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善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林发众“上善教育”这一办学思想,是笔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提出的,旨在激活学生自我生长的内驱力,培养积极向上、至善至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预备人才。本文将详细阐述其形成过程、核心要义、实践策略、办学成果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上善教育”思想的形成
1.教育理念反思。传统教育模式过度侧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个性差异与内在需求。学生在被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实现真正的自我成长。这促使笔者深刻反思,意识到教育方式必须转变,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激发其内在潜力。
2.学生成长观察。通过与学生的日常接触发现,众多学生的学习生活缺乏动力与目标,不清楚学习的意义,对未来规划迷茫。这让笔者深刻认识到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只有让学生自主学习,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
3.借鉴先进教育经验。受杜威“教育即生长”理念的启发,笔者积极汲取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发现许多成功学校都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采用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点燃学习兴趣,催生创造力。这些经验为始兴县丹凤小学的办学思想提供了借鉴。
4.结合丹凤小学实际。丹凤小学是一所新办的城乡结合部学校,共有3000多名学生,生源参差不齐,教育教学面临诸多挑战。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了“上善教育”的办学思想,期望师生在善良、正直的品格基础上,拥有强大内驱力,实现自我成长与发展。
二、“上善教育”思想的要义解读
1.上善,即积极向上、至善至美。向上,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强大精神力量。而善是一种与世界相处的智慧,既可以感化他人,也可以照亮自己。至善至美则是追求道德的高度与生活的完美。二者融合,激励我们勇敢前行,以善良之心待人,创造美好的人生与和谐的社会。
2.上善教育致力于激活自我生长的内驱力。积极向上阳光自信:课堂上设置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怕犯错,以此建立自信,并设定明确目标,包括短期和长期目标,以目标引领学生进取。同时培养坚韧毅力,面对困难和挫折敢于面对、勇往直前,每天保持积极阳光向上的心态。
自觉追求至善至美: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至善至美等品质,通过主题班会讲述道德故事,开展校园互助活动,开设审美教育课程,组织绘画比赛,培养美的感知力与创造力。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提升,定期回顾行为,发现不足后制定改进计划,朝着至善至美自觉追求发展,实现全面成长。
三、“上善教育”思想的实践策略
(一)目标导向,激发学生自我优化的内驱力
1.树立明确目标。明确的目标可以为学生指引前进的方向。在树立目标的过程中,可以从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维度进行规划。教师指导学生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制定详细行动计划,让学生脚踏实地实现目标。
2.提供支持与激励。学校提供丰富的资源平台,如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社团活动、课后服务等。为有特定目标的学生,如参加科技创新比赛的学生,提供专门培训指导,定期举办目标分享会和成果展示会,让学生展示进步成果,从他人处获得启发和鼓励,增强其自信心和动力。
(二)兴趣导向,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内驱力
1.丰富课程设置。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涵盖艺术、体育、科技、人文等领域的兴趣拓展与选修课程,如手工制作、摄影、机器人编程、戏剧表演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课程内容注重与生活实际结合,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解决等案例融入教学,让学生感受学习知识的价值和乐趣。
2.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诗词创作朗诵,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线上学习平台等丰富教学资源和形式。
(三)能力导向,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内驱力
1.培养自我管理意识。将自我管理内容融入德育,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会、讲座、故事会等培养学生对时间、情绪、任务和自我的管理能力,开展“做时间的小主人”活动,让学生记录时间分配情况并分析、总结,制定改进计划。建立班级自我管理机制,学生参与班级规章制度制定与执行,轮流担任干部管理日常事务,培养责任感和组织能力。
2.提升综合素养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服务,如组织社区环保活动,让学生锻炼解决问题、沟通协作能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拓展训练,增强学生心理调适和抗压能力,实现自我管理与成长。
(四)关系导向,激发学生自我参与的内驱力
1.构建良好关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展座谈会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倾听并给予积极回应,尊重学生想法和意见。促进学生合作学习与互助关系,组建最小单元学习共同体,开展小组合作项目和竞赛活动,如数学小组解题竞赛、跳绳比赛等,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
2.丰富活动课程。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等,让学生根据兴趣特长参与组织,提高自我参与度和归属感。开发实践型项目式课程,如校园植物调查,学生分组完成调查分析报告并展示成果,全程参与实践探究。
(五)评价导向,激活学生自我激励的内驱力
1.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内容涵盖学业成绩以及学习态度、过程、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品德表现等方面。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2.运用评价结果激励学生。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肯定优点进步,指出不足和改进方向。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公开表彰奖励,如颁发奖状、设立荣誉榜。鼓励学生根据评价制定改进计划,教师跟踪实施情况,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激励和自我反思能力。
四、“上善教育”思想的实践成效
1.学生层面。不少学生的内驱力被激发,学业取得进步,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展现独特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学生们通过个性化教育,依据兴趣选择课程,在艺术、科技等领域深入探索,拓展了发展空间,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提升,能独立规划学习并应对挑战。
2.教师层面。教师专业素养大幅提高,积极参与培训与教研,熟练运用多种创新教学法,将上善教育理念融入教学。通过实践反思改进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都有获奖。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关注个体差异,成为学生成长的有力引导者。
3.校园文化。营造了积极向上且特色鲜明的上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环境充满文化元素,文化活动丰富多样,如读书分享会、艺术展览等。以“上善”为核心价值观,通过多种形式渗透到学生日常,塑造了优良校风和学风。
4.家校合作。建立完善的家校合作机制,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活动增进了家长对学校的了解。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教师与家长及时沟通学生情况,协同制定教育方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教育即生长,丹凤小学将继续坚持上善教育办学思想,持续激发学生自我生长的内驱力,培养积极向上、至善至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本栏责任编辑罗峰
实习编辑梁弘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