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主题视域下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设计与实施
作者: 王媛
摘 要 在大主题视域下,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是促进学生学习从碎片化走向结构化,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能帮助“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真正落地。以统编教材五上第五单元为例,从“大主题”为锚点,从“凝练大主题,构建单元核心目标”“具象大主题,创设实用性情境任务”“完善大主题,开发表现性评价量规”三个方面,进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
关键词 大主题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单元整体设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中设置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力求实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然而,教师在设计“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时,往往采用单篇线性教学,或者习惯用文学性阅读的教学方式进行阅读与交流,导致学生无法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表达与传递有意义的信息。
“大主题”是指以学科大概念或者大观念将统编本教材中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与真实的情境问题加以统整,凝聚成一个极具张力的学习生长点,统领整个单元的学习环境,解决“为什么”做的问题[1]。因此,从大主题的视角进行单元整体设计,可以增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实施效果。下面,笔者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下简称“本单元”)为例,探究大主题视域下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
一、凝练大主题,构建单元核心目标
本单元属于说明文单元,编排了精读课文《太阳》《松鼠》,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以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和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引用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围绕“把事物说明白”这一主题,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本单元的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目标是:学生能通过该单元的学习,获取掌握一定的说明方法,从不同方面介绍事物的特点,指向学生当下或未来生活交流沟通的需要。
对标2022年版课标,可见,本单元无论是人文主题、选文内容还是语文要素,都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高度一致。将“人文”与“工具”相统一,可凝练出大主题为“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事物说明清楚,让说明文更好地为生活服务”,这一大主题把单元学习的内容、形式、方法有机融通,统领整个单元教学活动。
进而,围绕提炼出的大主题,可以设置本单元的核心目标为:搜集说明对象的相关资料,能用准确的语言、恰当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地介绍事物的主要特点或制作程序。设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
1.能根据确定的写作对象,积极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筛选;
2.能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掌握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
3.能恰当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从不同方面入手,介绍清楚闲置物品,完成“闲置物品文字介绍”任务,制作一份文字海报;
4.能用活泼的语言,进一步对闲置物品进行讲解说明,完成爱心义卖的解说任务;
5.能针对不同情境选择不同的语言风格,形成“不同场景需要不同表达风格”的认识。
二、具象大主题,创设实用性情境任务
大主题的生成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转化过程,需要依托具体的情境任务,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就提示教师,需要在大主题的统领之下,从日常生活的需求出发寻找和开发任务主题,全面整合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逐步获得能力进阶。
(一)创设生活化的主题情境
日常生活情境的创设,是把单元核心知识运用隐含在有意义的典型语文生活场景中,可以是真实的生活情境,也可以是模拟的任务情境[2]。本单元的教学,以学校“爱心义卖”活动为依托,创设“‘闲余’大翻身”这一主题情境,以“如何成功推荐并售卖自己的闲置物品”为驱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文生活情境中学习,帮助学生在说明事物与生活实践之间建立联系,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可情境创设如下:
同学们:
相信在你们的家中,肯定堆放着一些闲置物品。本学期,学校将开展爱心义卖活动,请你化身“爱心义卖员”,和家人一起,挑选出家中的闲置物品,充分挖掘物品的亮点,以文字作品的形式进行说明介绍,参与爱心义卖,帮助物品找到自己的新主人吧!若物品没有成功售出,班级将提供线上售卖平台,帮助你进行直播售卖,最终的爱心义卖所得将捐献给贫困学生,让闲余物品的价值进一步升华!
这是一个带有探究性思维的驱动型情境和任务,它有三层含义:一是表达的目的。该单元的核心任务是为了“成功推荐并售卖自己的闲置物品”;二是隐含的任务。售卖中,需要综合性地运用不同说明方法来介绍讲解,凸显商品的特色和亮点;三是知识迁移的情境。学生将知识迁移应用,化身为“爱心义卖员”,开展义卖活动,这本身也体现了真实的生活情境。
(二)设计结构化的学习任务
在本任务群的教学中,教师基于“‘闲余’大翻身”的情境,对课文学习和习作进行模块化设计,以统整的、关联的、层层递进的逻辑结构推进教学,主要分为三个子任务展开学习活动(见图1)。
任务一:闲置物品我来定
首先,教师创设情境,发布任务。为了让自己的闲置物品成功卖出,学生自发地产生“如何对物品进行说明性文字介绍、如何设计海报、怎么向顾客介绍商品,激发购买兴趣”等内驱问题,水到渠成地进入到任务驱动下的实践活动中。
其次,让学生编制和发放爱心义卖调查问卷。根据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明确自己最有可能成功售出的2~3件闲置物品。最后,引导学生对物品进行细致观察,尝试撰写一段200字左右的商品介绍文案。
任务二:说明方法我来学
引领学生从本单元的学习中获取写作素养,提取有价值的信息。首先,精读课文《太阳》和《松鼠》,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和说明文语言的不同风格;在此基础上,学习“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总结方法,鼓励学生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闲置物品的特征;查找资料,试着将散文《白鹭》改写成说明性文章。在该任务的教学中,学生整体、系统地理解了说明性文章的构段方式、语言风格、基本说明方法等,从而为任务三的学习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任务三:爱心义卖我能行
该任务是前两个任务的输出与外化,紧扣表达与交流,旨在引导学生发展整合信息、描述事物的能力。
在“活动一”中,要带领学生学习两篇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进一步明确把事物介绍清楚的方法。
在“活动二”中,要引导学生对标习作要求,对商品文案进行进一步的修改,确定合适的语言风格,语言风格既可以是平实的,也可以是活泼的。教师可出示文字介绍要求:(1)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2)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3)可以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4)描述要准确、清楚、有条理。学生对照要求进行自评和他评,引导学生在评价中完善自己的文字介绍,制作出文字介绍海报。
在线下义卖活动开展前,为了提升义卖活动的效果,教师出示讲解要求:(1)分条讲述,讲解清楚、全面。(2)语言活泼,吸引人。(3)体现物品的特色。教师可搭建如下表达支架:
开场白:大家好,我是( )班的( )。我要进行售卖的物品是( )。
在活动推进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因此,在“活动三”中,对于没有售卖成功的闲置物品,教师鼓励学生对商品介绍进行进一步的精心修改,并为学生提供班级直播带货平台。这样,在进行直播售卖时,学生化身“爱心义卖员”,按照修改的商品介绍,拿出拍品,绘声绘色地向观众介绍闲置物品,与同学、老师、家长等多个群体进行交流互动,将静态的文本信息转化为动态的交流资源。
三、完善大主题,开发表现性评价量规
大主题的理解和建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主题视域下的任务群教学以表现性评价为主体,在评价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完善对大主题的理解。2022年版课标对每个年段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所要培育的能力素养都进行了明晰的描述,为表现性评价的制定指明了思路和方向(见表1)[3]。
因此,教师可以据课标开发“多维联动评价表”和“表现性评价表”,设计表现性任务,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度(见表2、表3)。
总之,大主题视域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是落实“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重要抓手。教师通过凝练“大主题”,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准确把握预期的学习目标,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开展相互关联的、结构化的语文实践活动,并依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与实效,进而真正实现“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育人功能与价值,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语用基础。
[参 考 文 献]
[1]王敏.基于“大主题,大任务”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构建[J].小学语文教学,2023(24):8.
[2]高慧.“境中学”: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探究:以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4,25(3):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0.
(责任编辑:武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