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带动,开展多样教育帮扶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示范区、示范校责无旁贷,也一直在行动。

在南澳县一所薄弱学校的英语课堂上,来自广东省基础教育高中英语学科(汕头)教研基地优质学校的教师正通过生动的案例,向学生们展示单元整体教学的魅力。这种以点带面的帮扶方式,不仅让学生受益匪浅,也让薄弱学校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

而在潮阳区的物理教研活动中,汕头市物理教研员带领团队成员,为薄弱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专业指导。一名教师感慨地说:“有了这些优质资源和专业引领,薄弱学校的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汕头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溅波介绍,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汕头市通过整合教研资源,凝聚教研帮扶合力,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

面向市内,汕头市研制了《汕头市区域教研帮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工作方案》,结对建立教研帮扶关系。如政治科牵头区域龙头学校与周边薄弱学校结成教学协作体,推动薄弱学校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能力。汕头市金山中学还利用教学集团、联盟校等平台帮扶汕头金南实验学校等十几所中学,使薄弱学校能够结合自身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堂改革,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

面向市外,汕头市组织优质教研资源开展联合教研。除了参与省教研院组织的 “走进粤东西北教研帮扶活动”外,英语科受多地市和省外教研部门邀请开展交流讲座,化学科多次参与省教研院组织的南方大讲堂、新课标培训活动,地理科与多地市开展跨区域联合教研活动,到韶关、梅州、汕尾等地送教。

广州市创建市域内区际帮扶模式,实施“2+2+1”帮扶行动。第一个“2”指越秀区、天河区两个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区;第二个“2”指从化区、增城区两个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待提升的区。越秀区与增城区结对,天河区与从化区结对。“1”指在市教研院的统筹指导下,组建包含白云区、花都区、从化区、增城区在内的广州市教研第一片区,采用“市—区—分院—校”四级实验推进协同机制,实现片区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同时,帮扶粤东西北等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共赢。

东莞市全力做好对口帮扶韶关市、揭阳市普通高中“双新”实施工作。通过教研指导帮扶、信息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协助加强教研体系建设、加强新高考备考交流等举措,逐步实现帮扶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在2023年省教育厅组织对口帮扶工作考核中,东莞市教育帮扶韶关、揭阳工作被评为优秀等次,帮扶韶关的组团中有5个获评全省县级优秀组。

珠海市将“双新”实施省级示范区建设放在“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省教研院教研帮扶平台和阳江、江门、贵州遵义等帮扶协作机制中,扩大珠海“双新”示范区建设的影响力和辐射面。既派遣优秀教师赴阳江、江门和贵州遵义支教,也接纳上述地区的优秀教育管理者和教师跟岗学习。

2020年5月,肇庆市千人学校联盟正式成立,广东肇庆中学为盟主学校,带头构建开放、包容、共享的联盟文化,共建共享优质资源,常态化开展联合教研、专家培训等活动,常规性组织团队深入联盟中的薄弱学校进行实地考察、送课、送讲座等教育帮扶。2024年1月,为继续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县域一般普通高中托管帮扶工作,肇庆中学与德庆县香山中学、封开县广信中学再次达成了为期3年的结对帮扶协议。

依托广东省中小学校本研修示范校建设,湛江市第一中学与湛江市农垦实验学校、湛江市开发区第一中学、湛江市第二十中学等3校签订对口帮扶协议;依托“百千万工程”,托管雷州市第一中学、吴川市张炎纪念中学、遂溪县大成中学等3所县域中学;派出干部驻点帮扶遂溪县岭北中学、坡头区爱周中学等2所薄弱乡中,任挂职副校长,参与学校管理,传授湛江一中的教学和管理经验。近三年,学校共开展帮扶活动75次,受益人数3500余人。

示范区培育、总结和提炼本区域在“双新”实施工作中形成的典型经验和优秀成果,在全国、全省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对薄弱地区的结对帮扶力度;示范校则加强对薄弱地区帮扶,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同时,示范区、示范校注重宣传推广,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双新”实施工作进展和经验。

(本栏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本栏责任编辑    韦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