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知·体验·行动:构建共生共长的家园合作新样态

作者: 黄海生

幼儿教育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紧密合作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家庭是幼儿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与帮助。2021年1月,广州市白云区金沙第三幼儿园成功申报获批为国家级安吉游戏推广实验区试点园,借助“将游戏权利还给儿童”的安吉游戏理念,积极探索构建游戏背景下的家园合作新样态,以“觉知—体验—行动”的模式层层推进,实现深层次的家园协同育人。

一、学习先行,觉知游戏理念

1.让家长知道幼儿阶段重知识轻游戏的弊端

“小学化”问题至今仍是学前教育的顽疾。不少家长依然存在“拔苗助长”的心态,忽视幼儿的特点,希望教师提前教授小学知识。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推广安吉游戏理念,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通过游戏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是顺势而为。

2.让家长认识安吉游戏及其价值

幼儿园通过讲座、推荐书籍、家长会及互动式工作坊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安吉游戏理念,促使其教育观从知识本位向儿童本位转变。

二、置身其中,体验游戏魅力

1.亲身体验,深化理念认识

幼儿园邀请家长入园活动,通过参与游戏、绘画记录、游戏分享、反思总结等环节,亲身体验了安吉游戏。活动选择在周末进行,开放了操场、沙地、小山坡、草坪等游戏区。家长们先自由参观场地,熟悉游戏材料,找到感兴趣的材料,为游戏做准备。活动伊始,部分家长略显拘谨,但迅速在同伴的感染下投入其中。有的家长踩滚筒,有的家长组队搭起了积木,还有的攀上滑索……家长们像孩子一样参与游戏、想象、创造,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活动结束后,不少家长将自己的游戏经历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并进行分享。在亲身体验中,家长对安吉游戏蕴含的教育价值的认识在不断加深。

2.实地观摩,领会游戏价值

为了让家长更好地感受游戏对孩子发展的价值,同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情况,在做好安全与健康保障工作的前提下,幼儿园组织家长入园观摩孩子的游戏。在观摩前,教师对家长进行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解读以及活动流程的介绍,让家长观摩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不打扰孩子,并认真观察孩子的活动。看着孩子们搬起重重的木梯,从高处跳下,在滚筒上行走,滑索上穿梭……起初,部分家长还是想帮忙、制止,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的顾虑是多余的,孩子们不仅没有出现安全问题,还在游戏中锻炼了身体协调性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观摩游戏,家长看到了孩子们的自信、活力和创造力,游戏的启蒙作用也在不断凸显。

三、协同行动,成为志同道合的伙伴

1.成为游戏安全的“守护者”

安全是家长担忧的问题,在面向家长的调查中,幼儿园发现部分家长因担心孩子的安全而不认同安吉游戏理念。为了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安全性,进一步加强家长对安全工作的参与和监督,提高家长对幼儿园环境安全的信任,幼儿园成立家园安全小组,定期邀请家长志愿者入园检查场地和器械安全,排查隐患,做好记录,提出可行建议,为幼儿的游戏提供安全保障。同时,幼儿园也通过安全教育平台、微信群与家长共享相关教育资源,共同做好幼儿的安全教育,教师在日常活动和游戏后的集体反思环节,也会针对游戏和活动中的安全问题组织幼儿展开讨论,以此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此举不仅增强了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透明度,加强了合作,更坚定了幼儿园推进安吉游戏实践的决心和信心。

2.成为游戏环境建设的“参与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该以尊重和平等的态度、以合作为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要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邀请家长加入游戏环境创设的队伍,双方共同优化幼儿园的游戏环境,如在游戏区设置清洗设施,投放手套、雨衣、雨鞋等,避免幼儿因怕脏而在游戏中畏手畏脚;设置遮阳伞、张拉膜顶棚,提供遮阳帽,防止幼儿在天气炎热时被晒伤。此外,幼儿园还向家长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奶粉罐、报纸、锅碗瓢盆等,丰富游戏材料,给幼儿游戏提供更多可能性。如今,这种材料收集已经成为家长的共识。有家长将一批油桶送给幼儿园,许多幼儿将普通的油桶玩出了不同的花样:用油桶踩着滚着玩,变成梯子爬高搭建积木,甚至变成架子鼓敲出好听的节奏……

3.成为游戏故事的“记录者”

倾听“游戏故事”可以让教师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幼儿是“主动的、积极的、有能力的学习者”,同样,家长也能在陪伴和倾听中看到自己孩子的个性、需求、兴趣和发展。因此,有时候教师会让幼儿将当天的绘画作品带回家,引导家长对孩子进行启发式提问,“一对一”倾听幼儿在园的游戏故事,用文字记录幼儿的表述,让幼儿再把游戏故事带到幼儿园,与同伴、老师分享。一位家长在记录完孩子关于搭建“金沙洲大桥”的游戏故事后感叹于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游戏故事不仅拉近了亲子间的距离,还搭建了家长与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

4.成为幼儿游戏的“解读者”

家长不仅要倾听、记录幼儿游戏故事,也要观察幼儿的游戏表现,并尝试进行分析解读,撰写观察记录,让亲子陪伴更有质量。为了让家长更好地认识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理解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教师通过分享文章帮助家长理解《指南》的说明部分和《纲要》中的总则部分,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让家长结合《指南》相关领域目标,带着问题观察幼儿的游戏。例如:“你的孩子在游戏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他是怎么解决问题的?”“你的孩子在游戏中得到了哪方面的发展?”有意识地观察幼儿的游戏,发现孩子的进步。一位家长在《军舰的快乐搭建》中写道:孩子起初因看不懂说明书几度气馁哭泣,“我”本想动手帮忙但忍住了,最终,孩子在“我”的耐心陪伴和鼓励下成功地完成了军舰的搭建。该家长表示,让孩子自主实践也能收获别样的惊喜。

这些记录,不仅拓展了家园合作的空间,也让家长在观察和评价幼儿游戏中优化了教育方法。

四、成效与反思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在安吉游戏理念的影响下,幼儿园和家长平等对话,实现良性互动、紧密合作,共同学习、共同探索、共同成长,真正成为教育实践志同道合的伙伴。

当然,在实践与探索中还存在需要改进之处,例如,家长在“一对一”倾听与记录孩子的游戏故事时容易过多引导而忽略了幼儿的真实声音。家园双方仍需继续加强联系,以构建家园社协同共育的教育新生态为目标,继续探索协同育人的更优途径,将生态式的家园关系进一步辐射至社区,让更多人体验安吉游戏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