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学生相互守望
作者: 揭景军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说过:“一切人的一言一行最后都归结到我。”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与学生朝夕相处,启智润心,如一盏灯,照亮学生前行的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航作用。
2024年高考结束后,我收拾自己的办公桌,从抽屉里翻出几张泛黄的教师节贺卡——都是学生小辉写的,只是年份不同。我顿时鼻子一酸,眼角湿润,脑海回荡起刚工作时与他相处的点点滴滴……
小辉是我任教的首届学生,一名来自农村的孩子。为了陪伴他读书,他的父母不辞辛劳,一直在学校旁边租房子住。以至于开学报名时,我还以为他家就在学校附近。然而,在后来的一次家访中,我彻底改变了对小辉家庭情况的认知。原来,他的父亲每日在街上打零工,收入微薄且不稳定,母亲则留在家中全心全意照顾他。为了贴补家用,他们还把所租房子里的空房间另外出租给几名学生,小辉母亲负责这几名学生的饮食,顺便也照料自家孩子的学业。
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大多资质普通,小辉也不例外,成绩在班上处于中等水平,表现平平。但初为人师的我,内心深处满怀着对学生们的殷切期望,希望他们都能拥有美好的未来。我在这些学生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在这个过程中,真切地体会到一名青年教师的酸甜苦辣。“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想,与其羡慕其他老师教出高材生,不如从解决自己班上学生的问题做起。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辉以及班上其他学生的情况,我将家访工作视为重中之重,十几年来风雨无阻,始终坚持。我主动深入学生家中,认真听取家长和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努力推动校家联系朝着制度化、常态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耐心引导那些沉迷于手机的学生,让他们主动放下手机,重新回归班级和家庭的温暖怀抱;我悉心开导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帮助他们打开心扉,让他们不再封闭自我,重获生命的自由与轻盈;我倾心助力那些一度想要辍学的学生,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助力他们成功考取大学……这些与学生们的互动,让我收获了一份份成功的喜悦,也真正体会到教师这份职业所带来的归属感与幸福感。
有一段时间,小辉心事重重,上课心不在焉,还经常迟到……原来,是他的父亲突发脑出血住院,幸亏抢救及时,但是留下行动不便的后遗症。家里的顶梁柱轰然倒下,小辉作为家中长子,一方面要帮助母亲照顾父亲,一方面自己还要上学。他一度想放弃读书,辍学打工,以减轻家里负担。
得知情况后,我心急如焚,多次找小辉谈心,上门家访。我不断鼓励他要自强不息,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同时,我积极协调学校,为他申请学杂费减免。此外,我还四处奔走,帮助他母亲向乡政府、村委会争取低保……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我想尽一切办法,只为了让小辉能够安心读书。
高考来临,小辉却因种种压力而发挥失常,连二本院校都未能考取。尽管那时我已不再担任班主任,但作为他的任课教师,我深知他的潜力。于是,我苦口婆心地劝他复读。在我的劝说下,小辉鼓起勇气,重新踏上了备考之路。经过一年的努力,他如愿以偿地考取了本市的一所本科院校。
读大学期间,小辉和我一直保持联系。每年教师节,我都会收到小辉的祝福贺卡:“老师,没有您就没有我的现在。您不仅教会我课本上的知识,更教给我许多做人的道理,让我终身受益!”“老师,您是一个很善良、有正义感的人,正是有着一批像您这样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老师,才让小县城的我们也能有一段幸福快乐的学习时光……”这些话语,如同一股暖流,温暖着我的心田。
大学四年,小辉坚持勤工俭学,从推销到自主创业,还带动自己身边的亲友,特别是他弟弟,和他一起“打天下”。毕业后,他留在本地工作,时不时邀请我一起喝茶、聊天。他结婚生子办喜宴也邀请我参加,话里话外都能感受到他的喜悦,让我很欣慰。2021年,我父亲生病住院,小辉得知后特地带了水果前来探望。正是这种亦师亦友、相互守望的师生情,让我舍不得离开这座小城、放弃这份职业……
岁月如歌,低吟浅唱,有跌宕起伏,有宠辱不惊。于我,安之若素、甘之若饴。我所能做的,便是珍惜与学生们朝夕相处、相互守望的每一天,用爱与责任,书写属于我们的教育篇章。◆(作者单位: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