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维可视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探究
作者: 荀以勇【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将思维可视化工具引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并整合信息,不但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还能在无形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文章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如何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逻辑思维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重点自筹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编号:2021JY14-ZB126)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荀以勇(1977—),男,江苏省建湖县西塘河学校。
阅读作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不仅关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思维可视化工具创设直观、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思维可视化工具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一)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借助思维可视化工具呈现教学内容,不但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帮助学生将复杂的文本信息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视觉信息,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本的核心主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梳理主线等方式,将文本中的关键信息、主要情节、人物关系等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文本框架,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将阅读过程中的思维过程显性化,让学生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思维路径,进而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此外,思维可视化工具能更好地助力学生开展归纳、推理、比较等思维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思维可视化工具不仅可以助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和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借助思维导图、逻辑树等思维可视化工具将思维进行可视化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根据思维可视化工具的特点,将文本信息以多样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现状
(一)教学模式单一,缺乏思维引导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方式,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太强,会导致学生不敢质疑,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难以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从而制约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形成。
(二)教学内容单一,忽视信息整合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对课文内容的讲解和分析,而忽视引导学生整合文本信息,从而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理解和分析文本。如果学生阅读时仅停留于浅层,而没有深入文本进行思考和分析,将难以形成全面的认知和理解,也难以实现思维层面的发展。
三、借助思维可视化工具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应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多样化的思维可视化工具,如思维导图、概念图等,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整合和梳理文本信息,构建清晰的思维框架和思维路径,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以《咏柳》这首诗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展示并讲解树状图的特点。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诗句的内容,自行绘制一幅柳树的树状图。学生要先绘制一棵柳树,将“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诗作为树状图的树干,感受柳树的高大和挺拔;将“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句诗作为柳树的树枝,用绿色的线条描绘柳树的垂丝,感受柳树的柔美袅娜;在树状图上将“不知细叶谁裁出”和“二月春风似剪刀”表现出来,感受早春的勃勃生机。由此,学生绘制出一棵柳树的树状图,也构建了诗的整体框架。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诗中的关键词,如“碧玉”“丝绦”“春风”等列为树状图的下一级分支,分析这些词语在诗中的具体含义和象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从而让学生感知这首诗营造的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在完成树状图的绘制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思考:“你觉得这棵柳树像什么?它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将诗的意象和作者表达的情感与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连接,能够加深对诗的内涵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绘制一幅以“修辞手法”为核心的概念图,将使用比喻手法的诗句作为概念图的其中一个分支,将使用拟人手法的诗句作为另一个分支,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以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整合多元信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为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比较概括、归纳总结等逻辑思维能力,教师除了讲解和分析课文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地理知识、历史文化、科学常识等多元角度梳理和整合课文信息,使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深入分析和理解文本,从而拓宽学生的眼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可视化工具,将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地呈现出来,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以《红楼春趣》的教学为例。《红楼春趣》这篇课文选自《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复杂性,学生可能难以完全理解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可视化工具,引导学生品味和感悟课文的内涵。
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这部小说的创作背景、作者曹雪芹的生平经历,让学生了解这部小说是在怎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诞生的。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聚焦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命运走向,以及四大家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和理解文本。接着,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将《红楼梦》的影视片段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最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梳理和整合以上信息,将课文的情节、人物等关键信息呈现出来,以此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故事框架和思维框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再现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总会留下一些线索。读者可以挖掘这些行文线索,进行逻辑推理,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传递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可视化工具,引导学生挖掘课文关键信息,分析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再现课文人物的思维过程,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1]。
例如,教学《田忌赛马》这篇课文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课后习题的第二题,绘制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图。接着,教师可以设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结合孙膑安排的赛马出场顺序,推理他的思维过程。此时,学生要将有关联的信息整合起来,揣摩孙膑的内心想法—如果用同等级的马去比拼,胜负是难以预料的;但要是用田忌的下等马对阵齐威王的上等马,用田忌的上等马对阵齐威王的中等马,用田忌的中等马对阵齐威王的下等马,就极有可能实现三局两胜,从而获得最终的胜利[2]。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探究题,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推理和探究,如“田忌和齐威王赛马,除了文中的对阵顺序,还可以有哪些对阵顺序?”学生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其他不同的对阵方式,并推理比赛结果。通过多次的猜想、推理和验证,学生最终会发现孙膑的策略就是最优的安排,从而进一步感受到孙膑观察细致、足智多谋的特点,加深对人物形象的了解,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四)关注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每一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思维可视化工具具有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特点,能较好地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阅读习惯等,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制订层次化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
以《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收集这篇课文的相关资料。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让学生在课前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比如,在多媒体教学设备上展示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或流程图等工具,梳理和呈现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结构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通过撰写读后感或写人物小传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最后,教师可以设计引导性问题:“你们从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行为中学习到了他的什么品质?”“你认为植树活动有什么意义?”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围绕“如果你有机会和邓小平爷爷一起植树,你会对他说些什么?”等问题,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思维可视化工具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实施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思维可视化工具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需求,科学合理地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发挥其优势,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毛宇歌.思维可视化:阅读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4(2):60-61,59.
[2]欧凤云.巧用对阵图,把“思维”讲出来:以《田忌赛马》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语文版),2023(5):56-58.
[3]卢金霞.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J].语文建设,2024(10):71-74.