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四感法”做好小学转校生的德育工作
作者: 陈礼泉作为一所新开办的小学,天誉小学每学年都会有新的转校生,这些转校生刚到一个新环境,不熟悉学校和班级里的一切,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也不适应,容易产生人际交往和学习的心理障碍。这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好时机,若能正确把握,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任其自然发展或教师反应迟钝,则会与德育良机失之交臂。
在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德育方法主要包括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情感陶冶法、品德评价法和角色扮演法等,而在实际的德育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班主任需因材施教。我在2022-2023学年接手了一个五年级转校生班级。在这一年的德育工作中,针对这群转校学生,我采用了德育“四感法”,用语言促进心理、用心理促进行为、用行为促进学习、用学习促进循环,最终提升了这群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学习成绩。
所谓四感法,即仪式感、存在感、竞争感、成就感,对应着德育的知情意行。
一、仪式感:用语言促进心理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学校增设了一个五年级班级,转来27名新生,由我担任班主任。转校生对于新班级的第一印象特别重要,关系到他们对于班级的归属感。
开学前夕,为做好迎接转校生的准备,我特地请来刚组建的家委,对班里的环境进行大扫除。我们把新教室的课桌椅、门窗、墙面都清洁消毒一遍;在每个桌子备上一些小零食和茶饮,摆上新生的入学须知清单;以“缘分,就在新班级”出了一期精美的黑板报和PPT课件。
当新生正式入学时,我提前在班级门口迎接,询问他们转来新学校的心情和心理状态。在开学第一课上,我以黑板报的“缘分”为题,用亲切和蔼的语言表示对学生的欢迎:“同学们,欢迎你们这学期转来我们学校,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来到这里,就成为一个新集体了。下面,我们请XXX同学来做自我介绍,好不好?”学生介绍完,我表示:“以后XXX同学就是我们班集体中的一员了,大家一起鼓掌欢迎他(她)的加入!”等学生陆续介绍完毕后,班里还举行了一次小型茶话会,让学生们品尝小零食和茶饮,畅所欲言,和同学一起交流个人信息和开学见闻。
第二学期,班上又转来了7名新生,我如法炮制,并增设了一个“新学期新朋友清单”抽签游戏,让转校生在开学第一课上与旧生通过游戏的方式相互认识。
如此两次活动下来,转校生面对的都是充满仪式感的开学第一课,听到的是班主任热情而亲切的语言,感受到的是新班集体的欢迎和温暖,有助于消除他们怕被孤立的消极心理,也会有助于消除他们对新学校、新班级的抵触、疑虑情绪。
二、存在感:用心理促进行为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别人对自己关怀和认同的需求。要让转校生融入班集体,增强自我实现的信心,应当先帮助其获得友情和认可,在班集体里找到存在感。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我在查看转校生的档案后,利用下班后的时间进行电话家访,与转校生的父母就学生转校前的学习情况,还有学生的性格、爱好、特长等进行深入交谈,从侧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在日常的课堂和课间,我也注重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了解其性格、兴趣、意志、能力等方面的心理特征。
待到了解转学生的基本情况后,我于第二周开展了一节题为“月亮与六便士该怎样平衡”的心理课,围绕小学高年级学生当班干部占用学习时间与不做班干部单纯学习之间的矛盾展开,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学生,当班干部也是学习的一部分,既能让他们的行为变得更自律,也能让他们得到更多锻炼。接着,我在班级里举行了班干部民主选举,由学生自拟演讲稿,竞选合适的岗位。最后由其他学生举手投票,选出得票最多的学生担任班干部,颁发班干部聘书。
此外,在平时的课堂,我注重给学生的回答以赞许的眼神、多鼓励少批评,课后和学生进行轻松的谈话、做操时拍拍学生劳累的肩膀、保守学生说的“小秘密”、在放学后抽空去晚托学生班巡查。这些亲切的举动,可以让转校生在心里明白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关爱,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建立起师生情谊。
三、竞争感:用行为促进学习
鲶鱼效应是指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班集体中,一部分学生具有不同寻常的激情和活力,就像鲶鱼一样,在群体中激起波澜,给整个班级注入新的动力。
对于由转校生组成的班级,我注重激发每位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并通过各种活动来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提升他们的竞争能力。例如,在中秋嘉年华、校运动会、足球赛、书法比赛、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中,我在班会课上宣布竞选规则,挑选合适的人选,给予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班级先后组建了合唱小组、科技小组、漫画小组、硬笔书法小组、钢琴和古筝小组、足球小组等参与活动。如果表现优异,我就将他们的活动照片和作品在班级光荣榜中展示出来。通过不同的小组之间的竞赛,不仅可以提高班级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例如,在五年级语文下册的课本剧表演中,除了单元的《草船借箭》《武松打虎》《猴王出世》三篇课文外,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出《三打白骨精》和《空城计》两篇课文,进行排练。我们还拍了课本剧表演视频,在班级群中进行共享,赢得家长的连连称赞。最后,学生们根据表演的精彩程度排出名次。
除了内部的努力外,外部的活力和压力也是激发班级动力的重要因素。比如,我们多次参加了班级之间的竞赛与评比活动,先后获得4次月文明班、20次周流动红旗,以及科技出色班级、美篇优秀班级等称号,这些荣誉既激发了学生的求胜心和团队协作精神,也给班级带来了新的动力和冲劲。
在与富有活力的学生的相处过程中,其他学生会渐渐激发自己的潜力,并通过比较与竞争,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这就是鲶鱼效应的作用,给班级注入一剂“活力针”,促使更多学生从舒适区走出来,面对挑战。
四、成就感:用学习促进循环
我认为,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在班级管理中善用夸奖,有利于帮助转校生获得成就感,对积极评价产生正面的效应,进而在班级成员之间形成互相促进、相互学习的良性循环。
为此,我定期在班队活动举行颁奖会,表扬在单元测验、学校比赛中获得奖项的学生,并拍照留念。如果学生的日常行为取得长足进步、做了好人好事、受到表扬时,我也会及时向家长报喜,让家长了解到老师对自己孩子积极肯定的评价。每月的《学生成长记录册》中,学生将这个月自己取得的表扬与获奖写进去。在写《学生成长记录册》评语时,我会依据学生的表现,给每人手写一段良好的鼓励性的评语,家长看到后,会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赞许,也能看到老师话语中对孩子学习情况的肯定,从而打消孩子不适应新集体、不被老师同学接纳等疑虑。
转校生会特别关注班主任对自己的看法,会担心自己的课堂表现不够好,更担心自己的成绩退步。因此,在学校定期组织的线上或线下家长会上,我抽出一部分时间,用一定的篇幅对转校生的情况做介绍和总结。在与家长交流时,我也会注意交流的方式和方法,不是单纯的“抱怨式”输出,而是“换位式”交谈,多向他们传达孩子好的方面,指出孩子要改进的行为习惯和要注意的知识点,以达到防微杜渐的成效。
学生是不断发展的,德育过程也是螺旋式上升的,每个教师都应该相信学生会在我们坚持不懈的德育工作中不断进步。家长会的召开,有助于拉近班主任与转校生家长的心理距离,与他们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带动家长积极地、有针对性地改善家教方法,并从内心信服学校的教学和德育理念,愿意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辅助学校的教学活动,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在2022-2023学年里,除了每周的班队会,我们在学期末还举行了一次期末颁奖,根据学习成绩和平时表现,评出三好学生、学习标兵、优秀班干部、3A分学生、XX之星等十几类奖项,为他们颁发奖状、奖品。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意识到认真努力学习能带来满满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如今,我们班34位学生已经紧紧团结在一起,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五、总结
对于转校生的德育工作,班主任要清醒认识的是:学生的融入是一个循序渐进、日新日高的过程,不是仅靠班主任的三言两语,一朝一夕就能够轻松完成的。在这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细心、耐心、用心地分阶段做好转校生的德育工作,帮助他们调整心理、改善行为、融入班集体并取得成绩的进步。与此同时,班主任也应当客观地看到学生身上的优缺点,帮助他们扬长补短,为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而开心。相信经过一至两个学期,转学生就可以成为班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优秀的一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