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素养视域下班本德育活动开展的创新路径

作者: 彭伶俐

幸福教育是以提高学生幸福感为目标,通过培养学生自我认同、身心健康、情感管理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小学阶段是德育的关键阶段,学校可以组织教师结合班级学生的情况,在幸福素养视域下设计、开展班本德育活动,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扎好道德的根基,培养学生感受幸福、体验幸福、创造幸福、传递幸福的能力和素质。

一、文明礼仪活动,遵守社会公德

幸福教育的第一要义是以学生为本,不以单纯追求学业成绩为目的,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社交能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感受自己生活的价值,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文明礼仪活动是培养学生情感、社交能力的基础。学校要组织班级开展文明礼仪活动,让学生了解在日常生活的各种场景中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让他们端正自己的言行,友好地对待他人,积极帮助他人,构筑自己的幸福人生。

学校基于幸福素养,指导班主任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活动类型,满足德育需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幸福能力。若发现班级中存在不文明现象,班主任则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角色扮演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演绎各种不文明的行为,体会该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并思考应该如何待人接物,以此帮助学生端正言行,纠正错误,让学生有时间和机会培养感知幸福、追寻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若发现学生对某些领域感兴趣,则可以组织主题探索活动。例如,有一个班级的学生观看古装影视剧作品后,纷纷讨论古代的礼仪,班主任便可以组织“古今礼仪大不同”主题探索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将文明礼仪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中。若发现有学生经常关注社会事件,则可以组织礼仪辩论活动,让学生还原该事件的来龙去脉,分析人物的言行是否遵守社会公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文明礼仪活动体现了“和而不同,品味幸福”的幸福教育理念,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有助于构筑和谐、美好的校园生活环境,让全体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二、心理辅导活动,调节学习压力

幸福教育要体现人文关怀,要求教育者有温暖的心灵和天然的亲近感。近年来,部分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增大而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学校要引导班主任结合学生情况设计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调节学习压力,营造积极向上、相互关爱的文化氛围,使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

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安排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压力。各个年级的班主任要根据实际情况,梳理出特定年龄段学生共同存在的心理问题,组织年级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例如,一年级的学生可能会面对适应小学生活的问题,学校可设计游戏化的心理辅导课程,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体验中,获得知识与经验,使其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例如,高年级的学生可能面临升学压力,教师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交流,分享经验,缓解学生的焦虑。此外,班主任还可以结合本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更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活动。例如,某些班级有留守儿童,他们缺少家长的陪伴,易出现心理问题。该班主任要结合这些学生的特殊情况,组织线上亲子谈心活动,帮助他们提升心理素质。

通过层递式的活动设计,学校能全方位地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他们缓解学习压力,让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关爱和幸福。

三、劳动体验活动,厚植价值观念

劳动教育是一种正确的幸福观教育,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学校要利用好校园环境,开辟劳动体验区,并由各个班主任结合班级具体情况,组织综合劳动实践主题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内驱力,让他们在参与校园劳动的过程中获得幸福感。

劳动体验活动可分为固定活动和临时活动。固定活动包括整理校园绿化带、耕耘“娃娃田地”、清扫校园包干区等。各个班级之间要合理分工,分配好每一项劳动任务,共同建设美好校园。临时活动指的是班主任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结合他们的问题,开展的临时性劳动体验活动。例如,有学生不珍惜食物,常常倒掉饭菜,班主任在观察到此问题后,便可以组织他们参与“蔬菜的一生”主题活动。在该活动中,先带领学生参与蔬菜种植活动,让他们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再安排学生到学校厨房参加烹饪活动,让他们认识到食物的来之不易。

通过劳动体验活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构筑了整洁有序、充满幸福的书香课堂和书香校园,让学生端正思想,认识到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环境,对学校产生“家”的情感,为成就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四、文化建设活动,涵养家国情怀

文化建设活动指的是设计一系列文化探究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主线,培养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创造的学生,让他们深刻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涵养家国情怀,丰富精神世界,以积极的精神去创造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如何培养一个幸福的人?学校的任务就是要通过教育让学生活出生命的意义。在“赤色爱国教育”文化建设活动中,学校可以设计各种探究主题,由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带领学生参与“一班一品、一班一亮点”的活动。例如,在“抗日小英雄”主题活动中,不同的班级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安排不同活动,如烈士陵园扫墓活动、历史博物馆参观活动等。教师还可以组织跨学科活动,将德育活动和语文、历史等学科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讲述历史故事,并从中得到感悟。例如,将“抗日小英雄”主题和班级文化角的建设组合在一起,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创意作品,展现抗日小英雄的风采,并在文化角中展示这些作品。在实践中,学生各展所长,创作书法、绘画作品,制作小泥人等工艺品,撰写原创诗歌、散文,展现了个性风采,同时也参与了班级文化建设。除了赤色爱国教育活动,学校还可以组织橙色养成教育、黄色自主管理、绿色科技环保教育、青色感恩教育、蓝色理想教育和紫色安全教育活动,设计全方位、全过程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参与、浸润其中,涵养家国情怀,活出意义、活出价值。

幸福教育是以人的情感培养为目的的教育,是教育对“人的发展”这一命题的深化理解与诠释。学校要基于“共创成功、共享幸福”的办学目标,坚持以“和而不同的发展观”和“全面个性的绿色质量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指导班主任结合班级具体情况设计丰富多彩的班本德育活动,体现“学而有异、学而不同”的办学理念,更好地开展幸福教育,让学生成功走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