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全员”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实践研究

作者: 邱秀秀

高中阶段学校提倡学生自主管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还能将班主任从日常事务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可谓“一举三得”。如何构建切实可行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一直是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热点。经过探索和实践,我们构建了“班委会和学委会双轨并行、班级学生全员参与管理”的“双轨+全员”班级自主管理模式。

一、管理模式概述

“双轨”是指构建班委会和学委会两个并行的管理机制。班委会由班长担任主负责人,成员包括劳动委员、体育委员、生活委员、文娱委员、宣传委员、组织委员。班委会主要负责班级行政事务管理,包括值日安排、体育活动、宿舍管理、文娱活动等,在班长的统筹协调下,职能委员各司其职,保证班级各项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学委会由副班长统筹负责,下设学习委员、各科科代表、各小组组长,主要负责学习相关的班级事务,例如营造学习氛围、作业管理、周测督促、协调教师与学生等。

“全员”是指学生全员参与班级管理。每个学生都是自主管理的主体,除了管理自己外,还要参与班级管理,承担班级的一项事务,可以是班委会、科代表、小组长,也可以是专项委员。我在班级内设置了多名专项委员,负责班级专项事务的管理,例如电器负责人、通风管理员、植物养护员、班级日志记录员等,将班级事务细化,责任到人,实现“人人是委员,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

二、管理模式的实施方式

1.民主选举班级管理团队,构建学生自治组织

一个好的管理团队,可以引领班级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在班级组建之初,我并没有着急选举班干部,而是通过学生自荐的方式,确定临时班干部,由临时班干部暂管班级事务。在班主任对班级基本熟悉,同学之间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通过学生自荐、民主选举的方式,构建“双轨+全员”模式的管理团队。班委会和学委会的各成员均由“学生自荐+民主选举+集体考察”的方式产生。选举出“双轨”班干部后,还需确保“全员”参与班级管理,让每位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在“双轨+全员”班级管理模式中,一个小组即一个学习共同体。首先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6人小组,班主任选择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组长,然后根据组长和学生双选,确定小组成员。小组成员座位安排在一起,作业按照小组提交,许多活动以小组方式开展,平时表现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

2.全员参与制定班规,让班级管理有规可依

班规是构建班级自主管理的重要环节。全员参与班规的制定,可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提升规则的公平性、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双轨+全员”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由班主任指导,班委会与学委会主导,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制定具有本班特色的科学可行的班规。

班规从每个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大部分学生都认可,并且自愿遵守。这要求班规需是科学的、可操作的,不能是含糊不清或者较笼统的描述,要有相应的监督与评价机制。例如,应将“所有人都不能迟到”这种描述性的班规替换成“所有人早上7:30到班早读,迟到一次扣1分,迟到三次面向全班反思,一个月全勤加2分”,量化的管理更有利于班规的落地实施。

3.制定班级管理目标,指明共同奋斗的方向

制定明确的班级管理目标,不仅能规范学生的行为,还能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班主任需要与班级成员共同讨论,明确科学可行的班级管理目标。这些目标应该既符合学校的整体要求,又能反映班级的特色和需求。在实践中,可以先设定主要目标,再进一步细化目标,并制定具体的执行计划。例如,有关作业管理可制定如下规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积分,作业一次不交扣1分,一周全交加2分。

为了确保班级管理目标的顺利执行,班主任需要加强监督,定期检查目标的执行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执行较好的方面,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及时指出并引导改进。同时,班主任还需要与家长保持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在班级中的表现,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班级管理目标的执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4.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发挥学生自主性

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提升班级凝聚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双轨+全员”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以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常见的自主管理活动可以分为集体活动和个人活动。针对班集体的自主管理活动包括:大型文体项目,如运动会、美食节;展现班级风貌的班徽、班旗等的设计;制作班干部简介、座位表、值日表、考勤表、小组积分表、成绩单、值日总结等班级档案册;设立班级信箱,定期收集学生的意见、建议、吐槽、夸夸等;以小组PK的方式开展班级系列文体活动。针对学生个人的自主管理活动包括:学生个人档案、成绩进退步情况表、考试总结分析表、个人成长积分表、个人操行评定表等。

5.建立班级值周制度,健全监督机制

班级值周制度是“双轨+全员”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重要一环,可以对学生自主管理起到监督作用,方便及时调整管理方案。建立班级值周制度,对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维护班级秩序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值周制度的具体安排是:每周设值周组长1名、值周学生2名,负责监督一周内学习、纪律、卫生、生活等班级事务。在值周前,班主任对值周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了解值周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注意事项,确保其胜任工作。值周学生负责监督各项事务并向班主任汇报,在班会课上对一周班级情况进行总结。在值周学生总结环节,班主任要进行点评,针对学生一周工作情况进行表扬或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班级自主管理,学生较好地进行了自我锻炼,有效培养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三、管理模式的评价机制

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评价机制是确保自主管理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采用个人表现、小组积分、成果展示、成长档案等评价方式,以班主任、任课教师和每位学生作为评价主体。我们将小组积分制作成展板,每周更新一次个人积分和小组积分,每两周总结一次小组表现,以小组积分和个人积分作为安排座位、日常奖励和评优评先的重要标准。每月、每学期和每学年对个人表现和小组表现做总结与反馈,学期末针对优胜小组和优秀个人设置奖励,例如颁发奖状、公开表扬信、提供奖品等。同时,为每位学生设计成长画像,制作电子成长档案,记录他们的成长。

在班级管理中,也可以定期开展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开展学生自主管理的效果,深入探寻学生对自主管理的认识,以及找出在班级自主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式。

通过评价机制,能够及时总结班级自主管理的经验,也能及时发现自主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时调整管理方案。同时,评价也能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融入集体管理,提高他们的管理意识和自主管理水平。

四、管理模式的反思

实行“双轨+全员”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后,班级秩序在经历大约两周的磨合期后逐渐进入了正轨。我们在实验班开展了近三年的班级自主管理实践,无论是班级秩序还是学生状态都有显著改观,班级自主管理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在实行“双轨+全员”班级自主管理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与挑战,需要不断进行调整。

1.个别学生不适合或不能胜任管理工作

“双轨+全员”自主管理模式实施一段时间后,我就发现有些班委或专任委员不能胜任工作。这就需要班主任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管理潜力。例如,有学生能够较好地管理个人卫生,被选为劳动委员,但是一段时间后,发现他不擅长安排和监督同学们做好班级卫生,可以重新将他调岗为班容委员,专门负责班级讲台和书柜的整理,那他就能较好地完成该项工作了。

2.小组内部关系逐渐多样化

第一种情况,小组内关系和谐,逐渐形成“小团体”,小组内成员间非常熟悉,自习课时爱凑一起讲小话。第二种情况,小组内个别学生由于行为习惯不好、不交作业等,被小组内成员“嫌弃”,关系有点紧张。针对上述两种情况,班主任和组长需要及时协调解决,具体的方式包括:开展主题班会、小组会议、小组夸夸或吐槽大会等,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使小组内部能够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3.个别学生出现抄作业行为

由于“双轨+全员”自主管理模式会进行个人和小组积分,有些学生担心自己分数太低,也担心自己给小组拖后腿,因此出现抄作业行为。针对这一现象,班主任首先要平衡各科的任务量,保证是学生自己可以完成的量;其次,可以分层布置作业,让后进生能够完成作业,并获得成就感;再者,设置作业补交机制,当天不能完成的作业,可以跟任课教师说明情况并及时补交;最后,需要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实践证明,“双轨+全员”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构建班级自主管理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与能力,营造更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帮助班主任从事务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当然,在实行班级自主管理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挑战,需要对“双轨+全员”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不断改进,以便能够更好地为班级服务、帮助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