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赋能基于POA的初中英语书面表达备考

作者: 孔越怡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近年来飞速发展,实现了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方面的重大突破,对英语教育也产生了影响。当今时代,面对ChatGPT等AI模型带来无可避免的巨大冲击,教育学界对此的相关研究焦点也从起初的“能不能应用”逐步转变为“怎么高效应用”赋能课堂,提质增效(焦建利等,2023;文秋芳等,2024;陈茉等,2024;李佐文,2024),有效利用新兴技术为教育赋能。

一、初中英语书面表达命题特点与备考思路

新课标中除了有对综合语言表达的显性能力,即表达性技能要求,还有许多隐性能力以支撑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长足发展,包括并不限于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语用知识、文化知识与学习策略等。分析深圳近五年英语中考题目,不难发现,书面表达背景设置贴近生活热点,考查学生用英语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具有应用性的特点;考查语篇类型灵活多样,甚至包含新媒体语篇,具有创新性的特点;话题新颖且涵盖广泛,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主题群,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同时,书面表达的命题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多项要点要求学生自行发挥,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经历,实现个性化表达。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Approach)区别于“课文中心法”或“任务型教学法”,结合了课程论原理与二语习得理论,包含驱动、促成、评价三个环节,通过介绍产出场景和输出性任务促使学生意识到能力不足而产生学习驱动力,通过“渐进性、精准性和多样性”的促成活动,带领学生通过选择性学习(selectivelearning)深化内容、语言、语篇结构理解与应用,完成产出任务,最后通过多元评价,让学生在反馈中不断改进,提高学习质量(邱琳,2020)。

落实到中考书面表达备考中,具体体现为:(1)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情、中考命题特点和社会热点议题,整合教材单元主题资源,形成复习重点主题群;(2)以主题群为背景,设计写作任务,命题包含话题、目的、对象和场合,在产出场景中首先让学生完成一稿输出,让学生意识到能力缺口;(3)教师依据学生一稿产出收集问题,设计促成活动的任务目标,课堂教学中提供读写支架,帮助学生逐渐完成产出二稿的任务;(4)采取课中、课后多元评价方式,帮助学生认知、评价不足,在反馈中不断进步。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可在总目标产出下的大循环下设子目标的小循环,循序渐进,完成写作任务。

不难发现,整理备考重点主题繁多,促成产出任务中需设计的语篇与支架数量庞大,学生作品针对性反馈工作量大,都是备考工作中的痛点。ChatGPT在上述流程中,能在部分环节有效缓解备课和评价压力,帮助教师高质量完成备考。

二、ChatGPT赋能的中考书面表达教学实践

1.与ChatGPT互动的高质量生成原则

ChatGPT能按照用户输入的指令(prompt)设计课程、查找资料、改写文章、收集加工数据等,减少重复性工作,提高备课效率(胡壮麟,2023;李佐文,2024)。ChatGPT的有效生成需要在理解AI的基础上,经过设定目标、发布指令、分析反馈、调整策略四个步骤的多次循环(文秋芳,2024)。目标设定需具体明确,不能太过笼统;指令发布包括清晰的身份信息、AI的输入信息和输出信息;最后分析反馈过程中,若AI反馈不符预期,则需重新设定目标并发布指令,反复迭代,使生成结果不断趋近预期结果。

2.ChatGPT赋能聚焦重点热点主题群

将近五年的中考真题输入ChatGPT,并要求其基于主题群、语篇类型、语篇特点等进行分析,获得表格(表略)。在此基础上,要求ChatGPT基于中文互联网收集2024年上半年社会热点并预测中考热点话题,与深圳初中生的生活具有相关性,以十为单位进行五轮追问后,整理获得高频话题:体育教育发展与改革、社区活动、科技素养与创新能力培育、数字校园、社交媒体的影响、学生心理健康、传统文化与文化遗产、环境保护、国际交流与学校交换、“双减”与作业问题、校园欺凌等。这些高频词为教师把握备考话题和聚焦重点话题提供了一定参考。最后,基于课标三大主题与十大主题群要求、ChatGPT高频词汇和学生学情,将书面表达备考聚焦十个话题群,分别是:人与自我三个主题群(日常生活与学校生活、兴趣与自我发展、运动与健康)、人与社会五个主题群(传统文化与交流学习、著名人物、家人与朋友、旅游与探索、科学与技术)、人与自然两个主题群(地球与环境、动物)。

3.ChatGPT助力教师搭建写作支架

以深圳市2023-2024学年初三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书面表达写作为例,作文主题属于人与社会主题群下科学与技术主题群,符合前述ChatGPT辅助下的重点话题预测。此次命题要求学生发表英文演讲,阐述并举例说明AI的好处和过度依赖带来的影响,并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调查分析,教师发现学生在产出时虽然能辨别演讲体裁,但对于如何在写作中正确体现其文体特征(尤其是开头结尾)并运用合理语气还不够熟练;对AI有概念性认知,但缺乏具体认知和语言知识。

基于POA的思路,教师设计了如下促成活动目标:(1)帮助学生掌握演讲体裁的语言特征和基本结构,能独立撰写一篇演讲稿;(2)熟悉AI的广泛作用和负面影响,用英文阐述AI的功能和过度依赖AI带来的影响,并举例说明。由于考试中学生进行了第一次产出尝试,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强大的产生驱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视频或文字导入,直接引出产出目标并实施促成活动。

在准备促成活动材料的过程中,ChatGPT展现了强大的辅助功能。基于目标1,教师可要求ChatGPT搜索并整理经典英文演讲的开头和结尾,并生成问题支架帮助理解内容要素,例如,针对开头的问题串为:Whoisthespeaker?Whoarethelisteners?What’sthetopic?Whatdidhesaybeforeintroducinghistopic?Howdidhestarthisspeech?

除此之外,得益于最新代ChatGPT4在处理语言复杂性、提升词汇丰富度和增强文本连贯性方面取得的显著进步(Herboldetal.2023),基于目标2,教师还可以输入课标词汇范围,要求ChatGPT基于初中词汇撰写300字议论文,论点包括AI在生活中的应用和负面影响,并规定生词量不超过5%,基于生成文章进行修改。教师也可以在ChinaDaily、ShenzhenDaily、CGTN等网站搜索AI话题相关文章,要求ChatGPT根据选定文章按照课标词汇进行改写,获得阅读材料。基于阅读材料,教师还可以让ChatGPT依据语篇结构生成图式支架,方便教师后续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把握范文的结构框架,梳理段落信息,明晰文章段落间的逻辑关系,归纳写作结构,为后续二次写作搭建支架。

4.ChatGPT参与评价,形成多元评价结构

香港大学曾对ChatGPT评阅作文的能力进行了对比研究(Guoetal.2023),发现ChatGPT能更加直观地给出直接修改建议,并从内容、结构和语言方面给予评价和修改建议,这能极大地减轻教师评价过程中的负担。以某次练习中一篇体育教育主题的作文为例,题目要求向即将来校做交换生的英国笔友介绍学校体育活动。教师选取一篇11分的学生作文,向ChatGPT提供作文题目、评分标准和学生作文,ChatGPT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了整体性评价:“(学生)回应了作文题目,提到了一些体育活动并简单表达了个人感受。然而,文章的结构和内容表达还有提升空间,特别是在细节描述和语言的连贯性方面。”并以句子为单位,指出错误句子及问题所在,给出修改意见。将ChatGPT纳入评价环节,实现学生自评、互评、机评、师评,能帮助学生在多元评价结构中得到有效及时的反馈,提升写作能力。

三、ChatGPT赋能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1.内容的评估者与筛选者

虽然ChatGPT3.5和4能依据要求预测中考热点话题,但依旧需要教师对生成的高频话题作辨别和整理,使之与教材和课标要求融合,形成最后备考重点。在写作促成活动的阅读材料准备阶段,虽然对ChatGPT规定了生词量、文体、结构和内容,但最后的生成内容依旧经历了四次迭代,每一次生成内容需要教师评估,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合理性与客观性,不断调整发布指令,直到生成满意的结果。

2.教学活动的创新者与引领者

翻译行业已基本实现了译后编辑,笔者也尝试是否能实现“设计后编辑”。在教学设计时,笔者直接输入教学班级写作问题和教学目标,要求ChatGPT生成一份教学设计,输出后虽然得到了完整的教学流程,包括视频导入、写前阅读讨论、写作与反馈,但教学设计还停留在结构完整的层面,在教学活动的渐进性、精准性和多样性上还有诸多不足。若要使产出活动更加有效,则需教师提供更多教学设计和相关范式让ChatGPT学习,这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也涉及创作版权问题。当然,无论是提供更多语料实现AI设计后编辑,还是AI提供灵感由教师主导设计,都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注重教学创新能力,提高智能素养,才能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驾驭人工智能,提升教学质量。

此外,在评价环节,虽然ChatGPT能够提出直接反馈,但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评价和修改过程中深刻理解和思考写作目标、体裁结构、语言特点,避免直接呈现修改后的范文,让学生对AI修改产生依赖。学生只有借助ChatGPT的评价逐渐扩大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这个过程,教师的引导不能缺席。

责任编辑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