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地风韵(四章)
作者: 东方浩秋风吹皱贺家池
九月吹皱的贺家池,乡村布满周围的气息。
道士庄、千秋观早已倾颓、湮灭,唯有门前镜湖水没有改变旧时的波光,明澈、晶莹。这是四明狂客贺知章的放生池,那些大唐的鱼子鱼孙,还会在这一片繁衍。
少小离家,回乡的步履如此苍凉——辞别西北长安的繁华,一颗心安顿在东南越乡的镜湖岸,迟暮的诗要书写在流水。一个告老还乡的人,他浓重的乡音里其实藏着对家乡的坚贞与执着。
贺家池的波涛声里,杜甫的《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多么可敬可爱的老头呀!他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合称“吴中四士”!他与司马承祯、李白、王维、陈子昂、孟浩然等称为“仙宗十友”!当然在贺老先生的身上,最令人赞赏和传颂不绝的是“金龟换酒”的传说。嗜酒的老头,遇见年轻李白那些飘逸的诗句,还有什么能够表达内心的欢乐和惊喜呢?只有酒、只有醉,只有执手相看两不厌……
我不知道李白到越中寻觅恩师时,也在这样的秋风中肃立,被贺家池的秋风清洗,被贺家池的水声浸润……
我站立在皇甫庄村口,古樟树苍翠,包公殿还在,古戏台还在……只是看社戏的迅哥儿、双喜、阿发们已经远去!
这个秋日远离城市喧嚣的乡间,我的手——这一双无数次端起酒杯、无数次写下诗歌的手,慢慢探入池水中,我坚信镜湖水的深处,有大唐的情怀在一丝丝漫溢。
秋风可以吹皱水面,却吹不乱内心的脚步和岁月的辽阔……
春波桥
“伤心桥下春波绿”,这是宋朝诗人陆游的颜色。
古老的石桥,早已改变了模样,桥板换了又换,栏杆也不再是当年的栏杆,只有这名字,一代代传下来。
春波桥的绵绵情意,因为一行诗、因为诗人的吟唱,泛映时节别样的光泽……
春天,柳树吐露嫩芽,色泽跟沈园墙头的柳树一样。现在,风随意地吹着,柳树的枝条也随意地飘着,更随意的古城的人们,他们的悠闲、自在和舒适,流露在脸上、笑容里和对话间。
古老的城市,因为春天而绽放新的色泽。宋朝的吟唱和咏叹,因为时光的打磨而更加灿烂。春波桥——是的,陆游以及他的表妹,但更多的是,在恬静的上午、在阳光斜照下来的时刻,暖意和诗情会充盈你的全部情感……
绍兴的桥数不胜数,唯有这一座,被一行诗深深镌刻,被无数目光深情打量,被更多的诗人反复传唱!
向日葵
向日葵,终于低下了它们高傲的头颅,在秋日的风中。
沉重的时光已经让向日葵们集体陷入沉思,那种金黄的思想和光芒,现在俯向大地、俯向身边的每一棵杂草,甚至灰色的蚂蚱、黑色的蚂蚁……
所谓草木一秋,生命到了秋天这一时刻,收获就是最后的归宿。要不了多少日子,硕大的、饱满的葵盘就要离开高挺的身子,连那些哗哗作响的葵叶、粗糙坚硬的葵秆,也将一一倒下……
在寒冷的秋风中,向日葵神情安详,它们的肃穆,是生命的热情,最后一次抒写在天空之下、大地之上。
这是江南的一小片葵林,在城市的郊外,它们远没有北方葵花林的辽阔无边,但就是这样的一小片,我也不敢走近和深入葵林,我怕我的矮小、臃肿和两手空空,被秋日的葵花嘲笑、批评。
在秋风中收割,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命运!但当你再一次来到这里,来到这一片空旷的土地,你的目光依然能够看到飞舞的金色针芒,它们的气息、风度和声音,依旧日夜肃立和喧响着……
对一座城市的热爱
今夜我要把对一座城市的热爱,全部倾泻在道路和河流。
今夜的雨水让更多的树和草,承受急迫的倾诉,让更多的屋顶竖起耳朵,让更多屋顶下的人们难以入眠。小巷的枝条,房间的果实,都在雨中晃动。它们不说话,但我了解它们的想法。
今夜我是另一种雨水,在风声中走遍整座城市: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矗立在会稽山巅,卧薪尝胆的勾践依然紧握青铜剑,王羲之还在书写兰亭帖,谢灵运的身影隐约在山水间,陆游的铁马冰河闪烁寒光,徐渭的墨色葡萄如同明珠耀眼,王阳明“知行合一”“吾心光明”……而蔡元培、秋瑾、鲁迅他们探求世界改造世界的脚步,又在风雨声中响起来!
一朵花的香是一粒炭火;十万朵花的盛开是翻卷的火焰;今夜的雨水是油,从内心出发一直走遍整座城市,像一支合唱团在夜色里演出。我听到那低沉的回音,从越王台的古琴上悠悠传来,从环城河的水面轻轻转身,不肯安睡在深夜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