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正向情绪+五维四步”初中育人模式设计研究

作者: 周怀平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正向情绪+五维四步”初中育人模式设计研究0

根据新质生产力背景的实践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遵循教育规律,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笔者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导向,依托积极情绪理论,探究惠州市第一中学惠港校区“正向情绪+五维四步”初中育人模式,探索如何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达成德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一、“正向情绪+五维四步”初中育人模式的研究意义

本研究通过探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积极情绪与初中心理团辅的关系,了解初中生积极情绪的现状,设计科学、合理、严谨、有效的团体辅导方案,从而指导教师了解学生特点,使教师能够合理、有针对性地帮助初中生调动积极情绪,培养其情绪管理能力,促使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正向情绪+五维四步”初中育人模式的研究现状

笔者围绕“新质生产力”“积极情绪”“初中育人”三个核心关键词,对“新质生产力”“积极心理学”“积极情绪”“初中育人”等对象进行综述,发现有关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初中积极情绪育人团辅研究较少,本研究不仅关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初中积极情绪团辅方案设计研究,也整理、参考了针对其他年龄段(主要是高中和大学)的情绪管理团辅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三、“正向情绪+五维四步”初中育人模式的总体框架、目标

(一)总体框架

学校依托费雷德里克森(Fredrickson)所提出的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理论及其总结归纳出的10种积极情绪,设计对应促进10种积极情绪的10个单元活动方案配套的“四学”校本资源。

(二)总体目标

1.方案设计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理论研究和已有的实证研究,针对初中生自身特点,形成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初中积极情绪团辅方案。

2.利用方案干预研究。使用该团辅方案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在本研究中设计的初中积极情绪团辅方案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益。

四、解决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一)解决的主要问题

1.解决了初中育人模式陈旧的问题。针对传统初中育人中教师中心主义、管理方式单一、缺乏激励机制、忽视心理健康等问题,本研究按照“管理塑德、文化润德、课程明德、协同养德、评价验德”的五个维度和“文献、调查、行动、评价”的四步研究,构建了“正向情绪‘五维四步’班级管理模式”,形成了“理论—实践—理论”的培养模式。

2.解决了德育工作孤立无援的问题。紧盯初中育人工作单方参与的弊端,让教师、家长、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育人工作,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形成教育合力,达到协同养德的效果。

3.解决了传统育人评价单一的问题。针对初中育人成效由学校单方面评价的弊端,构建了“多元评价+闭环控制”培养机制,即形成学校内部三级评价,家长、社会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并将育人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解决了传统育人评价单一、缺乏全面性的问题,形成了一个闭环控制的精准评价机制。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

1.实施专家团队引领和项目驱动。学校一教师被遴选为广东省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初中名班主任培养对象、惠城区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6年),获批了广东省第五届基础教育教研基地教师团队、惠州市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基地,主持省级课题5项。作为思政教师,该教师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中,以团队引领、项目驱动的方式解决育人问题。

2.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实践。创新了“五维四步”初中班级管理模式,该模式通过五个相互关联的维度——管理塑德、文化润德、课程明德、协同养德、评价验德,在育人中有效融入积极情绪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其成长动力。

3.设计德育课程“四学”体系。重新设计了“导学、展学、研学、评学”育人课程体系。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导向,设计对应促进10种积极情绪的10个单元活动方案配套的“四学”校本课程,环环相扣。该设计重在体验、分享、促进实践应用,旨在检验其有效性、适宜性以及长期效果,以达到积极情绪促进班级管理的育人目标。

4.开展多元参与的闭环评价。开展了由学校的学生、同伴、教师共同参与的三级评价和家长、社会联合评价,构建“多元评价+闭环控制”的评价机制,将育人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确保育人目标的全面实现,形成育人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协同的闭环体系。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主要通过收集查阅、整理、分析国内外有关积极心理学、积极情绪、班级心理团辅等文献,整理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获得理论和实证支持,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本项目研究的逻辑起点。

2.调查研究法。在项目实施前和开展后借助积极和消极情绪量表PANSA(主要评估工具)进行问卷调查和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通过谈话、听课、评课等形式对班级心理团辅的设计和实施进行探索分析,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关注学生情绪的状况,及时解决班级心理团辅设计和实施中存在的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修正,完善团体辅导方案设计,形成育人心理团辅课件、教学课例,从而达到促进初中生积极情绪发展的目的。

3.行动研究法。进行包括假设实验方案、导学设计、研学内容、展学形式、评学效果研究在内的行动研究,此类研究将贯穿本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例如,班级心理团辅促进初中生积极情绪发展的假设实验方案研究,促进初中生积极情绪发展的班级心理团辅设计的方案研究。教师通过教研形成导学、研学、展学、评学的设计流程并打磨示范课。

4.评价研究法。分析量化数据结果、评估质性资料,创造性分析积极情绪在初中班级心理团辅的应用价值,提出结论和建议。

五、主要创新点和展望

(一)主要创新点

1.理念创新——构建了“五维四步+正向激励”育人模式。本研究提出了“五维四步+正向激励”班级管理模式,通过“管理塑德、文化润德、课程明德、协同养德、评价验德”的五个维度和“文献、调查、行动、评价”的四步研究,在班级管理中进行正向激励,强调了正向情绪激发成长动力在育人中的重要性,突破了传统德育忽视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局限,为德育工作提供了前沿的视角和方法。

2.路径创新——构建了“四学体系+协同融合”育人路径模式。课题设计了“导学、展学、研学、评学”德育课程体系,汇聚教师、家长、社会等多方力量协同参与学生的德育工作,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形成了“研究—实践—评价—改进”的教育合力循环递进培养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体验、分享和实践应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提升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机制创新——构建了“多元评价+闭环控制”育人评价机制。学校构建了“多元评价+闭环控制”的育人评价机制。该机制不仅包括学校内部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还整合了家长和社会的综合评价,形成了全面、多元的评价体系。通过将育人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现了育人目标的全面性,并形成了育人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协同的闭环体系,确保了育人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展望

1.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结合。在制定班级育人方案设计时,不仅要参考前沿的理论研究,还要结合实证研究结果,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持续关注积极情绪培养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更新和完善设计方案。

2.初中生特点与需求的考虑。在设计班级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初中生的年龄、心理发展阶段和个体差异,确保活动内容与他们的实际需求相契合。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方案持续进行改进和优化。

3.团辅方案的实践应用与效果评估。在实施班级管理五个维度育德育人时,要确保方案的执行质量和效果,避免形式主义。使用科学、客观的评估工具(如PANSA等)对团辅效果进行定期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方案内容和策略。

4.消极情绪的转化与管理。在积极情绪培养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消极情绪的处理和转化。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干预措施,帮助学生有效管理消极情绪,防止情绪问题的积累和恶化。

这些实际措施旨在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促进学生的积极情绪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德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注:本文系广东省2025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重点项目)“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初中班级积极情绪团辅方案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25ZQJK356)、广东省中小学德育课题“基于积极情绪发展的初中班级心理团辅设计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2021ZXDY092)研究成果;广东省中小学周怀平名班主任工作室和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基地(惠州)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