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生为本的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作者: 刘荣

【摘要】基于以生为本的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无论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还是对班级凝聚力的提升,均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文章从平等性、差异性、激励性三个方面阐述以生为本理念下的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原则,在此基础之上,通过提高专业水平、立足学生本位、专注家校合作三种方式探讨基于以生为本的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以期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以生为本;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

作者简介:刘荣(1985—),女,甘肃省武威第二十四中学。

初中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与良好品格的关键时期。班主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以生为本理念的指引下,班主任应多角度观察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制订科学的班级管理策略,为其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对今后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彰显以生为本理念对提高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效率的积极影响。

一、基于以生为本的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原则

(一)平等性原则

在传统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部分班主任“唯分数论”思想较为严重,偏好选用成绩优异的学生担任班干部,而那些成绩不够理想,但是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常常被忽略,无法参与班级管理过程,这不利于班级凝聚力的提高。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班主任应秉持平等性原则管理班级,不将成绩作为唯一的参考标准,而是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发展。例如,在选拔班干部时,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让全体学生参与竞选,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真实意愿进行投票,以此保证选拔的公平与公正[1]。

(二)差异性原则

初中生已经进入青春期,他们的身心发育发生较大变化。男女生在心理、性格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通常情况下,男生更注重自己的外表和形象,女生则更加注重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对此,班主任要遵循差异性原则进行班级管理,和男生沟通时以引导为主,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切忌强硬式管理;和女生沟通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朋友的身份和她们互动,保证问题的顺利解决。在差异性管理下,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针对性的引导,学会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积极配合班主任布置的课内外活动,进而营造和谐、愉快的班级氛围。

(三)激励性原则

依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班主任要秉持激励性原则管理班级,不断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其乐观、积极地面对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例如,班主任可以设计“学习标兵”“特长之星”等评选活动,采用积分制的方式展开,当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时,可以得到一张“学习标兵”的积分卡;当学生在运动会、文艺汇演、演讲比赛等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时,可以得到一张“特长之星”的积分卡。班主任在每个月的最后一天进行统计,分别选出五名“学习标兵”和“特长之星”,给予实物奖励,同时口头表扬其他积极参与的学生。在班主任的不断激励下,全体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提高,从而取得理想的班级管理效果。

二、基于以生为本的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一)提高专业水平,创新管理方法

1.开展管理培训活动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提道:“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基于此,初中班主任要积极学习班级管理的新内容、新理念、新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管理策略,发挥规程的重要指挥作用。

一方面,班主任应与时俱进,认真解读政策纲领,分析政策中提出的管理意见,并自主阅读有关青春期的书籍,增加对学生身心发育情况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表现选择恰当的管理方法。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宣讲活动,邀请教育领域的专家做专题讲座,介绍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让班主任学习前沿的管理方式。与此同时,宣讲活动的负责人还要搭建学习与交流平台,待专家发言完毕后,鼓励班主任之间互相讨论,提出自己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制订规章制度时难以兼顾全体学生、部分学生不配合政策的执行、班级凝聚力有待提高等。其他班主任可以结合现有的管理经验提出个性化意见,在倾听、分享、沟通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如此一来,班主任便能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以科学的方式融入工作中,在提高管理能力的同时,为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理论支持[2]。

2.架构师生心灵桥梁

从本质上说,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沟通,应注重与学生之间的口头谈话和情感交流。班主任要摒弃传统管理模式中的“严格监督”策略,尝试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沟通,主动拉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获取学生的信任,从而保证班级管理的实效性。久而久之,学生便愿意主动和班主任分享心事,进而逐渐消除师生间的障碍,架构心灵沟通的桥梁。

例如,班主任可以在教室中放置一个信箱,鼓励学生以写信的方式分享自己近期在学习或生活上发生的事情,如取得理想成绩的喜悦、与其他同学发生口角的不愉快等。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班主任要尊重他们的主观意愿,让他们用匿名的方式写信,这样有助于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在无形中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建立线上沟通平台,与学生通过QQ、微信、钉钉等社交软件保持联系。线上沟通的方式往往更能让学生敞开心扉,主动分享自己的各种情绪,以此提高管理成效。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班主任要提醒学生合理安排娱乐时间,避免因沉迷网络而影响学习。这样一来,班主任便能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进而对他们的性格特点、心理健康、生活动态等形成全面认识,以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立足学生本位,建构自治体系

1.建立管理队伍

以生为本是初中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理念。在此背景下,班主任要明确学生的主体身份,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的管理内容与形式,以满足其发展需求[3]。考虑到初中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班主任要在引导的基础上适当放手,构建学生自治体系。具体而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立足学生本位,赋予他们一定的选择权,如在选举班干部、制订规章制度时,每一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能够提出独特的个人见解,同时也可以针对他人的意见进行评价。

例如,在选拔体育委员时,班主任采用“民主化选举”的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让他们通过匿名投票选出心目中该职位的最佳人选,再经过班主任和班干部团队的综合考量确定最终人选。通过此种方式选拔出来的班干部可以获得多数学生的支持,便于管理工作的开展。另外,班主任还要设置意见箱,号召全体学生监督班干部团队的日常工作情况,在期末考核中,收到投诉信最多的班干部进入考核期,经过班主任的调查再决定他是否留任。此种方式有效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其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班级管理工作,逐渐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和团队意识,从根本上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2.实施专题教育

在以生为本理念的指引下,初中班主任应意识到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引导,过度管理容易引发学生的叛逆心理,不仅无法保证管理效果,还容易导致师生关系僵化,不利于良好班级氛围的营造。对此,班主任应重点研究如何利用引导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从思维品质、心理健康、道德素养等方面分析初中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以此为依据实施专题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在实施专题教育时,要注重教育内容的实用性,以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核心,分享走出困境的基本方法,并组织相应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剖析问题的根源,从而帮助学生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4]。

例如,初中生面临着较大的中考压力,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和课间活动中的状态发现,部分学生有着沉重的心理负担,他们过于渴望成绩的进步而产生厌烦、不自信等情绪。对于这一问题,班主任可以开展专题教育,以欢快的音乐导入活动主题,用于舒缓学生紧张的情绪,而后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在学习上的烦心事。例如,有的学生表示:“总是感觉付出没有回报,我在课上认真听讲,并且按时完成作业,但成绩一直没有提高,我不知道以后应该怎么办。”明确问题后,班主任可以鼓励其他学生出谋划策,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建议,在集思广益中总结出解决该问题的最佳方法。此外,班主任还可以组织跳绳、拔河等课外活动,指引学生通过运动的方式释放压力、强身健体,促进学生心理和身体的健康发展。

(三)专注家校合作,打造共育模式

1.开发共育平台

家校合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倡导班主任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分享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便于制订针对性的管理方案,以此打造高效的共育体系。为了保障家校合作理念的实施,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是搭建共育平台,利用信息技术突破学校与家长在空间上的阻碍,为班级管理提供良好条件。因此,班主任可以利用QQ、微信、钉钉等软件组建班级群,及时分享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表现,如表扬课堂认真听讲、积极完成作业、在体育和唱歌等艺术领域有良好表现的学生,让家长增加对学生在校情况的了解,从而提出个性化的班级管理意见,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出谋划策。

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利用线上平台分享教育咨询、学习资源、心理辅导等信息,使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成长。这样一来,家长便能通过线上平台与班主任保持密切联系,针对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为班级管理提出建议。例如,有的孩子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在班集体中的存在感较低,家长要如实告知班主任这一情况,双方共同探讨如何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掌握这些信息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给予此类学生更多的关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同时利用激励性语言夸奖他们的优秀表现,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家庭中,家长也要与孩子沟通,认真倾听他们分享的新鲜事,不断为其打气加油,切实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彰显家校共育对顺利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积极影响[5]。

2.开展家校活动

班主任是践行家校合作理念的关键枢纽,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丰富的家校活动,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对此,班主任可以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各类教育宣讲会,使他们知道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青春期,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宣讲会结束后,班主任可以进一步介绍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重点表扬在课上认真听讲、课后主动完成作业,以及在行为举止、思想意识上有所进步的学生,并展示近期班级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取得的成就。在此背景下,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班级管理制度具备一定了解,可以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家长开放日的最后一项活动是家长与学生共同制订学习计划与中考目标,旨在让家长真正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他们的全面成长提供多元化的支持与关怀。在一系列活动的推动下,班主任有机会观察家长与学生的互动方式,从而发现家庭教育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家校沟通提供依据。

由此可见,开展家校活动成为班主任收集家长反馈的重要途径,通过定期与家长沟通,班主任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诉求,及时调整班级管理策略,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在以生为本理念的驱动下,班主任可从理念、内容、模式三个方面优化班级管理策略。在管理理念上,班主任应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研究科学的教育方法;在管理内容上,班主任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管理方案,规范行为习惯的同时增强他们的思想意识;在管理模式上,班主任应提高对家校共育的重视程度,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开创班级管理新局面,实现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胜男,丁洁.基于以生为本理念的初中班主任管理方法[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15):133-134.

[2]蔡远婷.以生为本,挖掘潜能: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研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6):184-186.

[3]侯春生.浅谈以生为本理念下的班级管理艺术[J].学周刊,2023(2):160-162.

[4]路红军.刍议“以生为本”的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16):108-109.

[5]贾永祯,谭雪娟.以生为本 爱在细微:依托“互联网+”创建新型初中班级管理模式[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9):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