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走向课程:幼儿园说课理论探究与实践创新

作者: 刘景容 龚艳艳 韩凤梅

从课堂走向课程:幼儿园说课理论探究与实践创新0

科学保教是幼儿园的工作任务,也是幼儿园的价值追求。如何开展、实施科学保教一直是幼教人孜孜不倦的探索话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广州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涌入了大量幼教新信息。然而,幼儿园教师普遍年轻且经验不足,在接受新信息、新实践的过程中不知如何判断取舍而茫然。在教师成长与教研层面则以参观观摩为主,缺乏分析与实践反思,更缺少研讨与专业引领。如何让教师学会学习,在繁杂的信息中去芜存菁,提高个人专业素养?如何开展有质量的园本教研,促进幼儿园课程建设,实现科学保教?

这要求教师具有反思意识、反思能力,并形成高质量的反思习惯,对教育现象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还要具备理论联系实践并指导实践的能力。这些专业素养的形成靠专家讲座等传统的继续教育方式和形式主义的教研活动很难实现。

当时,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河南省红旗县中小学的说课教研在广州中小学兴起,主要应用于岗前培训和教师能力比赛。广州市天河区每年暑假对即将上岗的中小学新教师进行“说课”培训,并要求他们过了“说课关”才能走上讲台;每两年一届的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基本功大赛中设置了以教学活动设计为载体的说课项目。本项目主持人刘景容所在的幼儿园通过比赛,认识到说课在教师专业成长和教研质量提升以及课程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于1997年率先在幼儿园展开说课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在持续25年的研究中,项目主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幼儿园的说课应该是怎样的;幼儿园的说课该如何开展;幼儿园说课具体有哪些应用价值。

一、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

本项目在长达25年的研究与实践验证过程中,自始至终以问题为导向,以课程建设研究的立项课题为载体,采取行动研究的理念,用科学研究的态度与方法解决幼儿园说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起步摸索阶段:引进说课,摸索幼儿园如何开展说课(1997年至2002年)

1997年,刘景容采用“学习经验—撰写范例—说课研讨”的方式开始了幼儿园的说课教研。基于对有限的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组织幼儿园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说课的实践经验;随后率先撰写说课稿范例,在教研活动中进行说课并组织研讨。

1999年,刘景容在“依托课题研究—确定教研形式—总结说课结构”的过程中明晰了幼儿园说课教研开展的程序与基本策略。在参与教育部“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学前创造性教育课程及理论构建的研究”期间,刘景容带领幼儿园教师依托课题研究,探索适宜于幼儿园课程设计与组织的说课流程与基本结构,通过以“说课—上课—评课一体化”为主要形式的教研模式,实施了高质量的园本教研。

这一阶段的实践研究主要是借鉴中小学的经验开展适宜于幼儿园的说课教研,总结出幼儿园说课的要素、方法、结构以及与中小学说课的异同,界定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说课概念和基本做法。

(二)全面探索阶段:深入研究并创新实践,全方位探索大课程观背景下幼儿园不同形式的说课(2002年至2012年)

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颁布后,刘景容带领幼儿园教师开展说课教研的深入改革,尝试让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回顾性说课,逐渐形成了“课后说”的基本框架与方法。

2003年,刘景容开始主持广东省学前教育协会亲子教育相关立项课题的研究。在双休日亲子活动中,教师一边组织活动,一边在关键环节简明扼要向家长进行说课,指导家长掌握科学育儿方法。这成为“课中说”的起源,课题组从中梳理出“课中说”的经验和做法。

在后续几年的家长开放日中,教师们更进一步把说课拓展到活动的全程,开展了“课前说—课中说—课后说一体化”的模式研究,将家长开放日活动转化成家长培训的有效载体。

2000年以来,基于大课程观的幼儿园课程形态不再局限于教学活动,而是一切有益于儿童成长的活动和环境。借助当时的区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园本课程构建的实践研究”,教师对幼儿生活、区域活动、主题活动、亲子活动、大型节庆活动、环境创设等展开了全面的说课实践。刘景容分别撰写了不同课型的说课案例,与教师一起研讨。实践证明,主题系列活动、环境创设、亲子活动、大型节庆活动等更适宜以说课的形式进行教研,尤其适用“课前说—课后说一体化”模式。

这一研究阶段,项目组对幼儿园说课进行了全方位探索、创新,形成了对说课理论的全面认识,积累了丰富的说课实践经验。创新之举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是扩展了“课中说”“课后说”的说课形式,创新出“课前说—课后说一体化”的教研模式;二是将说课延用于各种课型,探索出不同课型的说课结构和基本策略;三是将说课有效应用于家长培训,初步形成“课前说-课中说-课后说”一体化家长培训模式。

(三)梳理提炼阶段:总结凝练,形成具有创新意义和指导价值的幼儿园说课成果(2012年至2015年)

2012年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强调教师的“反思与发展”,要求教师“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

2013年,刘景容主持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自然的生态化园本课程构建与评价的研究”,将课程评价的主体定位为教师,评价方式主要是通过反思性“课后说”开展,这也进一步完善了课后说的理论和技术。

2014年,刘景容带领团队梳理前期行动研究的成果,完成了幼儿园说课理论知识的梳理,并策划、组织《说课新说》一书的编著工作。2015年1月《说课新说》出版发行。该书是幼儿园教师说课的入门指导用书,通过系统的理论介绍与丰富的案例呈现,开启幼儿教师说课的大门,指引他们走向说课的研修之路。《说课新说》(理论编)旨在帮助读者形成关于幼儿园说课的基本认知,从幼儿园说课的内涵、价值、内容和评价标准等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幼儿园说课;《说课新说》(实践编)收录的案例来自多所广东省一级幼儿园的骨干教师,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科学理念与优秀成果的展现。不同课型的案例旨在让读者领会优秀的活动方案是怎样形成的,并透过这些案例了解幼儿园先进课程观念与做法。

这一阶段的说课,不仅依托课题完善“课后说”的理论和技术,还梳理、总结了前期成果,形成具有创新意义和指导价值的幼儿园说课理论和实践策略。

(四)推广应用阶段:采用培训、新书发行等多种形式,扩大幼儿园说课的应用与影响范围(2015年至2020年)

《说课新说》出版后,项目组成员以专题讲座、专项培训、网络交流为主要途径,通过新书发行、说课示范、案例分析、指导幼儿园说课教研、QQ群研讨与资源共享、网站平台学习等方式进行成果推广应用,并首创了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核心的说课能力提升培训模式。

这一阶段以辐射检验为主,项目团队成员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扩大成果的影响力和提高成果的实践力,同时收集学员、读者等意见和建议,反思成果品质与推广应用实效。

(五)优化完善阶段:深化说课研究,形成幼儿园说课发展与应用新局面(2020年至今)

2020年初,刘景容带领团队开展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幼儿园新说课行动研究”。研究团队以此为抓手,力图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为指南,广泛、深入开展幼儿园说课教研,重点放在进一步系统探讨说课在课程评价和家长培训中的创新应用,使广大幼儿园借助说课的形式有效开展课程评价和家长学校工作,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家园共育实效,有力推进幼儿园实现科学保教,形成新时期幼儿教育发展新局面。

与此同时,刘景容组织团队成员整理读者和培训学员对《说课新说》的修改意见,完成了《说课新说》第二版修订稿。以修订书稿为契机,研究团队进一步优化、完善幼儿园说课研究成果,为扩大成果辐射面奠基。

这一阶段的说课研究以优化完善为主,主持人以课题为抓手,以书稿修订为契机,深入推进幼儿园说课的实践与应用,助推幼儿园实现科学保教。

二、项目主要成果内容

项目成果确立了以教育控制论和系统论为理论支撑的幼儿园说课体系,对幼儿园说课理论与实践创新进行了全面探索,梳理了基于文献与实践的系统的理论认知,形成了丰富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实践策略。

(一)说课的理论研究

项目从概念、分类、内容、评价、价值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幼儿园说课的理论,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概念界定、分类与价值探讨。

1.课程观背景下的幼儿园说课概念

主持人结合园本教研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要求,界定了符合幼儿教育学科特点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说课概念。项目研究认为幼儿园说课是教师基于对幼儿的研究,收集相关信息,依据专业理论设计、组织教育活动,以口头语言为主要表述形式,对活动设计或组织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研讨,不断反思与评价,提高专业能力和课程质量的行为。这一概念拓展了说课的外延,将传统的局限于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分析的狭义说课,拓展到对所有类型教育活动的设计或组织情况予以分析的广义说课。也即本项目中说课的“课”不再只是课堂教学,而是指所有教育活动,也即大课程观中的“课”。因此,项目产生了不同课型的说课,也形成了“课前说”与“课后说”之分。《说课新说》中还阐述了说课与备课、上课之间的关联与不同,帮助教师准确理解说课,掌握说课要义。

2.幼儿园说课新概念范畴不同维度的分类

项目成果从不同维度对幼儿园说课进行分类,包括按时序分类、按课型分类、按功能分类等。其中按时序和课型分类是项目的创新之处,均源自概念的创新(见表1、表2)。

从时序来看,幼儿园说课包括“课前说”“课中说”“课后说”。“课前说”是在教育活动方案设计好后、活动实施前,为了确保活动质量,就活动设计意图和预期效果进行分析的团体教研活动;“课中说”是家长观摩或亲子活动时,教师在关键环节简要说明活动设计意图、家长参与或指导孩子活动要点、家庭延伸等的现场呈现;“课后说”是活动结束后进行课程反思与评价的团体研讨。

3.幼儿园说课的核心价值与创新价值

项目成果进一步巩固了说课的核心价值体现在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和课程建设中,同时挖掘出说课在家长培训中的创新价值。这三种价值最终指向科学保教,即说课是幼儿园实现科学保教的重要途径。

说课应用在家长培训中能提高实效,促进家园合作共育。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教师以说课为媒介,以深入浅出的讲解、示范、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将科学的观念、知识和方法形象直观地表达、展现出来,家长体验到的是参与式培训而不再是间接的知识灌输。通过教师的“说”,家长了解了幼儿的在园生活和行为表现,理解幼儿的成长规律和学习特点,知悉教育教学背后的依据和意义,从而理解、掌握可借鉴与学习的育儿知识、方法。家长从旁观时的“知其然”,深入到“知其所以然”,不再停留在可以“如何做”的模仿层面,而是深入了解“为什么这样做”,懂得“这样做”背后抽象的观念和理论,进而对幼儿园工作达到“了解—理解—支持—配合—协同”,从而达成家园合作共育。

(二)说课的实践创新

1.将说课成功应用于幼儿园各种课型,并积累丰富的实践策略

项目研究基于“全天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将说课的范畴从传统的集体教学活动扩展到大课程观视野下的所有课型,并探索出不同课型的说课内容、结构和方法。这使幼儿园说课不再局限于教学活动,而是广泛应用于园本课程建设中的各类课型研讨,充分彰显说课教研对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价值。

课型主要有活动类和环境创设类,其中活动类包括教学活动、幼儿半日活动、主题活动、游戏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晨会、节庆活动、亲子活动等;环境创设类包括户外场地、公共区域、班级环境、主题活动环境和功能室等。以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和环境创设为例进一步说明不同课型的课前说、课后说所包含的内容。

在说课策略上,成果梳理出课前说、课中说、课后说的不同做法和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