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教深学,学有活力:“五自用学”课堂模式下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作者: 吴婷【摘要】文章从语文阅读教学入手,深入探究“五自用学”课堂模式下的高质量教学。为了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精教深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提炼观念、形成阅读认知,让学生通过更深入的学习和更真切的体验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精教深学;“五自用学”;阅读教学;“双减”政策
作者简介:吴婷(1990—),女,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体现了提质增效的基本要求,以及求真的改革理念,为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深刻转变提供了思想层面的有力支撑。在“双减”政策下,语文教师需要构建能够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课堂。“五自用学”的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涵盖语文阅读“教学评”的全过程,课前“前学自探”的自主学习、课中“共学自得”的积极探究,以及课后“延学自用”“评学自能”“问学自思”的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都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和阅读认知,为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双减”政策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深远影响。首先,在“双减”政策下,学生能够拥有更开阔的时空场域,这有利于营造良好的阅读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认知广度,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其次,在“双减”政策下,学生的作业负担大幅减轻,从而获得更多阅读书籍、了解社会的机会,这有利于为学生认知外部环境创造良好条件,提升学生的阅读认知效果。最后,在“双减”政策下,教师更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并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开放的学习场域,这有利于拓展学生的阅读领域,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主性、灵活性。
然而,在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的效果并不显著,教师需要基于教育改革的大趋势重构阅读教学环节,使阅读教学成为启迪学生、助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为了充分发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育人功能,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教师需要克服传统教学理念和形式所造成的不利影响[1]。笔者根据教学实践经验和各方反馈的意见,提出以下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4个主要因素。
(一)碎片化阅读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单篇阅读为主的现象仍比较普遍。在单篇阅读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往往只关注碎片化的信息。学生虽然能够在这种碎片化信息中感知阅读内容的部分要点,却难以真正了解阅读内容的全貌,其阅读成效难以得到保证。这种由碎片化阅读引发的阅读教学质量下降的问题,是长久以来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难题,尤其是在课内阅读期间,这种碎片化阅读的问题更为突出,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二)硬性答题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回答特定的问题,部分教师往往会设置统一的标准答案,并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回答标准答案。这种固定的答案设置和单一的阅读导向,缺乏人文情怀,忽视了阅读本身的价值,限制了学生的阅读思维。
(三)升华不足
在阅读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需要基于现有信息或文本进行理解、认知和感受的升华。一方面,教师必须对阅读内容进行提炼、升华,以拓展阅读教学的深度;另一方面,学生要紧跟教师的步伐,以实现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认知。在这种情况下,师生双方所面临的课程压力容易逐渐变大,学生难以基于文本和自身的情感主动升华认知,以应试为主要目标进行被动记忆和掌握,不利于有效提升阅读素养。
(四)缺乏阅读兴趣
在阅读课堂中,部分学生往往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阅读的动力逐渐减弱。在此情况下,教师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也难以充分释放学生的活力,进而使课堂沉闷枯燥,阅读教学质量不如人意。
三、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
为了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使课堂变得开放、多元、具有人文情怀,教师需采用“精教深学”的方式,借助“五自用学”的课堂模式,实现阅读教学的深度优化和全面重构,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智慧空间。
(一)把握阅读整体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或线索进行群文阅读、拓展阅读,有效利用多元的阅读材料,提高阅读教学质量[2]。
例如,在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名著节选的阅读内容相对常见,阅读这类内容往往使学生仅关注碎片化信息,难以有效挖掘人物的形象、情感、思想。对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与阅读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通过拓展阅读,引导学生把握阅读整体。具体而言,教师应在“五自用学”课堂的“前学自探”“共学自得”“延学自用”等板块中为学生提供阅读清单和阅读材料;学生应利用课外和课内时间阅读与整理相关信息。如此一来,学生能够围绕名著节选内容,对其上下文进行有效关联,并对其相关人物进行综合探讨,进而逐渐把握整体的阅读内容。
由此可见,围绕名著节选内容进行群文阅读、拓展阅读,能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完整的认知和观念,逐步深化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从而使他们学会把握阅读的要点,逐渐提升其阅读水平。
(二)问答自成一体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走出硬性答题、标准答案的误区,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观点进行素材的搜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问题与答案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观点[3]。
例如,在阅读成语寓言故事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某一成语的含义产生了与众不同的看法。对此,在“五自用学”课堂的“问学自思”板块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将所学的寓言故事与其他寓言故事进行横向比对,使他们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然后引导他们以表格的方式清晰呈现自己的想法,如自己的观点是什么,理由是什么,以及有哪些相关的实例。通过问答自成一体的自主探究,学生能够在深入了解阅读内容的基础上发散思维,进而形成有理有据的个性化观点。
由此可见,问答自成一体的策略作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新范式,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拓展思维、发展个性。学生能够在开放、自由的课堂中,经历“发现问题—搜集素材—形成答案—提炼观点”的自主探究过程,不断产生新的观点,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三)深挖文章内涵
为了使学生深入阅读,引领他们基于文本升华认知,教师可以设计“共学自得”板块,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课内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以小任务引发大思考,让学生在搜集整理好词好句的过程中,围绕他们自己整理的内容进行分享、展示和互动,并与同组学生进行深度交流,说一说为什么选择这些句子和词汇,它们之间有哪些不同之处。这种组内的分享和交流活动,往往能够引发同组成员的深度探究,从而让学生从中汲取更丰富的想法。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写景散文。在该篇课文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升华认知,教师可组织一系列活动引领学生深挖文章内涵。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共学自得”板块带领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完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关注文中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让他们厘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值得注意的是,准确运用词语进行表达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环节。对此,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共学自得”板块中设计一项情境任务:围绕《美丽的小兴安岭》,写一写留言评论。在设计该项任务时,教师需要遵循“以生为本”“以读为主”的设计原则,让学生围绕“美丽”这一主题,观察并评论作者所描绘的四季的树或其他景物,并引导他们通过赏析“抽出”“封”等关键词,体会作者如何表现景物特点、如何恰当使用动词等,从而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此外,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语言文字展开合理想象。关键词句能为学生的想象开辟路径,教师可以利用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有的学生围绕“落叶在林间飞舞”这句话,想象自己所看到的落叶情景,感受自然之美;也有的学生围绕“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展开想象,并分享“满”这一词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在学生充分把握文章内容和思想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达训练。具体而言,教师向学生展示表达范例:“我会选择____________(季节)去小兴安岭旅游。因为这个季节的小兴安岭____________(要求抓住典型景物说想法)。”这样的表达训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小兴安岭的美,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与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和能力。课后,教师可以在“延学自用”板块中,设计一项写作情境任务:我为家乡代言。教师通过设计这样的任务,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引导学生从文本内容中寻找文字的奥秘,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由此可见,学生能够在深挖文章内涵的过程中厘清思路、展开想象,并在生动的情境中赏析语言文字、进行语言表达,在进一步掌握文章内容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语言文字素养。
(四)激发学生志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志向,教师需要基于生活化教育原则,通过真实的生活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进而让学生在学习观念的推动下全身心投入阅读[4]。
例如,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许多文章内容都涉及常见的生活美食。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群文阅读,让他们从海量的阅读内容中,搜集并整理有关美食的片段,并制作一份“美食记录册”。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从“美食记录册”中寻找灵感,制作美食,并分享给自己的同学、家长。这样的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参与阅读、整理材料、制作美食、相互分享。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感知阅读的实用性与生活的乐趣,逐渐提升自身的阅读认知与生活实践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还涉及科学、技术、建筑、绘画、书法等领域,教师应深度挖掘、提炼,带领学生阅读、搜集、整理、实践,让学生感受阅读与生活乐趣。
由此可见,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围绕生活中的某一领域开展阅读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内在的志向与兴趣,引领其深入阅读、积极实践。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应采用“五自用学”的课堂模式,实现“精教深学”,让学生通过阅读丰富学习体验、提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常燕珺.“双减”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J].新课程,2022(5):6-7.
[2]吴静.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12):57-59.
[3]景晓曙.“双减”背景下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高效阅读[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1(9):15-16.
[4]山君亮.优化课堂设计 提升教学质量[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5):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