟的苦难,寒暑田间劳作的艰辛,看着亲人一个个离去的痛苦,时光抚慰一切,他理解了人生,看淡了生老病死,分外睿智豁达,让人早早打造好棺材,年年刷一遍清漆。他多年来仍然保持健朗,多次嘱咐后辈,已超越“百年”,不好意思说“百年之后”了,只能说“走了”时,要把他葬在对面山岗腰窝处,迎着巴掌地,看庄稼的播种收获,仍然陪伴这方水土。
这样的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我回想着老人矍铄的身影,思索着,矛盾着,巴掌地无语,山岗横亘默然,庄稼谦虚低头,唯有鸣蝉在说它“知了”,却不告诉我答案。我寻觅,找不到标准谜底。其实,直面现实,一个人,能够超越一个世纪的时间,陪伴着村庄,陪伴着山岗,陪伴着土地,稼穑数十春秋,留下后裔,开枝散叶瓜瓞绵绵,何尝不是生命的胜利,最生动具象的意义?
生活平静繁忙。县道旁,有杨湾高五哥的电焊维修店,经营农具农机修理、电器焊接等项目。高五哥曾经出去打工,觉得不适应,又回来守着这方土地,开了这爿小店。一番拆卸探查,焊接更换后,看着趴窝的农机,经己手医治重新驰骋田野,心里着实舒服。游子心如风筝线,被家乡紧攥着,有松有紧,松紧适度,总是不放手。老胡家的孙子,在外打拼多年,初获成功,归雁思乡心切,毅然回到村里,建起厂房,利用本地丰沛的艾草资源,艾叶含绒量大,挥发油、黄酮等有效成分含量高的优良品质,进行中医药加工、艾制品生产,主营艾条、艾柱、艾贴、足浴等系列百余种产品,年产值千万元,畅销全国,百余名村民实现门口就业,有了不菲的收入。小胡畅聊乡情,盈实了满足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陡沟人弘扬着担当和荣耀。
我向刁沟走去,“嗷呜嗷呜”犬吠声传来,保护家园的劲头十足,我尊重满足了它的意愿,退到另一条路上,尽头有菜园。因为巴掌地土肥水足,村民们在各自家附近,方便浇灌管理处,见缝插针,种上豆角、南瓜、茄子、倭瓜、青椒、菠菜、芹菜、小葱、荠菜、莴笋、大蒜等,一年四季不缺新鲜菜品。开菜园,种稻米,主食蔬菜相得益彰,巴掌地妙不可言,丰富着人们的餐桌,美满着辈辈人的生活。
我走近菜园,观察、欣赏、赞叹,凝伫良久。我走进巴掌地,走进一块块田地,走进陡沟人的生活,推开了陡沟人的心扉。
巴掌田地,丰腴人生。一块块巴掌地,养育生活着各地域的一代代人,中华河山间的巴掌地,是我们生生不息的平台根基,隐藏中华文脉弦歌不辍的精神密码,共同编织造就东方大陆的灿烂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