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持续擦亮职业教育“金名片”

作者: 徐光明 曾宪瑛 黄新宇

江西赣州:持续擦亮职业教育“金名片”0

2019年8月,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教师曾璐锋夺得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水处理技术项目冠军,实现江西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零的突破。

2022年10月,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教师李德鑫在瑞士举办的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中勇夺家具制作项目金牌。新华社在李德鑫获得金牌的报道中评价道:这名“青年鲁班”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工匠精神。

“地处赣州的这所高职院校,诞生了2名世界冠军,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江西和赣州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成果。”赣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赖晓琴自豪地说。

赣州市持续擦亮职业教育“金名片”,聚焦服务江西“1269”行动计划和赣州市“7510”行动计划,推动职业院校扩资源、提层次、优结构,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近年来,赣州稀有金属市域产教联合体获评为全国28个之一、江西省唯一的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成功引进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优质资源,在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工作推进会、江西省职业教育技工教育改革现场会等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产教融合工作经验在《江西改革工作简讯》《江西教育工作情况》等刊载,并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直播间》和《职教之音》等报道……

高位推动  为职业教育铺好“快车道”

2024年9月,龙南中等专业学校2022级电子信息专业的赖俊豪非常开心,因为他们搬进了新校区,学习、生活条件都“上了档次”。

2024年11月,赖俊豪参加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网络布线”赛项获得二等奖,由此获得免试就读高职院校资格。近年来,龙南市大手笔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投资4.2亿元,在龙南经开区赣州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城东区建设龙南中等专业学校新校区。

同样,在赣州市、会昌县的支持下,地处会昌县白鹅乡梓坑村万亩森林竹海之中的和君教育小镇,规划建设用地3000亩,总投资50亿元,并且创建了和君职业学院,翻开了“山村办大学”的新篇章。会昌县借势构建和君小镇“教育教学链一体发展”模式,新建梓坑幼儿园,提升白鹅乡中小学办学能力,满足当地群众和学校教职工子女的入学需求。

赣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市深化改革开放行动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职业教育改革工作,先后印发《关于实施赣州市职业教育“扩容、提质、服务、强基”行动的通知》《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赣南革命老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若干措施》等;赣州市教育局联合市发改委、市工信局等14个部门在全省率先制定《赣州市“金融+财政+土地+信用”产教融合激励措施》,落实加大信贷支持、加大税收优惠等9条支持措施。在这些利好政策的支持下,江西团团圆家具有限公司、江西自由王国家具有限公司、赣州明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产教融合企业或参与职业院校办学企业,获得融资担保、普惠快担,涉及金额近1.22亿元,充分发挥出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

赣州市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不断加大市、县两级财政投入力度,将职业教育项目纳入赣州市年度提高民生品质行动统筹推进。“十四五”以来,赣州市累计投入资金48.8亿元,新(扩)建职业院校31所,新(扩)建校舍面积178万平方米。其中,以划拨方式供应职业教育用地1862亩,用于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赣州现代科技职业学校等18所高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建设;以公开出让方式供应职业教育用地835亩,用于江西文理技师学院、赣州电子工业技术学校、和君职业学院等6所职业学校建设。2018年起设立市级职教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列支2000万元市本级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每年择优对服务市内企业发展的订单班和产业学院进行奖补,扶持学校做大做强特色专业,推进校企合作走深走实。

自2021年起,赣州市围绕主导产业,培育打造了家具、服装、护理康养等中职“十大特色专业”,累计安排奖补资金2315万元,推动中职学校特色专业建设。

“我们大力推动全市各职业院校制定、完善校企合作、教师到企业实践和轮训等制度,从资源供给、课程设置、管理运行等方面进行激励保障,切实构建校企互融互促、多方共赢的新生态。”赣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邹治宇说。

成人成才 职校生不再是“边角料”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推动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

进入职校的学生,大多数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如何让他们既成人又成才,激发学习兴趣,提升专业技能,成为有用的人、受欢迎的人,是职业教育的重大课题。

“无‘双晨’ 不和君”,这条标语在和君职业学院的操场上非常醒目。“双晨”,即晨跑晨读,是和君职业学院持之以恒锤炼学生品质、锻炼学生意志、提升学生文化水平的一项特色活动,旨在培育学生自信、自律、自强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自觉。每天天刚蒙蒙亮,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列队出发,迈着轻快的步伐,喊出响亮的口号,在美丽的校园里集体晨跑;学生翻开书本,朗诵经典,思想在诗句中流淌,向着诗与远方。和君职业学院理事长李兴是“双晨”的倡导者和力挺者,他认为:“‘双晨’能让每个人调动一天的状态、激活一天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全天的学习与生活。”

记者走进江西信丰星泓职业学校,看不到一个垃圾桶,但地面一尘不染。“所有的门都不上锁,但管理井然有序;人人行无脏、言无秽,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校长庞红利介绍,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可以带走”“可以迁移”的德育能力,将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认知、学会共处恰如其分地融入日常生活、学习,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立德树人的育人模式和实践成果在全省得到大力推广,成为赣州市德育工作的一张亮丽名片。

兴国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沙名顺是革命烈士的后代。2023年10月,他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农机检修赛项二等奖,成为2024年5月4日《人民日报》发布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该校实施“温度教育·自信成长”党建领航育人计划,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方共建共育体系,涵养清新清朗、崇德尚教、正气充盈的校园文化。党总支书记王斯禄介绍,学校建立了“有事找书记”工作机制,设立书记信箱、热线电话等沟通渠道;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开展现场办公等形式,积极协调解决师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引进爱心企业捐资300余万元建设学生新食堂,增加餐位1500个;积极协调当地政府和群众,顺利拆除4座人行天桥、600米围墙,困扰师生多年的出行难题得到解决。该校的《“四个聚焦”解题 书写党建引领发展新答卷》入选2024年江西省中小学校党建工作优秀案例。

大余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专注和专业精神,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2023级新能源汽修2班学生曾杰刚进校时行为习惯较差,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不但改掉了坏习惯,还代表学校参加江西省汽车机电维修技能竞赛。2020级烹饪专业学生廖伟晶是个孤儿,他与奶奶相依为命,性格内向。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他慢慢地打开心扉,变得勤奋好学。毕业后,他在上海找到了工作,可观的工资收入改变了家庭经济状况。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会昌中等专业学校建立了校领导、中层干部、班主任的三级帮扶制度,学校对755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部建立“一生一档”、实施结对帮扶工作。2024届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郑彩娣,在校期间得到“雨露计划”资助,老师经常关心她的健康成长,毕业前多次跟她谈心谈话,向她推荐专业对口的岗位5个,安排她参加线上线下就业促进活动3次,最后她成功获得赣州市一家企业的文员岗位。

产教融合 毕业生从学校到企业“零距离”

《意见》提出,“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 。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西卡拉多食品有限公司建立校企深度合作关系,双方于校园内共建烘焙生产实习教学基地及创新创业基地。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湛邵斌介绍:“我们建立‘校中厂’‘校中店’,实现了‘课堂设在企业,车间搬进校园’。”学校根据岗位需求开设卡拉多合作班,共同探索招生、培养、实习、就业“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形成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六合一”(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理论、实践合一,作品、产品合一,育人、创收合一)。

2024年1月12日,和君职业学院首个现场工程师学院——乾照现场工程师产业学院揭牌仪式在该校大礼堂举行。企业的现场工程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担任教师,学生在参加学习的过程中承担相应的实践任务,通过“做中学、学中做”,逐步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稀土2201班学生巫永辉在赣州富尔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熔炼工段学习,在师傅们的指导下,熟练掌握了熔炼设备的使用方法,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领悟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

《意见》提出,要“以政府主导、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方式,新建一批公共实践中心”。“实训即上岗、毕业即就业”在龙南中等专业学校已成为现实。龙南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面向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入职员工和灵活就业人员开放,具有实操、实训、培训、考证、创业等功能,成了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一座桥梁,弥补了学校实训设备更新不及时、与企业生产脱节的不足。“实训基地的培训缩短了学生岗前培训的过程,学生在企业生产的过程中不方便摸索机器设备的使用技能,但在实训基地则可以大胆操作,相当于给了他们一个试错的机会。遇到问题,可重现问题场景,由学校专业教师、企业工程师指导,既提高技能学习效率,又降低生产实践过程的成本。”学校就业办主任刘从君深有感触地说。

熔炼、气流磨、成型、烧结……在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和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稀有金属现场工程师产业学院,20名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将企业生产一线作为教学课堂,将实际生产流程作为学习过程,通过在“做中学”,缩短了从校园到职场的适应过程。在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2022级分析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叶思雨在师傅的指导下,用新学知识“稀土金属及其化合物化学分析方法”测定稀土总量。“在师傅的带领下,我逐步了解钨与稀土检验检测的各个环节,理解每个数据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叶思雨说。“学徒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可以深入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毕业即可上岗,大大缩短了企业新员工的适应期。”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师傅陈文说。

于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刘称秀在校期间便开启了与深圳市赢家服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赢家服饰)深度联结的职业成长之旅。学校组织学生前往赢家服饰实习实训,企业师傅频繁踏入校园授课,以丰富实操经验“传道授业”,点对点指导、手把手教学,刘称秀迅速成长。在入职赢家服饰后,刘称秀很快成为公司的骨干力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奋斗传奇。

兴国中等专业学校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以赛促融”的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专业技能竞赛为基础,以承办各级各类比赛为抓手,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专业技能。2024年10月,学校代表江西省成功承办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农机检修赛项争夺赛,并获大赛金奖。

大余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瞄准企业需求,灵活设置专业和课程,2023年新增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计算机应用两个热门专业;2024年暂停招收幼儿保育专业,增加数控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等相关专业,新增专业首批毕业生全部与企业签订预就业协议。学校与江西东腾锂业有限公司、江西翔鹭钨业有限公司、大余章源生态旅游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探讨和制订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企业派遣专业师傅到校授课。正因为有了扎实的技能功底,该校的学生在企业中稍加培训就能上岗,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校长黄振伟对这几个数字记忆犹新——2024年,学校学生升学就业率稳定在93.48%,其中升学率38.90%、就业率54.58%。2021级数控专业学生周旺实习期间表现突出,毕业后留在江西翔璐钨业有限公司,还被提拔为生产线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